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的阶段性调研

2013-08-15 00:55管丽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发展

管丽萍

(中共郯城县委党校,山东 郯城 276100)

一、李庄镇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李庄镇地处郯城县最北端,紧靠国家级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鲁南重要的商贸古埠之一。全镇辖13 个工作区,66 个行政村,总面积152 平方公里,总人口10.2 万人,耕地面积11.8 万亩。李庄作为一个“东接南融”历史重镇,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城镇化率达到43.1% 。全县已建成精品农村社区12 个,规范化社区72 个, 正在验收和建设中45 个。借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大、中项目,拉动镇域经济快速增长。李庄人已用工业经济的提速、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形象的提升等事实来昭示李庄模式已初具规模。据粗略统计,2012 年李庄镇的生产总值为25.7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84 亿元,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3%; 第二产业13.7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3.2%;第三产业11.23 亿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43.8%。而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的情况来看:追加的3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2.1 亿元; 占投资比例的7%; 第二产业15.3 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1%;第三产业12.6 亿元,占总投资的42%。除了第一产业投资比例有增加的倾向,投资比例基本符合现有产业的分布,投资结构受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一)需求状况。以郯城县李庄镇为例,从第一产业的情况出发,以特色农业对产业的支撑作用阐明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从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看,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一直深受青睐。结合这样的需求情况,李庄镇已经研发的新型柳工艺品对第一产业功能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李庄镇种植优质杞柳3 万多亩,杞柳品质优良率达到95%以上。撇开先进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谈,仅从一二产业的链接上来看,杞柳种植的产业化就通过一二产业的耦合点延长了产业的链条,实现了产业增值和结构的优化。新型产业的出现也为李庄镇适应现代经济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扩大内需。目前,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际几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恶化,之前主要依赖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着向扩大内需这种增长方式转变的压力。城镇化对增强内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城镇化的投资需求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住宅投资,虽然对房地产经济的看法各方观点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投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为经济增长提供较大支撑;城镇化的消费需求的拉动主要依靠在农民市民化即向非农化方向转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就业机会及由此带来的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

(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前面说到产业自身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而第三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明显优势,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城镇化为依托:具体来说,这是由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定的。只有人口聚集,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对餐饮、娱乐、教育等服务的有效需求。假若人口的门槛达不到,社会分工和规模经济也不会出现。因此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目前,李庄镇的常住人口数为102857 人,基本达到了镇域人口聚集效应的规模。

二、李庄镇的城镇化驱动机制

(一)传统驱动机制

1.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李庄镇与临沂市河东区接壤,依托物流优势[2],交通十分便利;国道纵穿南北,曹李公路横贯东西。此外,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空港陆港资源也十分丰富,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道、航空、水路、陆路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有利于本县加强与相邻省份和本省其他地区的分工与联系, 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有利于提高城镇化速度和水平。

2. 矿产资源丰富。李庄镇境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金刚石、重晶石、石灰石、矿泉水、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八种。[3]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本县工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也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煤炭目前是我县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类别,对我县经济发展贡献较大。

3.自然条件好。全镇耕地总面积为17.8 万亩,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我县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科技创新在我县第一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 年和2012 年郯城县农技中心连续两年承担了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先进的种植技术培育出了高附加值的优秀品种,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4.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县在不同乡镇的工业发展不够平衡,但整体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在工业企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已经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随着机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镇工业产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一轮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新形势下,农村市场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渐和开放、流动的社会生产相融合。社会分工也日益渗透进农民的生产生活。各种新型生产要素的出现对传统机制的创新要求日趋明显。因此有必要启动各种新型机制对传统驱动机制进行补充。

1. 社会资本发动机制。社会资本的有效吸收和民本经济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家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投资;另一方面,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4]这对城镇化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平衡将产生一定作用。结合李庄镇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规模巨大的民有资本发展城镇化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2.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充分发挥要素市场的调节作用,弱化政策的障碍性干预,尽可能实现生产要素中人和物等各种因素在城乡之间的高效转移。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 另一方面,良好的人才回流和资金回流机制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才和资金的缺口。此外,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一直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饱受争议,如何使农村的土地资源合理的资本化还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更多探索。以上三种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的形成将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保障。

3. 新型生产要素对李庄镇传统驱动机制的影响。网络经济是经济学门类中较为年轻的一门学科,网络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在城镇化的研究中也较少有人涉及。随着调研的深入,本课题将结合李庄镇的区位优势,探讨电商与现代物流业给李庄镇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打造明星品牌,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这个有着“中国杞柳之乡”美誉的沂蒙古镇,2000 年,当地杞柳种植面积就已发展到4 万多亩,现全镇3.2 万多农民常年从事着杞柳生产加工和营销行业。李庄柳编做工考究、美观实用,常见的产品就有果品蓝、花篮、家居装饰、洗衣娄、宠物蓝、旅游休闲、工艺包装等七大系列4000 多个品种。品种数量多,技艺完善。在这个柳编古镇上,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传统手工艺不断提升,不但在市场里成就了致富的梦想,还成功开创了新艺术柳编这一全新事业。近日,对李庄古镇传统手工艺进行了调研,包括采访手工匠人,然后拍照片、拍纪录片记录他们。并对他们这些手工艺进行分类,整理成一个数据库。需要提到重要的一点是,重视工艺造型,要邀请各地的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们合作,能够用一种当代的方法和概念,来注入到这个传统手工业中,就在保留它的一些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重新加入当代的这种观念,然后可以更新换代,通过这样来让它有一个更广的这个接触面。不仅是寻找那些散布于民间的日常工艺,也是在寻找村民们记忆中的过去。培植融合当代设计与传统工艺方面的能力,是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转化初步探索阶段不可缺少的。

(二)通过对经济精英政治权利的认可也更能促进其在农村区域产业带动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璜泾的实践就是成功的。在能致富的干部带动下,该镇现已成为中国加弹第一镇,几乎家家都有企业。如果每个农村区域都能在区域精英的带动下发展生产,将十分有利于形成各自的区域产业特色,形成规模经营和集聚效应,不仅能促进成本降低,而且区域之间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农村向工业化的转变。另外,在干部的考核上,明确监督权限,切实构筑干部依法执政和提供服务的监督机制。

(三)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的机制创新。农村村民组织模式的创新可以股份化,思路分为两种渠道:一种是整体村民自治组织的虚拟股份化,即村庄股份制;另一种是村民自由联合体的股份化。两者股份划分的依据是户所持有的生产资料的量化,不同的是,前者以土地作为唯一量化入股尺度,而后者则可由合作的村民自主决定以何种生产资料作为量股依据及不同生产资料计算的权值如何。应该强调的是,这种股份化工厂一种虚拟的股份化,即分配上的模拟按股份制的操作方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其目的是通过一种股份化的方式引入一种激励机制,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公允合理的收益(整个自治组织即村集体或自由联合体的共同收益)分配方式。当然,除去虚拟股份制的收益分配思路,即使村庄真正建立法定意义上的股份制实体也是可以的,但要以企业法人的名目出现,这时整个村庄的村民则变成了这个大的村庄型企业的股东(或同时成为其员工),如中国一些典型的实行集体股份制(不排除个人或家族(庭)的控股)的经济强村,整个村庄就是一个股份制的经济集团,每个居民都拥有一个原始固定的股份份额,并参考其他情况作为计算分配的依据。

(四)融资机制的创新。激活农村投资主要有技术催生型、龙头带动型、旅游开发型、贷款拉动型、土地流转型、合作促发型、筑巢引凤型、干部带动型(璜泾模式)。璜泾是苏南古镇,长期以来经济形态主要是集体经济,由于机制不活,一直得不到发展。2000 年当地政府大胆创新,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引导并激发了群众筹资兴业活力,催生了“中国加弹第一镇”(注:“加弹”是指将没有弹性的涤纶长丝通过加热等方式变成弹性丝的过程)。旅游开发也是吸引投资的一大新增产业,在政府引导下,利用各自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开办了各种各样的观光农业、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农民消费模式、环境和风险保障机制的创新。在消费模式上,比如农民的生产资料、日用品和住房建设等可以采取消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进行。合作消费(涉及采购及使用等环节)可以大幅降低消费成本,提高农民实际生活质量。要大力提倡农民新村建设,鼓励农村建设类似城市的成套住宅楼,实现农村城市化,这不仅有利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某些竞争过度的产业向农村转移,而且还可以实现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带来国民经济的新增长。

在农村医疗风险保障机制方面,除了要继续加强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力度,使其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另外,还要提高对其保障的层次和水平。根据在李庄的调查分析,得知适度增加保费的收取额及相应提高医疗保障的待遇能被较多农民接受,并且其保障的力度会更大,对防止农民因大病致贫成效更明显。另外,尝试在农村社区试行居民医疗互助制度也不失一条可行之途。

[1]郑玉刚,谢永建.探讨新农村建设传统模式的创新——以江西省宜春市彬江镇为例[J]. 农业经济.

[2]郑玉刚,谢永建.对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乡镇经济.

[3]李兵弟.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J]. 团结.

[4]梁靖松.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

猜你喜欢
城镇化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家乡的城镇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