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探究

2013-08-15 00:48皇丽莉
关键词:校本声乐教研

皇丽莉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铁岭 112001

教研工作是搞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活跃学术气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声乐教学要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校本教研活动在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旨在立足于声乐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探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校本教研方式,为提高高职高专音乐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声乐校本教研的问题分析

校本教研的作用在高职高专声乐教育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备课以个体为主,没有形成合作交流的局面;二是教师教学多以实线传授为主,没有反思研究的意识;三是教学管理多以查课为主,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学研究制度;四是教师的成长习惯于个体主观意识下的随意发展,没有搭建起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等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也有校本教研制度没有建立的问题;既有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也有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既有传统声乐教学师徒结对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反思研究淡漠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声乐校本教研制度的形成,也使声乐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二、声乐校本教研的内容关注

随着素质教育在各阶段教育中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尤其是声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的内容应该引起我们更大的关注,为了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声乐校本教研的内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包括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化的需求,就需要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体现差异性,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同时,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平台的搭建者,要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将教学的过程化解为师生同步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始终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质量追求。

形成正确教育观念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要素。声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赖于团队协作式的基础,同时,必须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团队协作的起始,以反思的习惯,研究的方式构建起校本研究观念。

(二)建构新型课堂模式

课堂是声乐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着声乐教学信息传递的通达。新课程背景下,应大力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新课堂,教师需要建立哪些新的角色?”“如何给知识注入生命?”“课堂上,谁影响谁?”“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类型有哪些?”“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这些问题亟待破解,他是校本教研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声乐小组课

由于高校扩招,很多学校声乐教师紧缺。声乐教学多采用集体练声、集体歌唱,学生自我表现的时间很少,课堂教学很难对症下药,如何破解小组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应是校本教研给予关注的问题。同时,声乐小组课节约了教师人力资源,为多声部合唱和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唱提供了可能,如何提高声乐小组课中群体性演唱的艺术性也是校本教研应予关注的问题。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传统的声乐教学很少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声乐学习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造成了种种声乐学习障碍。现代多媒体的出现,可以将人的生理结构,不同歌唱状态下人的生理变化跃然屏上,使声乐教学效益最大化。但是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力度是校本教研应该关注的问题。

(五)校本课程开发

在以往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学资源死板、单一,因而造成教学效率的偏低,学生的音乐视野狭隘。新课程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课程的多元性提供可能,那么,声乐教学如何从传统的内容、模式、方法中解放出来,充分挖掘声乐内容资源、声乐媒介资源和声乐人力资源成为声乐教学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这些都需要声乐校本教研去开拓。

三、声乐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建立声乐校本教研共同体

苏联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人的发展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社会共享的理解过程是不可分离的。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需要对话与合作。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处于一个学习情境中,更是处于一个广阔的社会世界中,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与同辈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那么不同的教师因为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就会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形成更为丰富和更趋进教育本质的见解,从而可以持续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因此,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能够搭建教师成长的便利平台,营造教师成长的浓郁氛围,体现教师成长的合作共享。我们要把声乐教研组织建设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也要成为教师间学习、研讨、交流的成长共同体,首先,要构建声乐校本教研团队,以声乐教师团队建设为载体,集团队性学习、团队性研究、团队性发展为一体,构建声乐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以声乐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和声乐教师团队互助成长为两翼,群策群力,共同发展。其次,要明确声乐校本教研角色,明确声乐教师团队中每个个体角色,形成以教研组长为首席,团队成员为主体的团队角色布局;形成以课题研究轮流主持,其他人员参与互动的角色研究构成;形成以教师个体独创与群体智慧共享为基础的团队角色框架。它对于声乐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二)建设校本教研文化,创设校本教研环境

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源教授预言,未来的教研和校本教研发展有“四个转向”,即“从技术熟练取向走向文化生态取向,从关注教材教法到全面关注教师和学生行为,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另外《校本教研走向的思考》一文对教研文化也同样做了一个描述:“有文章从研究理念、研究风气、群体意识、个体态度、研究策略几个方面分析了教研文化的内涵,认为教研文化的研究理念是全新的,研究风气是民主的,研究意识是群体的,个体研究态度是热情的,研究策略是智慧的。”由此教研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可见一斑。校本教研文化应该是声乐课程走向的基本风向标,它指引着声乐教学行为的发生,它使得教研的内容能有效地解决声乐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声乐课程的建设提供实据;是一个声乐教学团队的自觉追求目标,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校本教研文化形成的过程,是声乐教师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有了教研文化的引领,声乐校本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开展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因此,首先,要明确声乐校本教研目标,确定以课堂教学为支点、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借助专业引领为支撑、以促进声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核心的声乐校本教研目标。目标确定要科学化、精细化、生活化。同时,要以目标调控、激励、评价校本教研活动的效益。其次,要构建声乐校本教研制度。构建教师自主反思、教师集体互评、其他评价促进为一体的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构建校本教研内容预设、活动过程严谨、关注研究生成、重视教师智慧积淀为框架的校本教研过程制度;构建以集体研究探讨、微型案例分析、模拟互动交流、外化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的校本研究形式制度。通过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效益。

(三)挖掘伙伴资源,营造团队意识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教师个人研究的多种局限性,诸如知识、能力等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探索的同时,加强与本学科或跨学科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

如何让同伴互助合作?我们认为,首先,要创办“教师沙龙”,营造交流氛围,“教师”沙龙研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它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既可以是大组活动沙龙,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沙龙;既有专题性沙龙,也有漫谈性沙龙;既有面对面的沙龙,也有网络沙龙;既有区域内研讨,也有区域外交流;既有同行业内部学习,也有行业间互动。其次,要建立研课制度,营造合作氛围。在群体性研课过程中,每个人有固定和非固定性分工,其中固定性分工就是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非固定性分工主要是角色的互换与流动。研课过程基本遵循备课研讨——分头实施——交流评价——再次实施的模式,它打破以往个体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优势互补、能量转化、协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另外,要夯实集体备课,营造学习氛围。集体备课倡导人人是参与者、人人是谋划者、人人是制定者的理念,教师共同学习声乐课程的基本要求,集体钻研声乐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等,本着有分工、有合作,边研究、边改进的原则,群策群力共同分享声乐教育资源,共同指定声乐教学方案。

(四)关注反思意识,营造思考氛围

教学后反思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经验,更具体地说,是教师对学生真实行为的体验和感受,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把课堂上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与预先的教学设想进行对比,教学反思的结果是形成有关教学的理性认识,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能力。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在反思中,教师感悟声乐新课程的精髓;在反思中,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需要;在反思中,教师打开以学定教的思路;在反思中,教师激发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感。

(五)提倡智力支持,营造引领氛围

同层级的横向支持与交流更多地体现为经验层面上的互通和互助,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理念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课程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互助常常会“萝卜烧萝卜”,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可以说,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助燃剂。此外,听课及会诊课程、公开课、示范教学、教研学习讨论、教研室发展讨论、加强兄弟院校沟通交流活动、外出学习观摩活动、指导学生舞台实践教学活动、教师音乐会及演出活动等,都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校本声乐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