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对于公司的规范化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尤其是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需要防范其中所存在的较大道德风险。企业的债权转成股权,其本质就是在国家股东不足时由国有财产所有者(即:国有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也可称之为债务合约重新安排。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其实就是国有企业进行股权结构调整,也就是重组国有经济内部经营权,若重组工作处理不好,不仅无法解决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与效益问题,同时还可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产生不良影响。
1、目前国内产权市场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并购时可能会出现资产评估不真实或者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这样将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这种案例在实际并购活动还不少;2、由于受到强大的外资并购影响,民族工业受到严重影响,极大地削弱了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此类情况已经有所显现;3、外国的资本主义经营理念决定了外资企业将以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成本最小化为发展目标。
在国有经济产业战略调整时,首要的是设计出具体的国有经济进入与退出的比重与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出在各个部门及产业中国有资本应该占有的合理规模。科学计划进入不同领域时需要增持国有资本的比例,进而实现确保其具有控制地位的最低资本量,这样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以及对整体经济的调控能力。
一方面,调整公司股东的控股比例,将极大地削弱其对公司发展战略监管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对于拥有较小比例的公司股东,其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公司整个发展战略。
1、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制度性及体制性障碍。将国企经营管理职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相分离,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资产管理职能条件下,明确国企管理人和国企资产管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不同职能。即便国有资产作为主控股资本也要按照公司制度来履行股东职责,监督其国有企业经营行为,而不能直接参与国有企业直接经营。同时,国有资产部门对国企的产权拍卖、转让及重组均需要进行制度下的管理与监督,进而保障国有资本的增值。
2、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及资本市场,建立合理资本流动。遵循股权正规转让制度环境,其股权转让都必须严格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的有序竞争来竞价,并通过合理、合法的正规操作方法来实现,这样能有效避免政府“拉郎配”,使国有资产重组避免内部交易状况,从源头上杜绝股权多元化改革中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对资本市场各个方面的完善是实现股权多元化的重要体现方面。
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造就一个稳定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能有效保障国有企业在资产重组后企业各阶层人员的流动走向,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即设计到改制后企业员工的安置,而这是企业现阶段很难解决的问题。
1、对于实施国有企业股权的多样化发展改革,其需要企业通过独立自主的市场活动来实现。要让企业的资本在市场上实现有效流动、组合,其中政府必须积极地转变职能,尤其是要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这不仅是现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企业改革的最终结果。对于一些地方行政部门或者行业主管机关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建立起具有地区性或者垄断性的公司,这样将极大地阻碍国有资本的优化重组或者流动,因此,应该有效制止上述固化条块分割局面的做法。
2、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切实有效、稳定发展资本市场。为了尽快实现我国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是需要加快银行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机构组织,如:捐赠基金、共同基金或商业化的老基金等。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外资机构参与,以此来有效拓展投资渠道,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这样可实现采取金融中介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债权转化为机构投资者间接持有的股权或者公民直接持有的股权。
3、切实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该严格规范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行为,进而实现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公平、公正、公开。
要建立有效的国企经营机制,让国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保障国企自身发展活力,就必须对国企进行多元化改革。从产权入手来改革国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企业制度,做好管理、强化监督,进而从源头上解决国企系列难题。
[1] 秦少博.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的优化[J].研究生法学,2008(02).
[2] 何晓星.以多元化产权改革为核心 上海国有控股公司改革的思路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