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2013-08-15 00:51叶晓丹
世纪桥 2013年9期
关键词:诚信成员道德

叶晓丹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江苏常州 213022)

一、诚信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诚信是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成员间正当利益的社道德规范,对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普遍的以信任和承诺、践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现象,是社会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不仅关涉社会经济能否繁荣,也关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是否和谐。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从微观方面来看,它把实事求是,守信重诺作为个人的高尚品德。从宏观方面来看,它以教化、调节和导向功能为统治者维持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诚信拥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具有现代特色的诚信文化,其社会价值也愈显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们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社会稳定发展的条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对于培养人的诚信意识和提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及功能

(一)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

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论述主要有三重涵义:第一重是诚实。“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就是要有诚意,真心实意,不欺骗自己;是不欺人,客观实在。总之,就是要对自己的言论持负责的态度,既对自己也对他人负责。第二重是守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与朋友交往要信守诺言;能做到的事情就说,做不到的就不要说。做人要守信,说话要讲信用。第三重是信任。“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以信接人,天下信之”,此为信任的意思。诚信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广泛地体现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现实关系,形成一种特定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诚信文化的功能

1.社会整合功能

即诚信文化能协调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理顺一定社会系统的内部关系。它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以及结构整合。其中,价值整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指诚信文化能帮助社会成员对诚信产生共同的价值方面的认同。只有价值观一致,社会成员才能在交流互动与共同行动时保持协调一致、规范有序。规范整合是指诚信文化能对个体的行为准则进行规范并内化为内心信念,使整个群体成员实现群体共识和规范认同,这样才能使群体成员的行为在一定的规则中进行,进而维持社会秩序。结构整合是指诚信文化对社会这个整体系统的协调合作的整合作用。在共同文化中的共同规范制度的指导下,社会各个系统能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功能体。

2.社会推进功能

即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首先,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诚信文化建设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诚信在公民个人品德的养成及其人生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诚信文化是市场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从根本上来说,只有诚信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成为维系正常交易行为的无形纽带。良好诚信的市场关系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还可以提高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整个社会经济体的良性运作。

3.反向功能

文化产生反向功能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当文化发展滞后时,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第二,是发生在“负文化群体”中,例如黑社会或者其他边缘性群体,这些群体组织里的成员必须按照所谓的“帮规”行事,“帮规”很多是与社会道德背道而驰的,这显然对社会发展不利。

诚信文化也具备文化的一般功能,因此,当诚信文化发展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对生产力发展会起到阻滞作用。另外,在社会生活中,也要注意“负文化群体”的存在,这些组织会把诚信缺失作为一种社会时尚,使诚信缺失现象在较大社会范围内蔓延。

三、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分析

(一)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之本

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君子来说,诚信是必备的品行,诚信也是每个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孟子的观点是“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认为诚信是自然规律,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人道之“诚”是对天道之“诚”的体现和效法。《礼记·大学》中阐明“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把“诚”作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中庸》中则认为,“诚”是万物的本源,而且也提出“诚之者,人之道也”,人们应自觉接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义。另外还指出了如何达到“诚”的途径,以及圣人之“诚”与普通人之“诚”之间的区别。从道德价值本源的角度来看,“诚”成为主体自我道德修养的基础环节。

在社会风气上,社会成员把重诺守信、诚实善意、公平公正作为合理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信文化氛围。在个人的修养上,诚信也一直是备受推崇的高尚品德。

(二)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守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要“谨而信”,交友要讲诚信守约定,才能使“朋友信之”,并把“朋友有信”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荀子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就是说相信那些值得相信的人和怀疑那些值得怀疑的人,这是“信”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到了汉代,“信”成为“三纲五常”的五常之一,地位非凡。

诚信文化必须依赖于社会成员的自觉性,所以一般通过树立正面榜样,谴责惩罚失信行为,对社会成员进行“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教育和教化;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诚信道德的宣传和监督中的作用,弘扬社会正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制订奖惩措施,通过利益机制引导人们树立诚信观;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严惩违反诚信的不良行为,使社会公众在具有约束性的法律制度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和巩固诚信观念,可以以此不断提高社会成员诚信的自觉性。

(三)建立诚信机制作为维护诚信文化的制度保障

在诚信文化中,诚信认知、诚信情感和诚信意志等属于观念形态,一般发挥“扬善”的功能,而诚信机制则属于制度形态,发挥“制恶”的功能,能以制度的力量来规范和强化观念。

诚信机制是由诚信约束机制、诚信评价机制、诚信激励机制和诚信监管机制等部分组成,它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先通过调查评估,然后合理地赋予这种资源以一定的价值作为标准,使其在不超过自身价值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变现”使用,同时加以带有法律强制力的外部约束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一定的强制力量来限制和消灭失信行为,因而可以有效消除社会成员易产生的无制度可依或有制度不依的主观随意性,引导社会成员把诚信内化,促进成员心态的变化和诚信意识的提高,进而增强社会的诚信度,为诚信文化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局限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起源于“熟人诚信”

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基本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我国传统的诚信思想就起源于这种关系的早期。在生产力较低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生产生活单元,社会道德准则倾向于维持家庭关系,而不是破坏这种关系。所以在自然经济时代,诚信的基础是亲属、邻居以及与某个家庭有关系的全部范围,是基于较强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人群。这种背景下的诚信范围种非常有限,称为“熟人诚信”。可见,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产生的诚信,并非一种普遍意义的全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只是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秩序前提下的一种附属性原则,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缺少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

中国传统诚信以自律为基础,它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更偏重于社会成员的内心信念和强调社会成员的操守和自觉,并非制度规范,缺乏有效的外在约束机制。

道德在传统社会具有至上性,认为做人处事要合乎“情理”,主张圣人们推崇的“道德内省”,但是缺乏“合法”的要求以及强制性外部约束机制。社会成员以“德”实现自我约束,人际交往以“德”作为交往准则,政治统治以“德”施政服众,道德的约束力甚至超过了法律的效力。这种道德至上的特点也同样体现在诚信思想中,崇尚善行善念成为传统诚信观的价值目标,在传统诚信思想中,“本真”是“诚”的核心,坚持诚信就是坚持了真善美的统一。所以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缺少强有力的外部机制的有效约束。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基于不对等的道德义务

传统诚信思想虽体现人际之间的诚信关系,但由于其植根于封建等级制度,要屈从于封建道义,因而其意义是狭隘的,并非基于人际关系平等的诚信。如“三纲五常”要求在君臣、父子、夫妇关系中,前者拥有支配后者的绝对权利,后者只能服从前者;再如在传统的婚姻约束机制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只规定女性的信用义务,而不是男女双方的共同义务;又如在“长幼有序”中,兄、姐较弟、妹在各种权利义务中也往往处于优先的地位。因此,传统诚信对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要求是不对等的,它是一种带有封建等级观念的义务诚信。

综上所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诚信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诚信文化。针对失信行为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从本质上杜绝失信行为的再次发生。除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诚信内化为信念外,还需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来形成更有力的保障。

[1]莫新明.浅议中西方诚信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

[2]孙炜.中国社会转型期诚信文化重构[J].西南金融,2010,(9).

[3]冯常荣.“诚信”的文化传承与践行[J].社会科学战线,2010,(4).

[4]李羽.试论传统诚信文化与现代诚信文化[J].岭南学刊,2008,(5).

[5]罗昌勤.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对构建现代诚信社会的理论价值[J].理论观察,2007,(5).

猜你喜欢
诚信成员道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