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广花,周 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1]创业教育体现的是时代特征,注重综合能力,专业教育体现的是职业分工,注重专业知识。一方面,创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脱离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会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操作层面,让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完善的有效途径。
(二)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2]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即创业素养的教育。创业教育隶属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下位概念,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延伸。
(三)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3]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侧重点不同,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化、 行为化,是创新教育的价值诉求。
(四)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4]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既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创业教育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就业教育则以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创业教育本身不排斥就业教育,它包含在就业教育之中。创业教育理念在高校的形成和确立,将大大地拓宽就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五)创业教育与创业竞赛。[5]当前,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与创业教育的冷清相反,此起彼伏、名目繁多的创业竞赛却很热闹。创业教育是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竞赛毕竟是少数人参加的活动,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附上功利色彩。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竞赛与教育的关系,竞赛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决不是全部。
(六)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6]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则以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创业素质中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同时,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创业教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创业教育模式作为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以及各个环节的组合与构成。[7]概况性地来说,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其特征是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新教育。二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商业化或半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三是综合式的创业教育,这一创业模式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创办公司)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8]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也探索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有研究者总结了六种基本模式:第一,黑龙江大学专设创业学院,开办学生模拟创业试验区的“系统化”模式。第二,中南大学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开设通识类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的“通识教育+强调实践”模式。第三,中央财经大学以商学院为主导,面对全校各专业,优选生源,开设创业先锋班的“精英创业教育”模式。第四,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通识教育+部分与专业结合+大赛”模式。第五,温州大学由独立学院(瓯江学院)主导的“课程+模拟实践”模式。第六,众多职业技术学院与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将在校创业实验延伸到创办企业的“基于创业的就业指导+创业实验+延伸创业”模式。[9]目前,各试点院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各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初始阶段。
(一)创业教育目标的功利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目标设定上,存在很强的功利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只要教会他们如何创办企业的技能就可以了,而忽视对学生内在创业素养的提升。[10]
(二)创业教育对象的精英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更多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学校设立的“创新实验室”、“创业协会”、“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器”等大学生创业机构,也都是少数学生才能加入的机构,多数学生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远离了创业精神的熏陶和创业意识逐步形成的环境。[11]
(三)创业教育环境的不完善性。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然而,当前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首先,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再次,对于政府层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12]
(四)创业教育师资的薄弱性。创业教育师资的薄弱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师资总量严重不足;其二,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其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其四,缺少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师资力量的匮乏已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13]
(一)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文化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的育人机制中,在校园着力培育和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14]
(二)建设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从自身内部出发,形成创业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再培训机制,努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创业人士做兼职教师,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聘用机制。[15]
(三)构建嵌入式渗透式的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由三大类课程构成。一是创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创业学原理、创意学、管理学和经营学等课程。二是创业能力类课程。主要包括团队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等课程。三是创业拓展类课程。主要包括商务谈判、危机管理、商业与经济法规等课程。[16]
(四)强化创业实践及孵化环节。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技园、软件园或创业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免费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场地、项目指导、手续办理等咨询、指导和服务,让创业的大学生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在创业的真实环境中提高能力。[17]
(五)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将学生社团作为服务大学生创就业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组织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力倡导大学生成立各种有利于创就业的学生社团并给予必要的扶持;通过社团开展各种创就业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创就业的技能、素质和信心。[18]
(六)增加创业体验。可通过校内的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19]
(七)有效运用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创业网站、网络讲堂、在线问答或访谈等形式则可以更全面、更好地进行创业知识的讲授与创业实践的指导。在线交流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20]
(八)进行创业教育发展性评估。对创业教育进行发展性评估是创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规范创业教育行为,检查创业教育过程是否科学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中介创业教育评估机构和高校内部评估机构的方式来实施。[21]
上述对策的提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本校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采用。
[1]蒋德勤.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8):42-44.
[2]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4-75.
[3]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2.
[4]齐文勃.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9.
[5]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透视[J].大众科技,2005(10):135-137.
[6]卢新文.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1):78-79.
[7]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14-17.
[8]李炳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策略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9-131.
[9]李红.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2):84-85.
[10]陈燕.高校创业教育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12(6):107-109.
[11][20]李忠晓,张忠臣.新形势下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7):82-83.
[12]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93.
[13]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14]高永良.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2):61-63.
[15]顾剑秀,方鹏.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基于江苏省十所高校的调查数据[J].煤炭高等教育,2012(3):77-79.
[16]朱惠斌.浅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教育探索,2012(4):151-152.
[17]邹建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2012(6):112-113.
[18]沈黔.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课程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65-66.
[19]田光灿.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策探析[J].传承,2012(12):56-57.
[21]吴重涵,赵观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六大认识误区——兼谈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J]. 江西教育科研,2006(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