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娟
从错误走向正确,让教学轻松高效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错误资源的运用
文/文 娟
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把所有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由此可见,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因为错误往往是通向真理的垫脚石。对于教师教学来讲,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心态,要将错误当成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分析错误、走出错误,探求真知,提高教学的效率。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又富含生活化的气息。好学者,甘之如饴;恶学者,头疼不已。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对错误资源的利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愈发被重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更多承担引导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寻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面对错误,教师应该有耐心、有思路,要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引导学生摒弃错误的认知,找到正确的答案。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实验课时,笔者问学生:“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的还是倒的啊?”同学们大都回答是“正”的,然后笔者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的位置上,同学们会看到烛焰在光屏上呈现出倒立的实像。看到实验结果,同学们纷纷改口,认定成像是“倒”的。然后笔者将蜡烛移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结果同学们发现光屏上并没有成像,反而在光屏端发现,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的虚像。通过实验和纠错,同学们发现,凸透镜成像是“正”还是“倒”,关键在于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然后,笔者又接着提问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烛焰孰大孰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一边进行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在一步步地提问和实验中,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一方面忌讳别人指出他们的错误,而另一方面又喜欢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互相纠错,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非常热衷于分组教学,而且经常在各个小组内部或者小组之间,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纠错大赛,看哪个小组或者哪位同学找出的错误最多,给予奖励。通过这种集体性纠错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比拼意识,学生们对待作业更加认真,生怕让其他同学抓住自己的错误,而且对于同学指出的错误,也会用心去纠正,避免让同学们在此抓住“把柄”,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扎实。同样,学生在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也会格外地用心,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错误。这种你来我往式的集体纠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我们常常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言外之意,错误只能犯一次。然而,在现实中,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甚至更多次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很多都属于同一类型,往往是错过就改,改过又接着错。比如在物理概念的界定上,一些学生总是表述不清,漏掉关键的词语,如“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部分学生在表述时经常忘掉“表面”二字。对于同学们常犯的错误,很多教师感到头疼,其实这些错误,恰恰指出了学生知识掌握上的盲点,作为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运用。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搜集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答错的题目,针对错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笔者还让学生整理自己做错的题目,形成一本错题本,每周都会拿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温习错题。通过对错题的集中整理,学生清楚了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补足,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利用错误资源方面的经验。作为教师,不应该将错误当作洪水猛兽,也不应该听之任之,而应该正确的定位错误,处理错误,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责任编辑 张晓楠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