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锋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我国社会已经从高度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种社会转型实质是从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在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体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生活习惯、余暇目标方面都存在差异[1]。这种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对人们的体育习惯、体育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的社区体育从上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人们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在逐步提高,健身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多。在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社区体育也会产生一些变革。本文主要研究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社区体育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随着健身意识的逐渐普及,很多居民投入到健身的热潮中来,社区体育活动参与人群有所增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但总体来说,社区体育参与人群中仍以老年人和青少年人群为主,中、青年人群较少,呈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特点。这可能与老年人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目的明确,加之闲暇时间多;儿童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有关,而中青年人闲暇时间较少,健身需求不是很强烈,休闲方式多以网络、电视、阅读等静态方式为主,使得走出家门,投身社区,进行运动的中、青年人数不是很多。
社区的运动项目有门球、慢走、太极拳、健身操、乒乓球、篮球等项目。活动项目呈现出多样化、公益性特点,但新兴运动项目偏少。空竹、活力球、健身秧歌、健身气功在很多社区中并未得到普及,一些爱好者甚至要到较远的其他社区去活动。
社区内的活动设施多为简易健身设施,且不少社区内体育活动设施老旧,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多为自发进行,缺少专门的指导。据统计,我国目前社区体育指导员,平均每2万多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员较少,成为限制社区体育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法规及社区体育法规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都促进了社区体育的法制化发展,但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仍不完善,其法制化仍应进行下去。加强社区体育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既是法制化社会的需求,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区体育的管理要规范,应有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制订规章、制度,并将社区体育的监督、管理作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作为其年终工作考评指标之一。社区的规划中应有居民活动场所,把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社区体育综合考评制度,以全面评价社区体育的开展。
现代信息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闲暇时间较多,需要引导人们科学合理的生活,平衡饮食,合理运动,远离疾病,享受生活。社区人口年龄跨度大,体育需求不同,社区体育的发展应是多样性的、层次性的、人性化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促进人们健康意识的形成,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信息化服务是关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多种信息化服务手段,可以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宣传健身知识、活动信息、政策法规、先进案例等。在各城市社区中可通过建立社区体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使居民既可学习、查询健身科普知识,又可与本社区或其他社区体育爱好者进行活动经验交流,也可远程进行健身指导,运动处方的制订。
学校体育资源雄厚,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体育以及资源的共享,可建立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一体化模式。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可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合理健身提供指导和制订运动处方,使居民的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化。社区体育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学生实践了知识,锻炼了技能,认识了自己的价值。
社会转型期,我国是要构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社区体育的发展是直接关系民生的大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居民的共同努力,各方齐抓共管,才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1]林新利.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17-18.
[2]张智,田玲.城市社区体育特征分析[J].职业圈,2007,(19):49-50.
[3]宋杰.对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1328-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