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竞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体育系,贵州贵阳 550014)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ec)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志愿者或组织)在自愿、无偿的前提下提供服务的一种社会行为。从广义上来看,志愿服务就是志愿者或者某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的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偿地出于善意地为他人、组织、社会群体提供的援助行为,旨在服务他人和社会、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大学生以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友爱互助为口号、以自有知识和技能在课余时间为他人、社会提供服务的无偿行为。
高校学生在求学时间内都是生活在学校环境中,显然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志愿服务不尽相同,本文概括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为一下几点:
现代高校学生多数都是90后,主体意识、个性展现需求强烈,追求自我完善,自身价值实现欲望强烈,他们往往处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非利益。高校学生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得的知识、技能和课余时间为他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自愿的社会实践巩固技能,拓展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多数都不是为了寻求金钱、利益上的补偿,大部分都是出于同情心、善意心等借助现代社会的援助手段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是一种传统“仁爱”精神的体现。公益性是所有志愿服务行为的普遍特征,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也是如此。高校学生无论是支教、助贫还是参与环境保护服务,都是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第一要义的。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一般都是群体活动,团体组织性是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最主要的特征。通常高等院校都设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或青年志愿者组织,该协会、组织会借助高校名气、资源等,经常有计划性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
根据有关高校调查问卷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功能的发挥存在很多问题,概括如下图所示: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多数对高校志愿服务的理性认识尚不明确,很少有学生能深入地对高校志愿服务进行了解。而且高校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过志愿服务,但是稳定性差,他们很多都是偶尔参加,频率不高。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主要由学生组织来进行,这种组织由于能力有限使得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多数都是一些简单的单调的活动。本文认为高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鼓励高校学生走出校园。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政府补贴、社会资助、高校自筹。其中政府相关部门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数目基本上每年都是定额的,而高校自筹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捐助,这几种形式筹集的资金数目都是有限的,不能满足高校志愿服务的需求。经费不足是目前制约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没有资金的保证更无法对志愿学生和组织进行培训和管理。
就目前高校整体来看,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志愿服务起步晚、发展慢,高校相关组织、机构对学生志愿服务在法律关系中权力、义务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国家对这一方面也并没有从立法的层次上进行法律性规定。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法律保障,无论对志愿者还是志愿组织而言,都无法合理地保障自身权力,甚至是人身权,显然这种情况滞后了我国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步伐。
很多人都认为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项不求任何回报的纯公益性活动,其实不然,志愿服务也需要通过某些形式和途径对志愿者、志愿组织一定的回报,尤其是高校学生志愿服务这种类型。高校学生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志愿服务回馈的认同感对学生来说都能产生强烈的激励效果,激发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奖励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一定适当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性定位以及整体认知尚不清晰,缺乏对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信任和支持,这难免会打击高校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志愿服务不仅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载体之一,也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志愿服务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提高能力的平台,高校应端正志愿服务事业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并将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现阶段由于认知、资金、机制等方面的缺陷使得高校志愿服务仍停留在“学雷锋,做好事”的浅层次上,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一个致命的缺陷。站在高校志愿服务的角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就是提高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而服务质量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
高校首先先从志愿服务态度的层次上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高校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辅助必要的奖励措施,激起学生投入志愿事业的积极性。其次,高校通过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提高高校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以及志愿组织的服务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志愿服务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技能和服务知识,又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持久性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对志愿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从隐性的角度来讲对学生投入公益事业是一个打击。另一方面,高校志愿组织对志愿服务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对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等各方面缺乏一定的绩效评价。
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机制,确定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工作质量标准,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给予表彰、鼓励和批评、惩罚,间接地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进步,鼓励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正逐步实现高速化进步,与此同时社会价值理念也正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然而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中很多资本主义的金钱观、利益观等糟粕思想正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思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志愿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载体之一,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卢玲.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
[2]穆青主编.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胡凯,杨欣.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2010,(2).
[4]杨冬梅.浅谈我国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理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