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3-08-15 07:05荣伟成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出口经营

荣伟成,高 茜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在规模、产量和技术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从2009-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了跻身汽车大国的目标①;然而,由于技术、营销、品牌等因素制约,我国还称不上汽车强国,全球汽车市场仍被欧美和日韩的汽车产业巨头主导。如何从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仍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谋划,多方努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借鉴汽车强国的发展经验,在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上走出成功之路。本文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出发,通过剖析其优劣势,提出推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尽管面临一些问题,但已经有所作为,出口不断增长,经营区域不断扩大,并通过海外建厂和海外收购等国际化方式来加快这一进程。

(一)销量

我国汽车产品销量自2005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以来,出口销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年的销量增速加快。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33.24万辆,2010年比2009年增长63.93%,出口54.49万辆,2011年比2010年增长49.45%,出口81.43万辆(图1)。其中2011年我国乘用车出口47.61万辆,同比增长68.26%,商用车出口33.82万辆,同比增长29.12%。近三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出口销量持续大幅增长。

图1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近三年出口量

(二)经营区域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现已出口到2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整车出口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整车出口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占出口总量的80%;而汽车零部件出口以发达国家为主,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地的占60%以上②。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2年4月,我国汽车企业整车出口金额前五名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联邦、委内瑞拉、伊朗、智利、阿尔及利亚(图2);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前五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联邦(图3)。由于乘用车、商务车定位不同,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布局重点不同,乘用车的国际化布局主要集中在东欧、西亚和北非,有奇瑞、吉利、东南、长城、力帆、昌河、江铃、江淮等企业;商用车的国际化布局则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有众泰、奇瑞、中国重汽、宇通、金龙、长安等企业;欧洲也有一些品牌进入,如宇通、金龙、江铃等[1]。可以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经营区域已分布全球主要市场。

图2 2012年4月我国汽车企业整车出口金额前五名的国家

图3 2012年4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前五名的国家

(三)经营方式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主要有三种国际化经营方式。

1.整车出口

由于整车出口的技术和资本输出较少,因此,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贸易方式以整车出口形式为主。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2009年整车出口33.24万辆,2010年整车出口54.49万辆,2011年整车出口81.43万辆。近三年增速较快。

2.企业收购

通过企业收购,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够更直接有效地引进技术,获得经销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目前主要有技术型企业收购、零部件企业收购和整车企业收购三种形式。

在技术型企业收购方面,2009年12月23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2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公司的核心技术资产,包括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并获得了萨博知识产权的Know-How(技术诀窍)③,使北汽建立起完整的整车研发体系、制造体系、供应商体系和质量体系,大幅缩短了自主品牌研发体系的建立时间[2]。

在零部件企业收购方面,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进展很大。2009年5月5日,潍柴动力公司收购专业从事发动机及驱动总成设计、开发和销售的法国博杜安公司,扩大了公司产品配套范围。2009年3月27日,吉利汽车公司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2009年11月,北京京西重工公司收购了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减振和制动业务。

在整车企业收购方面,继上汽、南汽收购英国罗孚公司之后,2010年8月2日,吉利汽车公司完成了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收购,成为中国第一家收购海外豪华车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收购,吉利汽车公司获得了沃尔沃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跻身高端汽车生产商之列,并获得海外经营、生产运作的基地与市场。

3.海外建厂

通过海外建厂,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可以有效地规避他国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政策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借助当地的经营优势开拓发展。目前,长城汽车有海外散件组装工厂12家,并计划到2015年建成4家海外工厂、20个散件组装工厂。力帆汽车已在乌拉圭建立汽车发动机制造厂。吉利汽车与埃及GBAuto公司签署协议,在埃及全散件组装吉利车型。奇瑞汽车公司在伊朗、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乌克兰、越南等国建立了17个国际加工基地④。北汽集团也正在俄罗斯和印度建设海外生产基地。

二、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上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现状表明,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状态依然是成绩与问题同在,优势与劣势并存。

(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1.政府大力支持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规模效益高、劳动力密集、经济带动力强等特点,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3]。我国政府入世以后,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2004年,我国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支持鼓励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描绘了发展蓝图,指明了方向。2009年,我国政府颁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强调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我国要从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并重点加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建设,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自主品牌。最新政策是入选2012年公务用车车型目录的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我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支持,推进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奇瑞、吉利、比亚迪、江淮、宇通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成长壮大。

2.性价比优势

随着消费理念的成熟,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选择高性价比产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低,据CCTV证券资讯频道报道,我国汽车工人每小时最高薪酬不到18元人民币,而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每小时最低薪酬为49美元⑤。人力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使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价格可以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并且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其他方面的生产成本也在大幅下降;因此,整体看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有明显的成本比较优势,性价比较高,在中低端车型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在中东、北非、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3.后发优势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相对较晚,有许多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其成功的国际经营策略,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如日本丰田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在开拓国外市场时,注重培养使用当地的经销商和营销人才,与出口目标国有实力的汽车商合作,强强联手,共图发展;通过先占领中低端市场来抢占汽车巨头的空白市场,然后步步为营,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推进,均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汽车企业应充分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形成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4]。

(二)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劣势

1.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滞后,缺乏创新,汽车企业的技术多集中在通用零部件和整车组装等制造环节,而核心零部件及整体研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缺乏进行基础研发、同步开发、系统开发和超前开发能力。据搜狐汽车资料显示,我国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10~15年左右差距[5]。技术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问题所在。其原因一是研发投入不足,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公布的2009年《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显示,上海汽车2009年研发投入人民币13.4亿,东风为19.64亿,比亚迪为10.4亿,其总和为43.4亿人民币,为位列榜首的丰田汽车年研发费用的1/15,而后者的研发费用为623.6亿人民币。研发费用占用比方面,保时捷最高,为11.3%,世界各知名厂商均在4%~5%之间,而我国最高的比亚迪仅为2.9%⑥。研发投入上的巨大差距使我国汽车技术水平进步缓慢,只能引进吸收他人的技术,亦步亦趋,缺乏竞争后续力。造成技术水平不高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我国汽车企业的科技进步。在欧美、日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占30%,而我国则不足8%。人才上的劣势使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全面研发步履维艰,难以从总体上赶上国际知名汽车企业。

2.缺乏系统的国际化经营策略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经营状况虽不断改善,但仍处于“散”、“乱”局面,在国际经营策略上不够系统配套,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竞争目标定位不准,欲速不达。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竞争目标定位不准。很多企业盲目开拓市场,在中低端市场还没有做好、又不具备高端竞争力的情况下,就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结局大失所望。如某自主品牌公司在推出高端品牌“瑞琪”、“威麟”之初曾雄心壮志,宣布“自主品牌一定要向高端发展,要混到鬼子的队伍中去拼刺刀”;然而,几年过去了,“瑞琪”、“威麟”品牌取得的业绩平平,进军高端市场的计划基本落空。很多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经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欲速则不达,无功而返。

第二,缺乏市场调研,出口无序竞争。在进入一国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之前,进行当地市场调研非常重要,必须熟悉当地的经济、政策、法律、市场整体容量、市场结构、消费习惯、经营模式等具体情况。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市场调研,就贸然进入他国市场,必定会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些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导致出口目标国市场不够稳定,出口的汽车难以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并且由于缺乏对当地政策法规的了解而屡屡遭受反倾销和关税壁垒的阻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序竞争,竞相削价,产品利润低,导致企业后续发展无力。2010年,我国具有出口许可证的整车生产企业多达370余家,其中每年出口数量不足50辆和每年出口金额不超过50万美元的企业竟占一半[6],2010年国内出口了320亿美元汽车产品,但经营主体却多达两万家。汽车出口主体的散、乱、多、杂,使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互拼价格,恶性竞争,秩序混乱,不仅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利润,更严重影响了我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第三,营销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内做到了4S,即销售、服务、配件、信息一体化,但在海外经营中,大多数汽车企业重销售,轻售后。其原因是由于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的投入远远大于其近期所能获得的收益,因而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种短视结果,导致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和配套物流服务严重欠缺,很多汽车修理所需要的配件无法及时送到,使消费者在购买我国汽车时顾虑重重。如俄罗斯经销商就经常抱怨:中国汽车厂家的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中国汽车产品的声誉。

3.品牌建设缺乏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高级阶段和博弈法宝;因此,国际汽车产业巨头都注重品牌的提升与维护,进而实现品牌溢价所带来的高额利润。而这方面正是我国车企的软肋,我国车企缺少依靠品牌带动企业发展的长远谋划。第一,自主品牌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品牌营销意识淡漠,主要手段还是以价格战促销为主,利润率偏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第二,企业对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品牌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如曾被誉为“国车”的红旗轿车,原为高级公务车和成功人士的身份标志,但由于自身一再降低身价,最后沦落为中低端车型;第三,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目标国市场不够稳定,遇挫即退,缺少愈挫愈奋的市场开拓精神和韧劲,因而不能在稳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7]。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品牌策略意识不强,普遍忽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导致品牌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一直低位徘徊,企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上述现状和优劣势分析,可以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曙光初现,但任重道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多方面努力,尤其是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策略不能失误,配套措施需要加强,关键措施必须得力。

(一)国际化经营策略方面

1.处理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中国国内市场是全球最具价值的汽车消费市场,全球汽车产业巨头都把经营的重心放到中国,这些企业在垄断了我国的中高端市场后,开始重视推出低端产品,以期实现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占领。由于它们在技术、质量、销售、服务等经营的关键要素上具有优势,因而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稳定的国内市场份额是自主品牌汽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牢牢立足并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发展,将其作为国际经营的根据地和与外资品牌进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在国内市场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再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2.处理好中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的关系

我国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向高端车市场努力发展,但囿于技术、品牌等因素的制约,高端车的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国际汽车巨头,自身竞争优势仍在中低端市场,稳固的中低端市场对自主品牌向高端市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还应立足于中低端车型市场的开拓发展,着力建设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渐积累竞争资本和技术优势,潜心发展,在牢固地占领中低端市场后,再以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开拓高端市场。

3.实行成熟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根据国际市场进入实践,汽车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出口、建立海外全散件或半散件组装工厂、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8]。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市场发展逻辑联系。欧美、日韩的汽车产业巨头对三者经过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均采取了“直接出口—建立海外散件组装工厂—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并无一例外地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经过系统的市场调研并确定目标国市场后,也可借鉴采取这种成熟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稳步发展,避免出现因急功近利而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局面。

4.建立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联盟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着扎堆出口现象,很多车企集中向某一国家出口,相互恶性竞争。2007年我国对俄罗斯整车出口达10.8万辆,前景看好,然而由于一些汽车企业见机而上,产品同质化竞争,导致整车经营单位骤增至120家,而业绩每况愈下,到2009年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只有700辆。自相博弈的无序出口必然影响车企的经营业绩,我国车企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相互之间可谋划建立战略互助联盟,根据各自的品牌优势,细分出口目标国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竞争,避免内耗,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经营体系,提升我国车企形象。

(二)国际化经营措施方面

1.政府要进行全力扶持

纵观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它们的成就不仅靠自身的努力,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日本的丰田、美国的通用、韩国的现代,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政府可借鉴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扶持力度,从产业政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全方位地重视与投入。

在技术方面,由于汽车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回报慢的系统性工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现阶段仍难以独自承受高额的研发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因此,政府要加大专项研发资金的投入,尤其在核心技术、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要将各方的研发力量整合集中,主导建立由政府研发部门、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团队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既提高研发效率,又解决企业独立研发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问题[3]。

在资金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的开拓需要工业技术和金融资本的协同作战,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因此,政府应予以适当的金融援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科研补贴,特别是要鼓励引导国内金融体系,在出口信贷方面全力助推自主品牌车企开拓国际市场。

在政策方面,政府要出台更系统的政策,推动跨境实体投资,实现由整车和零部件的贸易型出口向资本和技术输出的战略性转变,并大力支持自主品牌进行海外并购,从而快速获得优质的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以及良好的品牌资源和营销网络。

2.政府要加强出口秩序管理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出口的严重“内耗”,影响了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发挥出口导向的引领作用,对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布局进行总体协调指导,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门槛,对具备一定实力、出口规模大的汽车企业重点扶持,对出口量少、规模小的汽车企业推动其进行产业集中度整合,提高产业规模效益,提高企业出口质量,使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规范有序,互助共赢,各家企业的出口举措符合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整体利益。

3.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首先要准确定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除了价格优惠外,其他特色非常模糊,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低质低价”。而国际一流的汽车品牌特色就非常鲜明,如奔驰、宝马给人的感觉是时尚新锐、豪华尊贵;奥迪、沃尔沃给人的感觉是科技先进、安全稳重;丰田、日产给人的感觉是节能环保、灵动舒适。作为后起之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定位总体上应体现自己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目标国市场和消费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有的放矢地推出适应其需求的特色品牌车型,以“优质优价”的品牌营销策略,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稳扎稳打,逐步由单一品牌形成复合品牌。

品牌建设的另一个关键要完善售后服务,这是维护品牌、培育品牌持续竞争力的保证。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有效地强化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忠诚度,树立其口碑,进而吸引潜在客户,实现消费群体倍增效应;因此,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必须高度重视与销售体系相匹配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在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协作,实行售后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一旦实力具备,即独立建立销售网络、售后服务、市场调研、配件供应为一体的4s店,并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到位、利益均衡的4s店网络。

4.企业技术研发需要加强和突破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研发整体基础薄弱,人才和资金明显不足,需要通过国际合作研发、购买专利技术、引进一流人才、引进关键设备等方式突破技术瓶颈,可以借鉴日本车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研发发展模式,进行技术创新突破。

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着重以车型设计创新为突破点进行产品开发,将技术提升的重点放在降低能耗、提升轿车舒适度和实用性方面,在造型技术、底盘技术、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方面全面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我国的研发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基本处于同一起跑时间点,有着良好的赶超机遇。由于纯电动汽车受到电池性能、价格及基础设施的制约[9],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普及推广,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方向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重点目前应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要有领先的技术储备能力,一旦市场推广条件成熟,即可抢占先机,领先一步。

总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经营基础和实力,但仍存在经营策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期,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应在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战略上精心布局谋划,稳妥运筹推进,同时,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上的措施相互配合、给力到位,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从而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注释:

①资料源自搜狐汽车网站http://auto.sohu.com/20120114/n3321 82325.shtml.

②数据源自中国汽车网http://news.chinacars.com/news/shehui/hebeicheshi/904059.shtml.

③Know-How:汽车Know-How是一系列设计要求(包括整车、子系统和零部件)及为了达到汽车设计要求的验证方法、验证计划和验证报告,以及各种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报告,是对汽车企业“整车开发”、“制造工艺”、“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四大系统完整、先进、严谨、标准的规范。Know-How使汽车企业具备了自主正向开发能力,保证了企业战略的长期化,产品布局的系统化、清晰化。

④数据源自环球网http://auto.huanqiu.com/news/manu/2012-05/2734800.html.

⑤详见http://finance.cctvcj.com/717057.shtml.

⑥详见http://auto.gasgoo.com/News/2010/11/2904512851282661 43223.shtml.

[1]安琪.中国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J].当代经理人,2009(11):98-102.

[2]姜山.北京汽车打造国际化自主品牌[N].新闻晨报,2012-02-29(C04).

[3]申佰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闫向军.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探讨[J].车界论坛,2006(5):2-26.

[5]搜狐汽车研究室.“2011全球汽车产业白皮书”开启复苏之路[EB/OL].(2011-04-15)[2012-05-20].http://auto.sohu.com/20110415/n305889063.shtml.

[6]雍君.2011汽车出口井喷难掩背后隐忧[N].新民晚报,2012-01-11(B9).

[7]李斌.日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TOYOTA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8]李惠玲.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营销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9]Steve Dyer.汽车电动化前景及中外合作模式探究[J].A.T.Kearney Forum,2010(12):69-76.

猜你喜欢
国际化出口经营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