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事关党的政治生命

2013-08-15 00:51:19徐根义颜廷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党和人民先进性

徐根义,颜廷平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262406)

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它也是一个涉及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已经把对精神状态问题的认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就是回答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并强调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首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把握党的精神状态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党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永葆党与时俱进先进性精神状态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精神状态是党的本质属性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势

精神状态,就是指人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它有良好和懈怠之别。我们这里所倡导的精神状态,主要是指党的本质属性表现出来的富有朝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况和态势,它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一)精神状态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精神状态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是由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理论武装起来,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同时,我们党还把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中介组织中的从业人员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先进建设者吸纳到党内来,从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达到高度的契合。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形成不懈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就是因为我们党是由众多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进性政治组织,而精神状态正是由党的这种先进性质所决定的。

精神状态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状态是人们理想信念的体现,反映了为谁服务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从事的一切事业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我们党正是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激发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动力,才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精神状态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学习、奉献、进取、创新等良好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一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就是勤于学习和善于思考的有机结合。我们党就是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成长壮大始终与勤于学习和善于思考相伴随。二是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勇于实践,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三是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党积极探索创新理论,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引领中国伟大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率先突破,赢得主动;积极探索完善自我,主动进行自我剖析,纠正缺点与错误,使全党始终保持敢字当头、谦虚谨慎的精神状态。

(三)精神状态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

品德高尚、情怀博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前提,集中体现了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不懈奋斗、改革开放的精神状态。一是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李大钊、王尽美、方志敏、杨靖宇,等等,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积极奔走和奋斗,塑造了共产党人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体现了共产党人乐于吃苦、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和伟大情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保持一股拼命的精神建设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不怕困难、大公无私、勇挑重担等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是不懈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是不断革命论者,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不渝、不懈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发展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改革开放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我们党的情怀,这种情怀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诸如,我们党的诞生,就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世界范围内学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正是这种开放性的选择,创造了党诞生的重要前提;我们党正是有了这样的胸怀,才摒弃前嫌,力促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通过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真实写照。

二、精神状态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是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我们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密切党群关系,塑造良好形象,夯实执政基础,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良好精神状态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巨大成就的动力源泉。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精神一旦与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结合在一起,就会释放出巨大能量,攻坚破难,克敌制胜,不断引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的精神状态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兴旺、就发达。诸如井冈山时期,培育了党的井冈山精神状态,积蓄了革命力量,开辟和巩固了党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长征时期,培育了党的长征精神状态,播撒了革命火种,锤炼和保留了革命骨干,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创造了让世界称奇、雄伟壮丽的革命史诗;延安时期,培育了党的延安精神状态,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赢得了人民最广泛的拥护与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迎来了解放战争决战的胜利;西柏坡时期,培育了党的西柏坡精神状态,带领各族人民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培育的“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激发和鼓励着人民群众去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反之,什么时候我们党的精神状态不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严重损失。如民主革命时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全党达4年之久,党内教条主义盛行,精神状态欠佳,中国革命严重受挫,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尤为严重的损失,不仅使党在白区的工作遭到极大破坏,白区党组织和革命力量几乎丧失殆尽,而且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90%以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丢失,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扭曲了党的精神状态,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保持党的良好精神状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向全国人民展现党的最佳形象,从而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二)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精神状态

党和人民的事业,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同时,事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需要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一,事业的长期性迫切需要奋发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改变这样一种状况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和奋斗过程。同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没有先例可循,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和考验,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探索中寻找、发现和掌握规律。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一种奋发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事业的复杂性迫切需要科学、和谐的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剧烈转型和攻坚破难的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着改革发展逐步积累起来的大量问题和矛盾,如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腐败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环境问题等,必须保持一种科学、和谐的精神状态,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幸福。

第三,事业的艰巨性迫切需要创新、实干的精神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还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宏伟目标:一是在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在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完成如此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就需要一种创新、实干的精神,能够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乐于吃苦、艰苦奋斗。

(三)解决精神懈怠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我们党迫切需要精神动力的支持,迫切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乐于吃苦、无私奉献,才能够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只有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永不懈怠、敢闯敢干,才能够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只有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沿;只有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才能够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3]这就迫切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否则难以应对考验、接受挑战。但从目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来看,很难应对挑战和考验。诸如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不思进取,迎合和追求低级趣味;有的骄傲自满、自命不凡,有辱党的使命;有的滥用职权,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面对困难畏首畏尾,精神萎靡不振;有的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造成了严重社会影响;有的脱离群众,置群众的利益和呼声于不顾,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的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缺乏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这些精神懈怠问题与我们党的先进性格格不入,亦与我们党的宗旨和神圣使命相背离,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党和人民群众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决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确保自身健康、事业发达

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培育优良作风,切实加强精神教育,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只有这样,党才能够确保肌体健康、纯洁先进,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长期执政、执好政。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发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失魂落魄;一个党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动力,行为方向就会迷茫,更谈不上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上同心同德,牢记党的宗旨,忧党忧民忧国家,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才能够不辱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目标上同心同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4]把握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考验,始终保持不懈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行动上同心同行,干好本职工作,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始终保持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要筑牢永葆党与时俱进先进性的思想根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科学的理想,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沿着这一历史的发展大趋势和发展方向前进,永葆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发展思路;必须接受实践的考验和锻炼,主动到党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艰苦奋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做到与理想信念相背离的话不说,与理想信念相冲突的事不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继承和培育优良作风,突出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的核心问题

作风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党的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作风问题无小事,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命。优良的作风能够塑造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为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精神状态是党的作风的直接体现,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要继承党的优良作风,不断改进不良作风,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是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三大优良作风,就能够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进步;就能够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就能够不断扩大党内民主,确保党的政治生活健康。二是改进不良作风。要深化理论学习,不断推进理论探索和创新,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要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积极践行勤俭、廉政新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三是联系创新实践,大力培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等优良作风,以确保党的良好精神状态。四是弘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作风,真正做到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工作上联系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三)加强精神教育,落实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的重要任务

加强精神教育,是确保党先进性精神状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使全党同志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必须强化精神疏导,不断加强精神教育。一是加强“不忘本来”的教育。我们党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能够极大地激发党员干部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成绩。借鉴党的历史上加强精神教育行之有效的形式,并随实践的发展将其不断加以创新。在历史上,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上建党、党性修养教育、整党整风、精神文明建设、“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等,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今天,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应积极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纯洁党的先进性教育,以及大力培育地方精神,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加强“立足现实”的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特别是培育、宣传能够体现时代潮流和先进方向的典型人物、事迹,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党内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与状态。三是加强“着眼未来”的教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5]要通过创新教育内容,科学生动展现未来的政治目标和发展前景,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同时,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精神教育的体制机制,使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不断完善、规范,永葆精神教育的长效性。

(四)创新制度建设,强化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的根本保证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发挥着根本性作用。要永葆党先进性精神状态,必须不断强化创新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第一,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改进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构建科学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党务公开制度,逐步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第二,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逐步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把那些能够把握大局、廉洁勤政,具有良好作风的人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营造永葆党与时俱进先进性精神状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第三,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干部之间的监督,从而使党员干部不能出现精神懈怠。第四,创新奖惩制度。逐步形成组织严密、考核内容科学、奖惩到位的制度体系,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与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6.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7-0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N].人民日报,2013-03-20.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党和人民先进性
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河北遥感(2017年4期)2017-08-15 00:49:09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4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
东吴学术(2015年4期)2015-12-01 03:20:06
铆足干劲,向党和人民交满意答卷
中国水利(2015年12期)2015-02-28 15:13:51
饭气攻心
廉政瞭望(2014年9期)2014-09-18 23:13:1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先进性的必备素质及其培养
商场现代化(2005年3期)2005-04-29 1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