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庭
(河南四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性能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需要企业不断推出符合社会和人们需求的产品,同时也需要实验室能出具相应准确、可靠、公正的检测数据,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实验室要想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检测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持竞争力,拥有长久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就要下大力气建立一套适合自身运行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清楚、准确、全面的阐明质量方针、目标,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体系中各种活动的行为准则及具体程序;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公正。现结合本人在工作中多年的实际经验及相关的理论,简要地论述如下。
1.组织结构:实验室为实施其职能按一定格局设置的部门,明确各组织单元的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及相互联系方法,是实施质量方针与目标的组织保证。
2.职责: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在质量体系及检测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因检测工作的失误所导致的损失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3.程序:是为实施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是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要遵循的规定。主要是规定某项工作应由谁来做,怎么做,如何控制和记录,以及采用的设备、材料等。
4.质量体系要素:人员、设备(设施)、环境、资金、技术是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实验室为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就要对检测工作中影响检测质量的活动进行控制,也就是对检测报告形成的全过程中的相关的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要制定程序化的文件加以规定。
1.系统性:质量体系各要素之间具有互相依赖、互相配合甚至于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应树立系统的观念,使之成为综合各个方面的有机整体。
2.全面性:质量体系应对检测工作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及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检测报告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满足客户的要求。
3.有效性:使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能够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并能迅速纠正,经过持续改进达到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体现了质量体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
4.适应性:质量体系能随着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补充、改进,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
1.领导层的认识
领导层(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是实验室的领导核心和决策者。对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因此,领导层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
2.确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最高领导者正式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也是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同时又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在检测工作中所遵循的准则,应采用简练的语言,有利于员工的理解;而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应可操作、可量化。因此,实验室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3.确定机构,明确职责
机构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实验室各环节与管理工作的衔接,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和管理。将各个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有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赋予相应权限。避免出现职能空缺或职能重叠、多头管理,最后造成无人管理的现象。
4.积级宣传,全员参与
实验室在建立质量体系时,应确保各个岗位和部门的人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领导层应认真听取员工意见,与员工充分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质量体系建立的科学、可操作性更强。
在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后,应形成文件,将其传达到有关人员;通过宣贯学习,使其理解并认真执行。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经常性的人员能力验证、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过程监督、内部审核和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评审等方式持续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备减少、预防和纠正质量缺陷的能力。为此,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要做到:
1.加强体系文件宣贯与培训,全员参与,不断增强建立良好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
2.不间断的开展人员能力验证、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周期检定。
3.质量体系运行要及时记录,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追本溯源,合理设置工作过程监督人员、进行日常的和定期的监督,做好监督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提出改进建议,保证工作质量。
4.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5.管理层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6.最高管理者要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做好管理评审。
综上所述,实验室要满足社会对检测数据和结果的质量要求,就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不间断的检查和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的良性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