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00:51哈尔滨医科大学统战部课题组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民主党派人士

哈尔滨医科大学统战部课题组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60)

随着高校统战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地位凸显,作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系统分析研究其基本特点和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建立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长效机制,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新情况

多年来,高校为各民主党派中央、民主党派省委及各级人大、政协培养选拔和输送了一批批既是学术造诣很深的专家学者,又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以我校为例,哈医大统战工作从孕育、萌芽到发展壮大,历经60载的风雨历程,目前我校统战工作机构健全,党外人士荟萃,成为我省统战工作对象人数多、层次高、任务重的高校之一。据统计,1986年以来,我校先后有3人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民主党派省委主委;8人担任民主党派省委副主委;6人担任民主党派中央委员;51人次担任民主党派省委委员;162人次担任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向民革中央推荐1人(后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

目前我校教职工9872人,党外副高职以上知识分子1420人,其中民主党派504人,副高职以上的无党派知识分子959人;现有党外副校级领导干部1人,副处级以上党外干部26人,全校14个学院中有10个学院配有党外院长或副院长共16人,占全校副处级总数的14.6%;在4个附属医院担任科研室主任(科主任)、病房主任的有254人,如哈医大四院党外人士106人,占总数的40.5%;我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8人,其中党外人士有34名,占总数的60.1%;还有民主党派中央委员1人,省委常委5人、委员10人;担任省特约检察员2人,省特约监察员1人,省政府参事2人。

近期我校党委统战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同心促发展,创新解难题”为主题的统战工作大调研活动。本次活动将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调研工作重点,全面了解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我校有6个民主党派(民盟、九三学社、农工党、民革、民进、民建),共有民主党派成员8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建有3个统战团体,即哈尔滨医科大学无党派人士联谊会,有无党派代表人士26人;哈尔滨医科大学侨联,有归侨侨眷227人;欧美同学会哈医大分会,有会员406人。还有台属54人、少数民族363人。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新规律和新特点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新规律

党外代表人士是统一战线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的路径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培养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有了一定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专业学科的骨干。这正是学校党委统战部与基层党委发现选人、纳入视野、及时建立联系,尽早进行培养的阶段。二是成长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政治鉴别能力增强,得到社会认可,是专业和学术上的专家,有一定的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能力,或担任民主党派负责人中层干部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是对党外代表人士提高培养、选拔任用的重要时期。三是成熟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下,逐步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型人才,在政治上和组织上被委以重任,成为统一战线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旗帜性人物,从而走上领导岗位。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

1.政治素质好,参政意识强。新一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发展,能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设献计献策,有为社会服务的良好诉求和愿望,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强烈,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2.文化程度高,专业造诣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改革开放中学习、锻炼、成长,接受了完整系统的教育。如我校现任职的党外干部中90%以上都是出生于60年代,他们文化层次高,年富力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高职称,是学校教学、科研、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

3.社会交往广,社会影响大。他们中有近70%的人都有出国留学经历,眼界比较开阔,思维比较活跃,在专业领域和学术活动中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他们与外界联系密切,信息灵通,容易接受新观念,特别关注他们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社会问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4.政治安排要求强烈,有利益诉求。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现得比过去更为积极。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与老一辈相比,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上都有所不同,老一辈比较注重社会追求和社会评价,更多考虑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新一代则更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新问题和新成因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新问题

1.缺乏对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总体规划。在实职安排上,存在着“顺其自然”,等待“自然成熟”的现象,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等主要环节还缺乏制度规范和沟通协作机制。

2.缺乏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新一代知名专家学者、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新一代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起来,他们当中“旗帜性”人物相对缺乏,老一代知名专家已经年近退休,新一代特别是70后的代表人物还没完全展露,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较突出,甚至有出现断层的危机。

3.缺乏既具备专业背景,又具备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后备干部。他们多为专业领域的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和科研任务,能否合理解决好不同领域的时间分配问题,以及如何努力扩大知识面,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掌握更多信息,是需要加以思考与实践的重大问题。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新成因

1.政治引导力度欠缺。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培养造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性、必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做到从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上不下真功夫,联系上不够紧密,使用上不够大胆,从而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开展。

2.统战部门职权行使作用欠缺。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工作中,一些单位统战部门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对党外人士的安排说不上话,插不上手,还有个别党派推荐人选从上级部门直接“带帽儿”下来,使经过统战部门多年培养的党外代表人士得不到应有的安排和使用。

3.统战工作管理机制欠缺。虽然我们一直在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常规工作,但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机制,后备干部的管理考核方面也比较薄弱。有的党派发展成员不按常规程序,使得动态管理机制跟不上。

4.培养选拔流程欠缺。长期以来,对党外人士的评价仍缺乏科学的标准和机制,什么样的人应该纳入培养范围,什么样的人应该纳入推荐使用范围,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在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和推荐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质量。

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新机制的对策与思考

(一)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党外干部工作领导机制

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深刻理解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党外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学校党委以文件方式下发了10项统战工作制度,学校各级党委把培养和选拔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培养模式同等对待,将党外干部培养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形成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协同抓,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有效领导机制,不断增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切实加强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联系沟通机制

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努力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合作共事、发挥作用等环节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部门,要掌握党外人才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履行安排人士的职能。要明确规定党外干部归口统战部门向党委和组织部门推荐,在研究党外干部时,应广泛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要与人大、政协、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负责党外干部选配工作的组织和统战部门要分清职责,密切协作,强化信息的整合。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党外干部选配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的落实,要坚持主动与统战部门共同研究,通盘考虑党外干部的培养任用。统战部门负责对党外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要随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畅通沟通渠道,对合适的人选要及时推荐选拔任用。

(三)切实加强多渠道培养,提高四种能力

要按照“党外代表人士总量适度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素质不断增强,作用更加突出”的要求,通过组织参加培训、调研考察、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实职安排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要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定期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养。要创新培养方法,既要根据党外人士不同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党外人士到基层岗位和关键岗位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人士的工作能力,又要畅通党外代表人士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坚持做好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及职能部门特约人员的工作,定期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参加考察视察活动,调动他们开展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要深入开展与党外人士的联谊交友活动,在交往中发现人才,吸纳人才,始终保持党外代表人士储备充足,结构合理。

(四)切实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

按照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选拔的基本框架,通过发现选人→培养提高→选优培训→实践锻炼→考察考核→大胆使用→成效检验→各尽其才的模式,做到五个努力,即:努力做到尽早发现,努力做到多方培养,努力做到勤于考察,努力做到科学管理,努力做到切实作用,从而全方位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

(五)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展现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风采

在各级党委的理论学习内容中应增加统一战线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国的政党制度,宣传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良好环境。要针对调研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建议,开辟党外代表人士宣传的窗口,全面展现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在科研、教学、医疗、管理等方面的风采;通过解读党的方针政策,通报党委统战部牵头组织的各项活动,宣传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及统战团体中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树立和打造党外代表人士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思想和品牌活动。

高校统一战线汇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方面和各领域的大量人才,他们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选拔培养标准和机制,出台选拔培养的可行措施和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以确保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使他们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1]贾庆林.切实做好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2]张丽梅.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0.

[3]李有彬.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民主党派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WHEELS IN MOTION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