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风华
近年来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逐渐增多,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国际上的美术交流的不断深入,也促使着国内的美术教师对于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
1.儿童美术教育缺乏创造力的挑战。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往往缺乏这种意识,课堂上,老师常常会手把手的地教学生怎么画画,过于注重画作的临摹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仅仅是一个任务,在老师条条框框的指导下将图画的线条和色彩搬到自己的画稿上,整个过程是僵硬的缺乏灵活互动性的。艺术作品的来源应该是生活,但是老师却没有这种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思想进行创作,直接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只会增加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只会单一地进行模仿,从而不断地失去自己的创造力。
2.儿童美术教育面临着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的挑战。
在我看来小朋友都是需要鼓励的,这样才会不断激发儿童的表现欲,在美术教学里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对于学生的评价。如果老师只注重结果,这会让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受挫。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按照他们期待的心理和愿望,不断激励他们画画的动力和兴趣,逐步地加强对于学生的关怀,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同时通过美术作品不同的风格,对作品进行细节性的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3.提高儿童作品中对于生命的尊重的挑战。
注重作品中人文关怀以及生命力的表现,让学生们走到自然中、生活中去感受生命的真谛,而不是每天守在课堂上从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中找寻美术的创作点。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总是过于死板地运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作品的好坏,导致学生的作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基础教育对于儿童日后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缺乏的人文性关怀,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只有不断地赋予其生命力才能让人有所感触,打动人心。
1.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创造力决定未来的发展,对于儿童的美术思想来说,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在画风和视角上凸显出自我的独特性来,想象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无论是从自然还是生活中都是我们发现灵感和联想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一个思维的扩散过程,需要老师的慢慢引导,以及学生在写生和观察中获得,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积极发挥美术老师的作用,培养全球化的意识。
老师是学生前进的指明灯,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上,老师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全球化美术教学意识,拥有积极而开放的教学模式,不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美术教学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训练,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吸收外界的精华,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品。
3.积极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人文情怀。
随着社会高科技和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美术作品需要不断地从作品中表现出人对于文化情感的认识,让学生具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怀是美术学习的基本素养,通过不断地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和认知,注重美术背后的文化和思想,从而不断地在情感的体验中感受和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美术作品的受众是人,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具体表现,而一双美的眼睛则是美术创作的灵魂,对于生活的发现以及触动,最后直接会影响学生画作的风格和方向。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在对待美术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随着国家与国家间的不断沟通和交流,使得美术教育向着开放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地强调了生命和爱在美术教学和创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