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超,张继宏,陈 航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又到凤凰花开之时,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在这时接受着命运的考验,他们忙碌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来回奔波于大小人才市场,这时都能看到他们迷茫的眼神和忙碌的背影,初次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就要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他们职业发展指出一条明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良性发展是近些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自身等各方面的关注。
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它的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信息采集与处理、咨询与指导、职业设计、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它的主体实施对象包括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职业指导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帮助求职人员了解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知晓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求职者提供详细的就业规划指导和岗前培训等,通过这些协助方式,最终帮助求职者成功就业,并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确保其有所成就。
目前就业工作已成为检验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尤其是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度关注,使得高校把学生的就业问题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研究的新课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已从原先的一味只求毕业就业率,转变为贯穿大学全程并延续到岗位发展的系统工作,大学生就业工作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发布就业信息和提供就业技巧的“就业指导”,而是有针对性的将求职者自身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多高校已经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劳动政策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的制度要求和就业市场情形也随时更新,如何帮助初次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了解相关劳动保障政策和法律法规、用合理的方式保障自身劳动权益、避免劳动纠纷和落入就业陷阱等问题,是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通过系统专业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可以更好地贯彻国家制定的劳动保障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前理解这些政策内容,帮助他们学会保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普遍的共识,综合素质教育也已列入我国中长期教育的发展目标。职业指导教育在这其中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和指导,能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体现在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具备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其今后的顺利就业起着积极地影响,更影响着其今后的职业发展。
社会的进步,要求企业在用人方面与时俱进。而今社会分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导致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性格差异愈加明显,对于岗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就业市场的供需双方能够全面的了解彼此,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岗位高校毕业生合理利用,在这之间达到一个中间平衡,需要职业指导发挥中间调节作用。通过职业指导,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对用人企业的招聘进行岗位信息采集和处理,并及时发布,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测评,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将学生信息反馈给企业,最终为双方提供一个平等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人职匹配,企业招聘需求与毕业生求职的中间平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理流动。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容易在茫茫的招聘信息中迷失方向,因为不了解自身的兴趣特点及盲目跟风,导致工作的频繁变动,增加了自身的求职成本和时间。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首先能让高校毕业生学会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的求职意向,再到海量的招聘信息中,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这样一来大幅度的降低了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减少了求职压力,也可以让用人单位顺利的招聘到需要的人才,提高其工作效率。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毕业生从教室课桌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桥梁。职业指导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通过调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并最终将相关信息反馈到高校的教学中,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就业工作完全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克服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诟病,最终推动高校教育和就业工作适应市场需求的改革。
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核心是人本服务,把以人为本作为就业工作的基本宗旨,这个“人”就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包括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就能符合企业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职业指导是必要前提。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就是要把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进行平衡,而职业指导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指导,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起沟通和了解的桥梁,实现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与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积极推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本质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方法是职业指导人员的科学分析、耐心咨询和专业服务。没有职业指导人员“人”的努力,光靠就业服务“物”的运作,是难以开展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强化职业指导工作,尤其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人才供给结构及用人单位需求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个性化差异日益明显,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对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指导方式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才能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持续推动力。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及时的“走出去”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将搜集的信息引入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在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中,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身兴趣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建议。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实现指导理念人本化个性化,指导服务全程化可持续化,指导模式系统化专业化的提升,只有职业指导工作扎实围绕服务对象,符合就业市场发展需求,才能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来说,它就是中间的一座桥梁,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分析和系统专业的服务,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让其在求职过程中更自信;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了解,更科学有效地完成招聘,节约招聘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对于高校自身,通过不断地改进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观念,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为自身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提供了依据。不断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终实现学生求职发展、企业用人满意、高校教育发展的“三赢”局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郑纯,凌辉剑.浅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2]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大学生就业,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