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2013-08-15 00:45王东成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审题思路解题

■文/王东成

教师教学的要求及标准一直是按照教学大纲、教材设计等相关规定执行。所以,教师挖掘教材较为透彻,教学方法总结不少,但对于学生思维活动探讨较少,故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案几乎没有。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现今,教育形势有所转变,所有学科的教学规划均由繁到简,变得尤为精简且高效,尤其是数学科目的教学,其富有较强的逻辑归纳性。然而,小学基础数学的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较为模糊,缺乏对数学讲解思路的归纳能力,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把握和分析等等。针对以上现象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晰。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遵循的最基本纲要。所有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每节课都做到了目标明确,然而单从这一目标是不足以提高整体数学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教学任务的全部要求。课堂实际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解,忽略了师生互动的环节,呈现出的就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了整堂课的主角。

2.学生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解题思路狭窄。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是新课标对教学问题解决的明确要求。对于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模块而言,没有切实履行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过于单一和陈旧,学生自身所想出的解题方式时常会被老师否定或屏蔽。久而久之,原本善于钻研和思考的学生,积极性逐渐减弱,加上部分老师的固执,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去引导,不善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解题思路会一直处于同一水平,甚至会下降。

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

小学高年级注意力相对低年级而言较为容易集中,且保持时间较长。但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上课习惯走神、分散注意力的现象较为苦恼,成为高年级教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关学者认为,主要根源有三点:第一,教师对学生过于高看。第二,对小学生年龄成长特点的了解过于简单。第三,忽视了小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塑造和引导。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策略

据多年观察,教师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虽然做出了详细又持久的规划工作,但彼此进行互动的只有而且唯独手中的教材而已,仅仅应付着教学改革、教学进程按时完成的任务。久而久之,严重消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数学教学依然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对于数学科目,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及时巩固、善于探索、举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较为牢固的数学解题框架。在“数的整除”这堂复习课中,我通过提问、引答、学生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一起将“数的整除”这一章节的概念性知识复习了一遍。一旦形成知识体系,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来说将是非常受用的。

2.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

审题能力属于综合较强的一种自我揣摩的能力体现。审题能力建立在知识雄厚、视野宽广的基础之上,能够耐住性子、集中精力解读数学题,进而突破重围,找出正确的解答答案。要想使小学生真正领悟到审题的重要性,并切实履行以上要求的话,确实是一项较为持久的训练工程,属于数学教学模块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3.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高效的互动方式包括:行动互动、情感磨合以及认知的了解。行动互动最为基本,主要体现在师生在课堂中的彼此交流和讨论,是双方能否主动和热情参与活动的充分体现。情感的磨合尤为重要,是化解师生关系的重要通道,是教师了解学生内心所想所思的有效方法。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

总之,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总结,不断钻研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审题思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不同思路解答
用“同样多”解题
“三招”学会审题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