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哈尔滨工程大学 思政部,哈尔滨 1500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他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加强党性教育是深入贯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的基本要求,党性教育是我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关乎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党员形象,关乎我党执政之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命运。90年的建党历程,我党不但带领全国人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我党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如何发扬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探索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党性教育水平,已经成为我党建设的新课题。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复杂多变的环境、国内经济体制的变迁和党员干部队伍的转型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创新的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给党员干部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各种腐朽、错误的思潮严重冲击着党员干部党性的防护线,一些领导干部在这种冲击下走上歧途,迷失自我,失去了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少数党员干部在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诱导下出现了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失去信心,宗旨意识淡薄,淡化对党的情感,盲目地崇尚西方民主、人权、自由和多党制,提倡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看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政治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才能应对国际形势的考验。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短短几十字,简洁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引发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奉行拜金主义,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不惜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形式主义,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面子工程”,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了人民生命安全。有的崇尚享乐主义,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严重,将处理公务变成了吃喝玩乐,常常利用出差机会挥霍国家财产,满足自己的享乐欲望,更有甚者道德败坏,贪恋美色,党员干部生活丑闻屡禁不止。这些突出的问题,虽然不是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但长此以往,也会像蛀虫一样慢慢侵蚀我党肌肤。因此,只有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其党性修养,才能抵御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已经向知识化、年轻化、技能化转型,党员干部的转型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朝气。一方面新型的党员干部由于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偏高,思想更为开放和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对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掌握与应用,为开展党务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年轻的党员干部由于没有经历革命时代的考验,容易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坚定性,不能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容易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专业技能本领较强,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但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党性素养较弱,缺乏领导工作经验,发挥不了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内问题和自身条件的转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望中,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创新,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已经成为我党工作的重要任务。
坚持主导性原则,就是指在加强党性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加强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时代要求相结合,在社会价值层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追求、价值准则、价值目标等等的总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综合地体现了人们的理想、好恶和追求,形成衡量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基本价值尺度,影响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动机和行为规范。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关乎党的前途命运,更关乎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与否,因此,党性教育必须以加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为崇高追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党性教育的主体性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谁是党性教育的主体?在以往的教育学中,我们常常认为教育者是主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体,主体性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党性教育就是按照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党员所进行的启发、培养、改造和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因此,党员干部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内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党性教育成果的好坏,党员干部的主体性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创新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必须坚持以广大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原则。
坚持时代性原则就是要求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与世情、国情、党情相统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型政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了领导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必须根据时代条件既要总结过去,又要立足当前,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同时期赋予党性教育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反映不同时代的特点。
坚持针对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党员干部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国党员干部队伍庞大,仅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就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几大类别,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分国有企业、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学校等类型,组织工作的业务多、范围广,涉及的服务对象分布区域大,这些特点都要求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党员干部主体和类型,有侧重、有特色地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教育内容要实事求是,与干部处于领导岗位的工作特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要注重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党性教育内容。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其引入党性教育的内容,对规范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党的革命奋斗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其次,教育内容要注重联系实际,切忌脱离党员生活。党性教育的内容要做到深入党员干部生活,关注理论热点,以鲜活的生活案例教育党员、引导党员,将受到法律制裁的腐化堕落的党员干部作为反面教材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起到警示作用。最后,教育内容要注重先进政党精神,树立模范榜样作用。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党的传统革命精神,激荡在党内,发散在党外,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党性教育在发扬传统精神的同时,要注重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符合人民需求的新的政党精神,以先进的政党精神在党员干部中树立楷模作用,激发党员干部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增强党的先进性。
首先要借鉴现代培训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全面推行启发教育、对策研究、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双向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的教学,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党性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启发党员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改造的过程,要树立良好的党性修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提高党员干部慎独和自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部分中提到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要求明确指出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自觉性的重要性,通过规范、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最后,党性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以往的党性教育方式中大多采用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的作用,实践教学能够让党员干部融入教育的氛围和情景,增强内化效果,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新兴媒体的载体作用。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新兴的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第五媒体”形态,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多媒体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党性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契机。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倾向于快捷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党性教育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优化教育资源,使其成为生动性、交互性、集成性于一体的新兴教育载体。如利用手机报、网络社群、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党性教育,实现教育载体的创新。其次,建立一系列党性教育的“红色”网站,不断传输先进文化的信息,占领我国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同时可以通过制作、发明一些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党性教育软件,让先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广大党员干部网民。通过不断拓宽党性教育途径,创新党性教育载体来增强党性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
总而言之,面对伟大的时代,崇高的事业,只有不断创新党性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加快党性教育的现代转型发展,才能提高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效果,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