对高校“导员”称呼的教育学思考

2013-08-15 00:53梁永召
关键词:专业化专家辅导员

梁永召,王 蕾

(1.青岛理工大学 琴岛学院;2.青岛私立育贤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6)

笔者曾在一所高校担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职,在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来往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甚至在正式的文件和通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导员”这一称呼。称呼问题在我们的语境中是别有意义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国古文化典籍《论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足见,“名”的重要,称呼的重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有必要从教育学的层面剖析辅导员的确切内涵,为“导员”正名。

一、高校“辅导员”一词探源

应当说,辅导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创新和特色。从国外高校发展过程来看,不曾设置类似的制度,但却有类似的工作安排,因此,他们往往称作学生事务工作者,进一步根据工作的类型细分为,学生心理辅导者、学生事务顾问、学生资助顾问。[1]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政治教育,借鉴抗战军政大学设置政治指导员的经验,在高校设置政治辅导员制度。最先是1953年由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选拔25名优秀学生担当,一开始就赋予了双重角色,即一方面是政治工作方面的,另一方面是业务工作方面的。

这一制度发端后,经历了将近6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日趋完善,尤其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后,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考核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描述,并且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对高校“导员”一词的辩驳

在学校课堂上,在校园林荫道上,在辅导员办公室,在与学生的通话中,甚至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学生或者家长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情愿,他们会理直气壮地直呼“导员”,无姓无名。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澄清:

第一,这不是一个正式的称呼。辅导员从事的是正式的、系统的、持续的育人工作,需要辅导员借助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积累,通过一定的沟通技巧对学生施加教育的正向影响,发挥教育的正向功能,属于思政教师的范畴。对于这样一份正式的工作、正规的工作,学生却用非正式的称呼来称谓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不仅如此,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一些学校的正式会议、正式的文件和通知中,我们发现,“导员”赫然在列。

第二,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依据的称呼。我们查阅了《辞海》和《现代汉语大辞典》通篇找不到“导员”这一称呼和相应的释义。然而,这却作为校园文化的不良方面在一些学校传承和发展。我们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也知道我们学生欠缺的是“规则意识”,但却在称呼的环节上没有给学生以具有“仪式感”,具有“尊严感”的培养和教育。

第三,这是一个带有戏谑和争议的称呼。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己所欲,就该施于人吗”。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辅导员简称“导员”,多简单,叫起来省劲,舒服。可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意识到听者的感受,想来,他们肯定意识不到。

一些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加思索地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生活中的“保姆员”、出现困扰时的“心理疏导员”、特殊情况下的“消防员”、危急情况下的“警卫员”、生病损伤时的“救护员”、同学之间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院系的临时“勤务员”、教务处的临时“教务员”、宿舍楼的“管理员”、学校机关部门的“话务员”。[2]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辅”的成分,更多的是“员”,更多地强调了服务的角色,忽视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和生涯辅导的内涵。试问,如果我们称呼从事招生工作的“招生员”,从事教务的是“教务员”,从事人事的“人事员”,那么,他们同意,他们愿意吗?更重要的是,那还是一个教育的机构吗,我们经常提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体现在哪里呢。

三、回归高校辅导员的本义

为此,我们有必要匡正辅导员的确切本义,从对其称呼的本真的意义入手,让辅导员、学生、学校正确地认识这一称呼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辅导员自身要做好自己。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这是我们认识辅导员,称呼辅导员的根本大法,作为教师和管理干部,辅导员自身一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成为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专门人才。

高校辅导员要为自身的职业化做准备。职业化是要把辅导员看做是一项职业,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辅导员群体有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语言言说方式、共同的价值认同。这就要求辅导员所在的高校要把握好严格的准入制度,选聘那些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学科素养、具有培养后劲的人进入这一群体;注重职中的培养、培训和提升,注重职中的有效管理、考核;同时,要解决好辅导员发展的出路问题,从而促进这一群体的稳定。

高校辅导员要为自身的专业化做准备。顾明远教授曾经指出:“如果一种职业人人可以担任,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必须专业化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尊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就是要求辅导员群体要成为一个专业群体,形成自己的专业标准,从而获得专业地位。因此,辅导员自身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专业价值。这就要求高校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提供发挥他们专业特长的平台,增强他们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认同,为进行专业研究提供机会和载体,在职中培训中注重专业化培养。

高校辅导员要为自己的专家化做准备。辅导员的专家化就是要求辅导员通过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真正成为学生工作的行家里手。辅导员工作涉及的面广事多,最担心的是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精的状况,因此,辅导员自身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工作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到“术业有专攻”。达此,在学生调研和考察学生学习、思想、情感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逐步向研究型、专家化发展,最终成为一大批“学风建设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就业指导专家、校园文化活动专家、贫困生资助与管理专家”等。这样,确立学生工作的学科地位,就可以评聘相应的职称和给予相应的待遇,改变“学生都是高材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的窘境。

笔者认为,职业化是辅导员发展的初级阶段,解决的是其谋生的问题,专业化是辅导员发展的中级阶段,解决的是其获取专业地位和专业认同问题,专家化是辅导员发展的高级阶段,解决的是其最终的出路问题。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9.

[2]王新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46.

猜你喜欢
专业化专家辅导员
致谢审稿专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请叫我专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专家面对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