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学院在新时期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中的阵地作用

2013-08-15 00:46:50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学院文化

金 荣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一、中华文化学院在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中大有可为

海外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最直接最活跃最有效的对外开放工作。其工作的主要方针是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的联盟,开展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工作,放宽视野、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海外统战工作主要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扩大海外朋友队伍进行,与华侨华人社团的交流往来也主要是围绕“经济”这个主题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忽略了对中华文化的运用。事实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只要真正认同了中华文化,无论其政治倾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法理身份存在多大的差异,都可以是统一战线团结的对象,并构成了统一战线的潜在社会基础。

简言之,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就是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努力增进大陆同胞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文化共识,以期增强政治上的互信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学院作为交流平台,大有可为。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学院在新时期统战工作特别是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之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使更多的海内外同胞接受中华文化教育,以更贴近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海外统战工作的层次和实效,使我们的海外统战工作广泛而持久并与时俱进,从而推进对一个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真正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二、中华文化学院在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明确指出:“中华文化学院是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主要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推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现有资源,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可见,中华文化学院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担负着广泛开展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好人士为主要对象的中华文化宣传、交流和教育的使命。从上述意义说,中华文化学院作为新时期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又是由其自身的特征、功能所决定的。它在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认同功能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由于人类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因而人类的文化认同也因文化的差异而不同,文化认同也因此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归属意识。[1]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对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就是因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心理非常强烈。许多华人华侨虽身处异乡,甚至有些人几代都扎根海外,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因子却能在他们的生活中代代相传,如节日、饮食习惯、语言等。作为华裔,在异语言环境下还能保持华语这一民族文化特征,这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深刻表征。中华文化学院的教学和培训工作把中华文化精神与统战工作目标相结合,通过开设诸如《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华文化与海外统战》等专题课,来巩固和壮大中华文化主流思想的传播,拓展参训学员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面,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港澳台及海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内在凝聚功能

中华文化学院的办学以爱国主义为首要宗旨。爱国主义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认同,它是在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熏陶下所造就的归属感、依赖感,对于漂泊海外的华人华侨的爱国情感的观念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交往与合作。全球的海外华人社团数量也超过1万个,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在凝聚海外华人,树立中华形象方面颇具影响。[3]长期以来,各地中华文化学院在开展活动中,以血缘、亲缘、地缘、文缘、业缘为基础,以姓氏文化、祖地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为表现形式,以“海外杰青汇中华”、“公祭黄帝陵”、“中华同根文化行动”和各种恳亲大会为载体,形成了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同根文化。这增强了不同形态统战文化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见,以中华文化学院为基地,以中华文化教育、交流为途径与载体,推进港澳台地区的文化回归与民族凝聚,是新世纪有成效、有规模地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4]

(三)学术交流功能

通过中华文化学院对外开展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培训、宣传、研究等学术活动,会更有利于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比如,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于2012年7月赴台湾交流,先后拜访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中华齐鲁文经协会、台湾山东同乡会、台湾青岛同乡会等友好机构和社团并举行座谈,与台方深入研讨中华文化、齐鲁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开展港澳台海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思路做法,就今后共同开展中华文化交流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通过此类非官方性的民间学术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推进海外文化统战工作。

(四)与时俱进功能

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5]中华文化在海外深受欢迎,中华文化学院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也是时代之需。随着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推动着中华文化学院由封闭式的传统教学培训模式转向开放式的面向社会、面向海外的办学方式,大大加强海内外同胞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来实现培训目标。

三、中华文化学院作为海外文化统战工作阵地在发展中应把握的几个着力点

(一)把握中华文化学院办学的方向性

中华文化学院的办班、学术交流等活动既要把握好正确的办学方向,又要把握好海外统战工作的对象、范围和任务的特殊性;既要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使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不断发扬光大,从而对内提升软实力、对外扩大影响力,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中华文化学院的办学要从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诠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建立和维护国家形象,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多方面考虑办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二)突出中华文化学院发展的多元性

统一战线所涵盖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及海外等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历史传统、思想观念、精神价值,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学院作为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应发挥文化统战工作尊重多样的优势,使广大成员在开拓创新中各尽其能,在成果共享中各得其利。我们在举办各类学术论坛、大型文化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中一方面要利用文化统战工作的亲和力强、渠道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文化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满足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文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本地区海外统战工作的现状、任务与发展趋势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有制度地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和长效的合作关系:一是要取得当地的党政机关,特别是涉及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华侨等工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尽可能争取到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二是可以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民族院校、文化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基地,共同举办文化交流、学术论坛等活动;三是与海外的一些民间机构、教育部门保持长期而良好的关系,尤其以周边国家和华人聚集地为主。能否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直接影响到中化文化学院的对外影响力,也关系到中华文化学院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学院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职责,即通过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对外展示中国。这个“外”是主要指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即让海内外同胞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认同。事实上,对外交流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引进来”。“走出去”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包括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进来”强调的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理念和成果。因此,中华文化学院要以博大的胸怀、虚心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对外交流活动中要包容和谐,秉持和衷共济的文化意蕴,协商中贡献智慧,交流中展示真诚,不断加深与交流方的理解和信任,并实现统一战线追求和谐的目标。

[1]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王林森.中和知行录——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4]胡洪宝.论中华文化学院在文化统战工作中的作用[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

[5]孔子学院——中国“和”文化走出去的桥梁[EB/OL].国际在线专 稿,http://gb.cri.cn/27824/2011/10/13/5005 s 3401467.htm.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学院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初等教育学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谁远谁近?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