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研
(郑州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是污水灌溉、工业废渣、城市垃圾以及大气沉降。污水以及工业三废中的成分比较复杂,是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以及固体废物堆积产生的物质为重金属污染的次要来源。目前,我国农业、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到上千万公顷,而且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因为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粮食减产有1000万吨,重金属污染每年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有200亿元。很多地区因为污水灌溉使得土壤被污染,从而无法再进行农业种植;工业废渣、废水排放到土壤里,使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进而造成严重污染;城市的垃圾没有进行好的回收与利用,有些地区甚至直接对垃圾进行掩埋,污染周围地区的土壤,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基于以上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该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对城市生态景观植物的危害。城市土壤重金属在植物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会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性质和生长发育,从而引发土壤的变化,造成植被退化等现象。进而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城市化问题,直接危及居民的身体健康。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土壤进入到植物体内,使得植物体内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变化,进而造成植被退化或者植物的死亡。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得不到净化,给大气带来严重影响,给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2.对人体的危害。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影响瓜果蔬菜的生长,有些甚至会被植物吸收,经动物和人食用后再进入体内,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由母体传给下一代,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是流产,有的重金属可以影响人体的发育,造成人体发育迟缓或者是对其智力的影响。有的重金属物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等一系列的疾病,因此重金属污染也间接的成为了对人们生命健康的一项严重威胁。
3.对环境的危害。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不能被分解,造成长久性的污染,使得土壤的性质发生改变,不再适合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量的植被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后果,这样又把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带到另一个环境中,造成其它地方的污染。土壤重金属带来的危害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土壤圈,对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迫使人们的健康生活圈进一步缩小了。
1.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污染。这是指人们常说的工程物理治疗法,即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在重金属污染的初期,污染的范围是比较集中的,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广泛适用。其方法主要有:物理固化法、热处理法等。这种方法对于污染重、面积小的地方很适用,具有效果明显、速度快的特点,但对于污染面积大的地方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综上,在污染面积大的地方就不宜采用工程物理治疗法。
2.运用生物修复法修复土壤生态系统。这其中就需要利用生态系统强大的代谢能力,通过各种生物的代谢活动以及地质的变化,使土壤中的重金属互相发生反应,从而使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受污染的土壤逐渐净化,恢复到原始状态。生物修复法中主要有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措施两种方法。植物修复法是以植物的忍耐性和对重金属的大量积累为基础,通过一部分对重金属耐性高的植物来吸收重金属,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微生物修复措施是利用土壤中部分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也就达到了减轻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3.国家应进行宏观调控,出台相应政策综合治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事,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力度,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同时,还需出台一些政策、法律法规来控制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还会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治理城市污染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可以早日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增大,城市的重金属污染就成为了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大阻碍。所以城市生态系统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效地解决该污染问题也成为了目前一个较为严峻的话题。就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而言,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也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要综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需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各地方政府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才能保证人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1]牛一乐,刘云国;中国矿山生态破坏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
[2]廖国力,吴超;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事故分析;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