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摆臂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分析研究

2013-08-15 12:17:26敬继红邱小慧秦永修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摆臂步幅步频

敬继红,邱小慧,秦永修

短跑是项以最短时间跑完所规定距离的径赛项目[1],决定运动员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步幅与步频[2]。在短跑技术中,摆臂技术是跑的完整技术的重要部分,运动员摆臂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步幅、步频和后蹬力量的大小,还影响到身体获得向前的水平速度及身体的协调用力。故正确的短跑摆臂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摆臂幅度是影响步幅及步频的主要因素之一[3]。从生理学上讲,短跑属极限强度运动,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是发展速度素质最有效的手段,速度素质在学生各级田径竞赛和达标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实地调查和教学训练,参阅大量资料文献对摆臂技术与提高短跑成绩间的关系分析研究,旨在引起广大教师、教练员对摆臂技术教学的重视,提高运动员短跑技术水平,为其在教学及训练时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120名陕西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中外体育文献、录像资料,了解有关短跑运动员摆臂技术的研究状况。

1.2.2 调查访问法

调查学生掌握摆臂技术的程度,访问经验丰富的教师,了解学生摆臂技术的基本情况。

1.2.3 分组实验对照法

将两个班(每个班60人)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

实验班:结合摆臂技术教学的短跑训练(n=60);对照班:短跑训练(n=60)。

实验目的:对比实验,验证正确的摆臂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

教学内容:短跑技术、行进间30 m跑、50 m跑、100 m跑。

实验条件的控制:通过调查分析,两个班的短跑技术水平无明显差异(见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一人执教,教学训练时间、教学场地、气候等条件基本一样。

表1 研究对象短跑的平均成绩与相关指标

在实验中贯彻的摆臂技术模式是:两臂屈肘成90°,两手自然伸掌,当向前摆臂时,屈肘角减小且不应超过60°,往后摆臂时屈肘角增大,但不超过100°。摆臂动作自然有力,前摆稍超过下颏,后摆时肘关节稍朝外,不要耸肩,肩横轴也应与两臂同时绕脊柱运动,即当臂前摆时同侧肩亦前移,另一侧即向后运动。

1.2.4 数理统计法

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行进间30 m跑、50 m跑、100 m跑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1.2.5 比较分析法

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短跑中摆臂动作的重要性

摆臂动作是短跑技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跑运动中,两臂与两腿由于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必须按同一速率运动,协同一致,因此摆臂质量直接影响两腿的活动[5]。曾有人测定6名短跑运动员(男3人,女3人)摆臂与不摆臂的原地10 s高抬腿跑的频率、摆臂与不摆臂30 m行进跑和100 m带起跑的步数与成绩(见表2)。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失去摆臂后,10 s原地高抬腿跑的频率下降7.88%,30 m行进跑的速度下降0.51 m/s,步幅减少0.13 m/步,蹬地力量也减弱19%±6%[6]。由此可见,摆臂与不摆臂对短跑的频率、步幅及后蹬力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表2受试对象测试有关指标的统计数据

2.2 合理的手臂摆动技术

摆臂技术环节有以下4个细节组成:1)摆臂的肘关节角度;2)摆臂的方向;3)摆臂幅度;4)手指的伸屈度。这4个技术细节对短跑有很大影响。

表3 研究对象摆臂技术的基本情况(单位:人)

合理的手臂摆动技术要领是:两手成立掌并坐腕,起到手与小臂间的固定作用,五指自然舒张,肩松沉屈肘,摆臂时以肩带为依托,上臂带动前臂屈肘前后摆动,肩带要放松,两臂尽量前摆后摆。摆动时肘关节的角度变化有一定限制,角度过大会影响摆速,过小会影响下肢动作的幅度[7]。前摆肘的角度为60-70°,后摆到垂直部位130-150°,然后逐渐减少到90°左右。表3中可看出,在整个手臂摆动的过程中,腕关节应始终保持固定的舒指立掌姿势,两手立掌可以延长手臂的长度,增大摆动的幅度,同时能使摆动的末梢重量减轻,立掌状摆动减小手部前后摆动的阻力,减少摆臂力的消耗,从而加大了摆臂的频率,使人体获得更大的向前水平速度。所以手指自然伸直摆臂是符合力学原理的[8]。

2.3 学生摆臂动作的技术评定

2.3.1 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后果分析

经观察分析,学生在短跑中普遍存在摆臂不合理的现象,这些摆臂的错误动作可归类为:左右摆臂、手臂摆动幅度小、上下摆臂、耸肩(见表4)。

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跑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其正确掌握腿部动作,还要重视教掌握正确的摆臂技术。

2.3.2 实验班实验前后摆臂技术的评定结果

实验前后的技术评定结果见表5。实验班实验前摆臂技术基本正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6.7%,说明掌握正确摆臂技术的学生占少数。通过2个月教学训练,纠正摆臂技术动作,实验班学生的摆臂技术基本正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8.3%,摆臂技术改进得好而快。

表5 实验班实验前后摆臂技术评定的数据

2.4 正确的摆臂动作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

2.4.1 摆臂可维持人体平衡

人体站立不动时是平衡的,当迈出一步时,平衡就破坏了。这是因为向前迈出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做转动,产生动量矩,人在赛跑中,角速度越大,动量矩就越大。人体是多关节结构,如右臂随着左腿一起前摆同时肩带也向左转,还伴有脊柱的扭转,克服了由于左腿前摆和骨盆扭转而造成的不平衡现象。摆臂和摆腿是异侧同时进行,当快速向前摆腿时,摆臂的也要随之加大,否则快速向前就受到影响。因而在跑动时,两臂摆动的补偿作用,可保持动作的协调性[9]。有学者在转台的实验中证明:腿臂的挥摆对人体垂直轴的动量矩之和仍为零,所以在跑动中必须加强两臂的摆动,维护身体的平衡,保持向前的水平速度。

2.4.2 摆臂可加强后蹬地力量

有实验证明:人在固定上肢使其失去摆动能力后,人体就产生了保护身体不摔倒的保护性抑制,尽管受试者努力奔跑,并用肩部扭动来维持身体平衡以求达到高速,可是由于力学规律的作用迫使难以到理想的蹬地能力。将单纯的后蹬和摆臂摆腿后蹬进行比较可看出,单纯的用支撑腿后蹬是不能充分发挥腿部最大能力的。

后蹬的力量来源于人的整体动作,比较明显的是摆臂、摆腿髋腰缓冲和蹬伸,以及支撑腿本身的蹬地能力。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站在磅秤上迅速向上摆臂,磅秤的指针上升,这就是由于摆臂加速所引起的惯性力。

2.4.3 摆臂可以加大腿部的步幅和步频

表6 测试对象实验前后有关指标测试数据(均值)以及平均增长百分比

实验证明,两班学生实验前的三项指标水平基本一致(见表6)。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测试对象的步幅(全程平均步幅=短跑距离/步数)、步频(步数/s)都有一定提高,但实验班的平均增长幅度比对照班要大。通过T值检验发现:两个班的步幅、步频有显著差异,因为两个班对摆臂技术要求不同,导致技术改进状况和步幅、步频的提高也不同。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讲,决定短跑成绩的最基本的两个因素是步幅与步频(短跑成绩=步幅×步频)[10]。由于实验组摆臂技术改进得好而快,步幅、步频提高的幅度也相对较大。这间接证明了正确的摆臂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有积极作用。

2.4.4 摆臂可提高跑速

优秀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之比为1∶3.5,因此认为摆动是短跑技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11]。在保持一定的摆臂频率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增加摆臂的幅度,使摆动腿相应地前摆高抬,使髋关节前送充分,左右移动,加大步幅,使上、下肢以脊柱纵轴为旋转轴做相向运动,避免重心左右大幅度的移动,头要正,并保持身体在跑动中的平衡。在向后摆时,以手为动点,它的轨迹是斜向后摆动,倾斜度小一点为好,以利摆臂的异侧腿积极下压落地,减少能量的损耗。摆臂的同侧腿蹬伸到异侧腿着地缓冲之间肘关节角度变化50°左右为适宜,根据个人情况可有所不同,但每个人肘关节角度都是同侧伸时最小,异侧腿着地缓冲接近垂直时最大,使蹬地腿短促有力,缓冲腿迅速将重心前移,获得最大的跑进速度。

通过2个月的教学训练,纠正学生的摆臂错误技术,实验班学生运动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表7中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所测试的原始数据的平均数都较低,两班学生实验前的三项指标水平基本一致,但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测试对象的运动成绩都有一定提高,但实验班的平均增长幅度比对照班要大。通过T值检验发现:两个班的行进间30 m跑、50 m跑、100 m跑成绩是高度显著性差异,因为两个班对摆臂技术要求不同,导致技术改进状况和短跑成绩的提高也不同。由于实验班摆臂技术改进得好而快,短跑成绩提高的幅度与速度也相对较大。这进一步表明:正确的摆臂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有重要作用。

表7 测试对象实验前后有关指标测试数据(均值)以及平均增长百分比

美国著名教练温特在《跑速与摆臂加摆腿》中提出,手臂动作越快,腿部动作就越快[12]。手臂的动作越平稳,步子也就越平稳。由此可看出摆臂的作用与效果对短跑途中的技术及运动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掌握正确的摆臂动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要掌握好摆臂动作,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在平时短跑教学与训练中,除严格要求学生正确摆臂、技术规格力求一致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躯干、肩带和两臂力量的训练,这对提高跑速和跑的技术都起着重要作用。

3.2 建议

1)将摆臂技术的教学提高到应有高度,充分认识摆臂技术对短跑的重要作用。2)对初学者进行合理的摆臂模式练习,使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3)从儿童、少年开始严格摆臂技术规范化,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摆臂技术,以适应现代短跑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1] 蔡东山.摆臂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2] 唐瑞群.途中跑关键技术综述[J].田径,2004(4).

[3] 李玉森.摆臂技术对径赛项目的影响[J].田径指南,1996(4).

[4] 文学权.现代短跑摆臂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2(11).

[5] 张贵敏.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6] 丁先琼.跑摆臂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1).

[7] 孙艳萍.短距离跑中的摆臂技术[J].体育科技,1998(3).

[8] 刘小翔,李忆湘,余蓉辉.对短跑技术中摆臂姿势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3).

[9] 黄鸿清.摆臂动作在短跑中的微妙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10]李良标.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11]李诚志.百米技术研究之二——摆动的生物力学[J].四川省体育科学学报,1986(3).

[12]徐开春.试论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J].中国体育科技,1998(2).

猜你喜欢
摆臂步幅步频
分拣机L型摆臂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一种弹簧加压摆臂调隙式细碎对辊机
重型机械(2020年2期)2020-07-24 08:16:10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核心稳定性相关测试与摆臂和不摆臂下蹲跳高度的关系
体育科学(2018年4期)2018-05-03 12:18:09
户外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