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的多党合作思想

2013-08-15 00:46:50戴安林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江泽民政治协商多党合作

戴安林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江泽民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多党合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思想。

一、实行多党合作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多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大特点和优点”。[1](P157)目前我国政党体制基本格局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领导核心,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合作与政治协商。这种政党体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力量对比的产物,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风风雨雨孕育,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把统一战线作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用了极大的精力进行统战工作,从而将各阶级、阶层、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聚合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形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巨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并肩奋战,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推动和帮助各自成员以及所联系的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也做出了宝贵贡献。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间,各民主党派被迫停止活动,很多成员遭到残酷迫害,绝大多数人经受住这场严峻的政治考验,仍然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动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江泽民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阐明了多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在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各民主党派作为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一直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民主党派具有的这种进步性和广泛性,就是民主党派长期存在的理由,也是我们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础。”[2](P145)江泽民明确指出了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一直所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只是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阶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主要是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则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利益和要求,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是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党。这充分显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党合作事业的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指出:“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经验有力地证明,统一战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在社会主义时期,坚持党的领导,仍然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3](P1129-1130)在统一 战线中,各民主党派 接 受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居于领导和核心地位不是自封或强加的,而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以自己卓越的领导才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众望所归而获得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一致公认的。为什么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必须掌握领导权呢?这是因为:虽然在党派合作中各党派是独立的,其地位也是平等的,各党不应互相干预内部事务。但由于一切党派合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坚持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领导权,就能坚持合作的正确大方向,就能引导参加合作的各民主党派不断进步。反之,如果共产党放弃或丧失了在多党合作中领导地位,多党合作就可能走到违背人民大众利益的方向上去,并且将最终使多党合作关系破裂。

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还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他还明确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第一,要靠我们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靠自己的政治坚定性,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要正确处理同党外人士的关系,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3](P1130)所以说,坚持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权,并不是要共产党发号施令,包办一切,恰恰相反,而是要放手让各民主党派独立地开展工作和活动,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政治局面。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因此,江泽民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有效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关系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2](P 144-145)

三、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政党之间实行合作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即合作的政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主张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因为共同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合作政党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它可以把合作的政党凝聚起来,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政治基础是合作政党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内在根据。

1978年12月,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民主党派也相继召开了代表大会,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积极推动各自的成员及所联系的社会各阶层、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加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团结,加强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力量的团结,加强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把大家都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进行经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2](P140)所以说,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主张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为新时期的多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四、“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政党之间的合作还必须要有一个基本方针。所谓基本方针就是指合作的政党在工作和其他活动中依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

1956年,毛泽东根据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P34)的八字合作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八字方针充实、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5](P409)的十六字方针。江泽民则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指导下,会越来越亲密。”[1](P93)

长期共存——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着长期共存的社会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将长期存在阶级差别,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还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各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社会阶层或社会利益集团,也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民主党派继续联系、代表他们,反映他们的正当利益和要求,带领他们一同进步。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支持民主党派发挥联系这些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纽带作用,有利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互相监督——指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过程中,互相提出意见,开展批评,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只能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拆台。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指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有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双方在合作共事中,要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同志和朋友,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亲密无间、患难与共。双方是一种成则共荣,败则共辱的关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十六个字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提升到一个更加完善的高度,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战略指导方针。由于各政党都有自己的社会基础,都代表着一部分群众,彼此之间进行亲密合作,有利于广泛团结各种政治力量,有利于建立起执政党广泛的政治联盟,把国家大事处理好。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重要的政治和组织形式

江泽民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6](P3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亲密合作,共同奋斗的结晶,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人民政协里,各民主党派以政党为参加单位,它们的中央组织参加全国政协,它们的省市组织参加地方政协。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二是中共中央与国家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四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五是参加政协的各个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民主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案、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举报、调查和检查活动以及作批评、提意见来进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层次高、内容广、形式灵活、影响大和权威性、可下通各界、上达各级党政领导、渠道畅通等特点,是其他监督所不能替代的,是我国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主要是通过召开一系列会议来进行。政治协商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尊重少数。政治协商既不是简单地依靠多数战胜少数,更不是武断地压服和否定少数,而是通过认真的不是敷衍的,民主的不是强加于人的平等协商,充分了解属于少数方面的各种不同意见,阐明正确的主张,采纳合理的建议,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基本正确的主张在不同意见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并说服各方面的意见达到适当的集中和统一。二是不强行要求一致。协商的意见可以是共同的协议,也可以各说并存,求同存异。这是因为协商的意见并不是必须实行的决定,而是反映民意的建议,它只能在执政的共产党采纳以后,才能成为共产党的政策;也只有在国家权力机关审议通过以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对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领域更加扩大、方法更加灵活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参政议政本身就是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人民政协作为一种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可以充分利用政协的会议制度、视察制度、提案制度、专门委员会活动制度、联系委员制度,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议推动改革开放大事,建促进发展诤言,提重要决策妙计,谋维护社会稳定良策,献祖国统一举措,从而使参政议政的活动更加灵活多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江泽民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工作和活动。他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体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1](P157)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江泽民政治协商多党合作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江南北(2023年1期)2023-01-16 12:55:44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当代党员(2022年23期)2022-12-20 07:46:48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乡音(2022年8期)2022-12-16 15:41:21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 00:59:26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
中国特色政治协商: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