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2013-08-15 00:44:02马密霞李啟隆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松山基地建设

马密霞,李啟隆

(北京联合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北京 10007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办出高等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指校内实验室和校办企业等校内实验场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学校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1]。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特殊类型,是进行野外实践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北京松山一直是我校园林技术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本文中结合我校松山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综合能力,探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的经验与启示。

1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部连续颁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等[2],实践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育部2012年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其中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教学比重最高,要求不少于50%。《若干意见》指出“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重点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高职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大纲要求每学期有3周的实训课程,其中野外实践至少1周。野外实践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课堂知识的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基地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野外实践是区别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址

2.1 符合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基地建设要求地点在北京地区附近,植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及典型性、代表性。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2个核心区、2个缓冲条带和1个实验区域,符合基地建设区域性特点。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海坨山南麓,总面积4 671公顷,距北京市区90km。主峰大海坨山海拔2 241m。区内有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木等树种,共有种子植物600多种。松山保护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变化从627.6m到2 198.4m(大海坨峰)。区内植物以温带分布占优势,物种包括蔷薇科、禾本科、菊科、百合科、十字花科,另有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裸子、被子植物多种,以及松山菌类和苔藓资源。松山自然保护区符合我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我校园林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2.2 符合学生特点

北京联合大学园林专业学生是残疾生(听障学生),每班除几个学生有残余听力外,大部分是重听障学生,日常交流主要依靠手语,远距离交流可用手机。在山里,手机信号微弱或无信号,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只能用手语,因此,要求学生实践的山谷或山路上,教师的指导在可见距离内,符合边走边学的特点,最好只有一条往返路,避免个别听障学生迷路。

2.3 良好的实训环境

良好的实习环境是顺利进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北京松山旅游景区有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学生食宿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在实验区内可以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训、参观考察等,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野外实践教学环境。

2.4 适宜的实训方案

要达到预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要有适宜的实习方案,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合理安排实习方案,包括时间、地点、路线、目的、要求等,使学生尽量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确定野外实训时间是依据教学计划,并选择植物生长旺盛且有花的季节,便于学生采集植物标本;地点是在实验区域,路线是上、下山只走一条山间小路等。各项安排均有适宜的方案。合理的方案能提高实践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野外实习的兴趣,避免旅途劳累和困乏。在确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基本考察线路时,反复验证,学习前人的经验,汲取他人教训,逐步完善、优化实习方案,使之成为一个较理想的野外实习基地。

3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3.1 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3]是指学院和实训基地为能长期、稳定、有效地合作而到的规则和实践教学要求,双方有协议、公文等正式文件,用来约束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使基地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达到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目的,包括基地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在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基地共建挂牌仪式等,并规范了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

3.2 创新性原则

基地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4-5],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松山实验区是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场所,在实验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自由实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3 开放式原则

实践教学基地全方位向学生开放[6-7],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己选择实验区域、拟定实习报告题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探索、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重在辅导。教师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接受、敢于动手[8];最后通过考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开放性原则能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4 野外实践教学模式

4.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任务具体,教师才能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学,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学习。例如北京松山野外实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练习观察,掌握各类植物标本的采集、测量、制作和保存的方法;

(2)学会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种类,认识常见的代表性植物;

(3)了解植物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流、丰富的物种,和谐与美妙的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把师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努力。目标明确可以指引教师的教学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师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愿望,共同圆满完成野外实践教学任务。

4.2 教学内容充实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

(2)掌握各类植物标本的采集、测量、制作和保存的方法;

(3)学会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种类,认识常见的代表性植物;

(4)观察、分析所考察区域的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和生态条件;

(5)撰写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4.3 行前准备充分

充分的野外实习准备是野外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实习前从思想、组织工作、专业知识、物品等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行前准备包括:

(1)合理安排考察路线。野外实习考察路线要考虑学生体能和兴趣,避免单调和重复。在规定时间内,合理安排考察路线和任务,遵循由易到难、松紧适度、劳逸结合的教学方法。

(2)行前会议及实习动员。将野外实习的目的、内容、任务、分组、纪律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了解实习地点的自然环境和吃住条件,做好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心理准备。

(3)分组协作。按体质强弱、性格快慢及学习成绩优差结合分组,在山里行进时能够强助弱、快催慢、优帮差,保证整体队伍行进速度和学习效率。

(4)物品准备及分配。例如枝剪、小铁铲、捕虫网、标本夹及标牌等实习用品,蛇药、感冒发烧药等日常用药,尤其蛇药是必备的,准备防雨、防晒、防蚊个人用品及食品补充等,并将这些用品分配给各小组。

(5)成立临时的野外实习应急领导小组,应对不测发生。

4.4 团队合作密切

指导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独立完成任务,提醒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利用松山复杂的地形,训练学生野外实践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保证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下顺利地完成任务。野外实习培养了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团结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5 考核检查合理

考评是激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调控实习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检验野外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实习结束前以现场考核方式检查实习效果,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实习情况。例如就地取材,现场识别松山植物种类、制作测试标本,并进行个人记分、团队评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实现野外实践教学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5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启示

5.1 实践与创新结合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前提,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野外实践教学新观念,建立以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5.2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是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有长远的计划,建立长期合作、稳定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必须具有科研价值,能成为师生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依托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我们专业已成功开展了月季[9-11]及诸葛菜[12]等项目研究。实习与课题研究结合,也使学生学会了野外研究工作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工作思路。

5.3 师资队伍建设稳定与发展结合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精干、稳定的师资队伍是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野外实践指导教师本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以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发展的观点建设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科研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1]崔军,申翠英.本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4):71-73.

[2]王承海,高居荣,李中新,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9(6):30-32.

[3]邱霓,郑芷青.罗浮山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34-139.

[4]蒋侃,韦兆文,邓柯,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4):129-131.

[5]刘长宏,张恒庆,王刚,等.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552-554.

[6]红霞.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26-327,335.

[7]刘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4(7):82-84.

[8]王光福.从传统的实验教学走向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3(1):80-81,23.

[9]鲍平秋,丁艳丽,张雷.月季杂交育种研究Ⅰ:特娇与特俏的筛选与繁育[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8):1910-1914.

[10]鲍平秋,丁艳丽.月季新品种“特娇”[J].园艺学报,2009,36(5):777.

[11]鲍 平 秋,张 雷.月 季 新 品 种‘特 俏’[J].园 艺 学 报,2009,36(7):1090.

[12]马密霞,梅燕.诸葛菜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应用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11-5113.

猜你喜欢
松山基地建设
Optimal and robust control of population transfer in asymmetric quantum-dot molecules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中的学习负迁移现象研究
探秘心战基地(下)
探秘心战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