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玲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韶关 512005)
大学生的爱情伦理教育
周小玲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韶关 512005)
恋爱结婚是青年的重要人生课题,当前,大学生的爱情折射出许多伦理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和加强管理。爱情伦理教育是化解大学生爱情中的危机和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应通过爱情伦理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和培养大学生的爱情责任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美满的爱情支撑,同时健全高校教育体系和完善高校教育功能。
问题爱情;爱情伦理教育;爱情观
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是大学生们打算做、正在做、曾经做过的大事之一。爱情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恋爱结婚是青年的重要人生课题,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在恋爱、择偶、异性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伦理问题:从恋爱结婚的历程上看,当代青年“不再像60、70后男女那样由相识、相知、相恋、磨合到最后结婚,而是出现了很多新的环节或省掉了很多环节”[1]。受此影响,大学生也从看重恋爱结果转向了看重恋爱过程,青睐“过把瘾就死”的“过程体验式”恋爱。从恋爱类型与恋爱动机上看,除了两情相悦而自由恋这一主要恋爱方式之外,还出现网恋、单身派对、经熟人(包括家人、同学或朋友)撮合、奉子成婚、毕婚、草婚、闪婚等爱情形式,一夜情、交换伴侣、性交易、周末二奶、同性恋等边缘爱情也从渐露头角到成燎原之势,爱情表现出非隐蔽性、去专一性、功利性和庸俗化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化对爱情的约束,增加了爱情的变数。物质至上、见异思迁、爱情诚信丧失、爱情责任缺乏、爱情行为日趋开放、爱情消费赤字激增……种种不正确的态度不仅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导致大学生婚姻家庭不稳定比例日渐增多和犯罪率逐年上升,大好的青春年华在痛苦中流逝。此类“问题”爱情,又会对尚未经历爱情的大学生的心灵产生剧烈的撞击,要么诱使其匆忙加入畸形的恋爱队伍,要么阻挠其接纳真正的爱情。从爱情的道德要求上看,受社会不健康的爱情观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不懂爱情的真谛、无视爱情应有的情感基础和道德责任。他们只偏重于从“生理意义”、“心理意义”、“生活意义”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恋爱,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恋爱中的“道德意义”。从爱情发生的生理、心理基础上看,受心智尚不成熟、个性尚不稳定、社会阅历不足、经济条件拮据等牵制,并非所有大学生都合适谈恋爱。而且,正如许多“调查问卷所显示的情况一样,大学生的爱情最终能走向婚姻殿堂的少之又少,而在大学期间分手更是成了家常便饭”[2]。如果因此将大学恋爱仅仅当作未来婚姻的演练,纯粹为将来处理爱情问题积累经验,完全割裂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同样会引发严重的伦理问题。
既然爱情不等于恋爱、性爱和情爱,既然爱情有别于友情、亲情,而爱的悲欢离合又在大学校园不时上演且影响深远的情况下,严格区分这些社会现象,对净化校园、团结学生、稳定社会均十分重要。要帮助大学生谨慎驾驭爱情之舟,首先就要让他们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和摆正爱情的位置,进而树立科学、正确的爱情观。毫无疑问,“爱情”是个美好的字眼,可现实中的爱情带给人们的并非都美妙动人。作为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微妙的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美满的爱情呢?从伦理角度看:“美好的爱情通常是由一个纯粹的具有较为完美的内在人格和独立价值的人引起的,而不是由这个人的外在物:外貌、金钱、地位、权力等引起的”[3]。可见,爱情的魅力与道德水平密切相关。
人的行为必须受到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才不至于鲁莽、失控;同理,没有道德修养的支撑引导,在爱情中就难以理智地约束和调整自己:“爱情的冲突,特别是在爱情和具有实体性的旨趣对立斗争的时候,总是具有偶然的和无理由可辩护的一面,因为恋爱者凭自己的单纯的主体性,提出本身并非绝对合理的要求来对抗按照他的本质他就要维护的那些具有实体性的东西”[4]333。若随心所欲地对待爱情,在爱情中必然既不能自尊、自爱、自立,还会严重祸害他人(包括下一代)的人生,所以,正确的爱情观是处理爱情问题的思想基础。正确的爱情观不会自发产生,它必然从爱情教育中获得:“如果说,在其他领域里,自发的个人生活经验不能代替社会对人的思想和感情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那么在爱情领域里,就更不应指望经验”[5]5。想要有效地化解大学生爱情中的危机与问题,进行爱情伦理教育既必要又紧迫。“爱情教育远比性教育重要,道德教育的力量也远远超过生物利己主义的约束力。当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怕得艾滋病而不敢偷吃禁果时,他可能还会因存侥幸心理而放纵自己的欲望;但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6]
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生长与成熟的黄金时期,他们不满足于呆板地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任何强迫性的灌输都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效果”[7]。因此,树立高尚的充满人性并适合自身发展的爱情观,单靠行政命令或传统的思想说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需要。由于价值观可以在学习修炼中逐步提升,而爱情中的道义力量又能让人得到熏陶而变得高尚——它不仅反映在受众人关注的公共空间里,还渗透在无人监管的私人生活中。何况,“一般说来,年轻人在本性上是追求美好事物的”[5]11。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年轻人的特点和爱情中道德因素的感染力和塑造性,把爱情和性活生生地搬到课堂上来,制造学习爱的机会,从理论上帮助大学生们解决种种思想困惑,使其获得和提高爱的能力(例如:如何迎接爱、如何拒绝爱、如何选择爱、如何表达爱、如何维护爱、如何巩固爱的能力),相信大学生一定能够通过对爱情的正确理解转而认识到个人幸福所应具备的品格上的条件,并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取得享有这种幸福的权利。针对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人流、性病、妇科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潜在重点发病对象、性行为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现实,通过系统科学的性道德教育,拨去罩在性问题上的神秘面纱,告知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学业完成、经济状况等方面将产生的重大影响的详尽正确的信息,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或错误认识、建立健康的性意识,同时教给学生缓解性冲动的一些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使他们明白以负责的态度来面对“性”是既符合道德又有益身心的明智选择。从爱情伦理教育的角度看,不良的性行为与有缺陷的品格是联系在一起的,唯有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才可能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的性行为和错误的爱情观念:“爱情对欲望有一种自然抑制力。只有爱情,真正的爱情教育,才是有效地扼制放任行为、性的生物属性的最崇高、最持久、最有效的杠杆”[8]。从道德作用看,爱情伦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弄清爱情这种特殊现象的本质、特点,了解它产生和发展所需的条件,查明它具有高超影响力的动因并成功驾驭它,这不仅对形成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作用明显,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的传承与进步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成功处理恋爱问题的过程,往往也是一次思想成熟和人格提升的过程。爱情伦理教育完全可以成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
爱情之所以成为人类独享的一种情感,就在于它可以成为度量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标准或尺度。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将爱上升到成为“真正的人”的层面来认识和解读,向我们展示了爱情中根深蒂固的道德因素或伦理属性。苏霍姆林斯基也极为看重爱情中的道德力量对人的品质的评判和塑造:“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灵敏、最精确的天平”[5]3。当然,爱是一门学问、一种能力,爱不是不学而能或无师自通的。遗憾的是,现实中的人对培养爱的能力偏偏又不够重视。由于没有正确与畅通的学习爱的渠道,许多大学生唯有效仿影视作品、传媒网络甚至道听途说,结果自然是一知半解或如坠雾里。并且,当代大学生高知、年轻、大胆、自信、活跃、自我中心明显,在身心发展上不平衡、不稳定。因而,他们常常尚未尝到爱情的甜蜜就陷人深深的痛苦。爱情伦理教育针对大学生最关注、最困惑、最隐私的问题进行系统、规律、科学的解读,其宗旨在于扭转大学生将充沛精力过分投放在差强人意或危机四伏的爱情中这一不良局面,其特点在于发挥和挖掘爱情中独特的道德约束力来实现自己的宗旨却不脱离大学生最敏感的爱情主题;它也深入浅出、通俗直白,力求既不让大学生反感,又令他们对爱情有更全面、更深入、更崇高的理解。按照爱情伦理教育的逻辑,爱情虽为人生幸福的重要路径,可它并非人生舞台的唯一内容,更不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若因为生理、心理成熟的催动,就把爱情视为大学的必修必选之课程或主要的人生旋律,将大好青春年华付之于不理智的爱情之上,挥霍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的黄金时段,忘却身肩振兴中华的重任。这些思想与做法本身就是因小失大、舍本逐末的。能在古今中外永垂史册的爱情都证明了:以学习、成才、事业为支撑的爱情才可能有理性的、幸福的结果。“爱既表现为渴望与他人合二为一,又表现为努力保持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9]。为学业与理想的需要,从爱情中退出足够的时间来建立与培育独立的自我,这本身也符合爱情需要时空来成长的规律,能够反过来促进爱情的巩固和稳定。黑格尔对爱情的表述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要求得到另一个重视的不只是我的抽象的人格,也不只是我的人格在某一具体的孤立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事例中的体现,而是我的主体性整体。我应该把这主体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这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他(或她)所追求和占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能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4]332
大学生不仅是此刻接受知识、等待管制的孩子,他们也是未来的父亲、母亲,也将融入社会集体之中并与之相互作用。怎样让他们成长为一个为全社会的道德进步英勇斗争的战士,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又急需解决的问题。“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情感上撩拨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5]13。爱情伦理教育会引导大学生接受这样的观点:“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的统一,是建立稳定的、牢固的、白头偕老的爱情的极重要条件”[5]32。换言之,唯有在公在私都正直、诚实、热情、上进的人才可能拥有真正的爱情。假若大学生能对此认可甚至达成共识,这个观点必然会在他们的思想、情感中积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为争取自己和未来一代的美好前途而努力。这也会使他们自觉与社会不良风气分道扬镳。
“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爱情素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题中之义”[7]。通过爱情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情责任心,进而升华出对父母、爱侣、家庭、民族、国家的责任心,有助于配合高校其他的教育内容,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爱情伦理教育这项工作,还能使之对高校其他人文素质的培养产生示范效应并与其他人文素质内容良性互动,从而增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提升高校教育系统的魅力。因为,爱情伦理教育在全面阐述爱情问题的同时,将它同重大的社会问题、严峻的思想问题、迫切的教育问题以及需要指导年轻人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结合在一起。它通过对爱情作系统深入的道德性剖析,能够鼓励更多人关注爱情中的道德标准,发扬爱情中的道德价值。当人们都能自觉地维护爱情的至高尊严和传承其中的道德因素,那全社会必将更紧密地团结起来,重感情、讲道德的好风尚就会重新盛行。这对实现当前宣扬以道德为首的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对抵御各类因爱情产生的生理、心理疾病(特别是某些变异的危害人类整体未来的疾病如人类精子质量一个世纪以来大幅下降、针对亚裔族群的类艾滋病等)均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当把爱的情感即人的最美、最高尚的情感作为推动道德进步的武器”[5]19。
:
[1]钱堃.由社会现象透析我国当代青年的婚姻爱情观[J].学周刊,2011(4):195-196.
[2]廖玉怀,程晓丽.浅谈大学校园里的爱情问题[J].科技文汇,2008(11 月上旬刊):27.
[3]杨湘红.爱情探析[J].前沿,2005(6):161-163.
[4]黑格尔.美学:第 2 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附)给女儿的信[M].世敏,寒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5.
[6]曾宏燕.爱情教育面对“早恋”[J].育人经纬,2001(2):17-18.
[7]关青.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J].现代教育管理,2011(3):98-100.
[8]佘双好.性安全教育·性纯洁教育·爱情教育——性健康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J].青年探索,2003(1):3-6.
[9]周育林,肖海燕,武义.论转型期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2):153-156.
A Study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Love Ethic Education
ZHOU Xiao-l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Love and marriage affairs are youth’s important topics and considerations.These days,students’love refracts many ethic problems.These should be rectified timely and guided correctly.Also we should strengthen management.The love ethic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fuse crisis and problems in students’love.The educators and supervis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rain students to ascertain the right and scientific values about love by the love ethic education.This would provide the support of happy love in building up the harmoniously socialist society.It w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perfect the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love ethic education;the values of lov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1007-5348(2013)01-0149-04
2012-10-15
韶关学院2012年度科研项目“爱情伦理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小玲(1980-),女,广东韶关人,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西方伦理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薄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