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高职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外的,获取知识补充营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读者到馆率低,图书资料利用率低,大量文献资料长期休眠乏人问津的现象,从而造成图书资源浪费和图书馆功能缺失。因此,如何做好图书馆建设,完善图书馆服务,把图书馆建成高职院校科研重要支撑点、吸引高职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进而实现图书馆功能最大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图书馆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文献资料,而且需要为广大读者创造良好地读书环境和营造文化氛围。图书馆的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方便读者”的宗旨。馆内要布置舒适的桌椅,阅览室要宽敞明亮;要在适当地点设置明确的标志牌;地面上要摆放绿色花卉;冬天要保暖,夏日应凉爽。与此同时,文化氛围的营造也不可忽视,如要有温馨的提示语等;墙壁上要悬挂悦目的字画,将图书馆建设成环境优雅、具有浓郁地文化和学习氛围的“文化活动圈”,以吸引广大师生读者前来学习、交流和研讨。如此,随着读者来馆次数的增多,或者读者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传播快,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仅要对馆藏资料扩容,而且要及时更新。图书馆在采购纸质图书时,也要认识到数字资源的重要性,兼顾到数字资源的采购建设,形成纸质藏书和数字资源并存的资源格局。通过此举达到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地需求。
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因此,图书馆书籍的购置应倾向于从院校各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出发,并结合师生阅读需求。采编部要调查了解本校各院系的课程设置,深入到各专业教研室和各班级,与师生定期座谈,知晓师生们的教学需求、科研需求以及读书需求,广泛地采纳各院系的采购建议。要重点的邀请一些专业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参与到图书采购荐书工作中,实现购需结合,避免购需脱节。重点采购人文素质书籍和专业类图书等,侧重于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图书,且理论高度深度符合高职学生的知识特点,只有当购置的图书资料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使用,文献资源利用率也才会相应地提高。
图书陈列次序也会影响到学生借阅图书的积极性。读者触手可及的区域借阅率高,一般都排列在书架中间几层,而位于书架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图书,则借阅较少。所以,在不影响图书分类的情况下,书架的中间几层可排列借阅率高的图书,书架的上下层放置借阅率低的图书,以此合理地布置图书陈列,使图书文献资料得以优化整合,更加切实地提高图书利用率。
作为图书馆的直接管理者——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起到了连接的作用,读者能不能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及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功能,图书馆员作用重大。馆员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就便于其得到读者的信任和尊重,能更贴切地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服务,图书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会随之提高。
图书馆工作虽然简单但是繁琐,易于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要加强馆员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其敬业意识。使馆员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过程实际就是传递文明、传递知识的过程,认识到为读者提供服务是重要又神圣的工作,要使馆员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内心深处树立起“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的切实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与师生读者之间建立起合作友爱的关系。
现代社会处于知识爆炸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与信息的重要传输途径——图书馆,馆藏建设日益丰富,就需要加强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通过长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和各种的交流活动,使馆员的业务水平有长进,有突破。馆员们要掌握本馆图书排架规律、藏书范围、藏书规律等。同时要通晓采编、期刊管理、流通、公共查询、典藏、参考咨询等等业务,还要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图书馆的一些专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图书馆内的相关工作。
当今是信息的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快捷,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存储中心,这就要求馆员熟悉网上信息资源,熟练使用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法。通过辅导指点读者,帮助其正确地使用本馆检索系统,高效地查找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在其工作岗位上,馆员要能创造性的工作,充分发挥潜能,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学习,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以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现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技术知识更新迅捷的时代,除在学校吸收课堂知识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吸收学习社会知识,才能和时代保持同步。鉴于此,学院图书馆就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方式,从而实现“为文献找读者”和“为读者找文献”的效果,来满足广大师生的吸收阅读知识的需求。
刚走进大学的新生脱离了严肃紧张的高中生活,在大学轻松地学习环境中,大学里的一切事物都使他们感到好奇,尤其是图书馆里海量的藏书经典对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要想在偌大浩瀚的书海中找到需要的书籍,不是他们自己轻易就能找到的,如果他们无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对图书馆的兴趣会随之消失,从而大大降低来图书馆的次数。所以在开学初,就非常需要对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情况、借阅流程、图书馆规章制度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目的就是要使新生们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及藏书布局,教会他们查找需要的图书资源,让他们感受到图书馆的魅力,从此培养爱读书,爱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好习惯。
对学生读者所进行的如何使用图书馆的培训教育,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活动,针对每一期新生都要常抓不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期学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兴趣,进行适时调整重点培训。
学院图书馆内虽然蕴含着巨量丰富的资源,但如果不为师生所广泛了解也达不到传播知识的目的,所以学院图书馆要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要加强馆内新进图书的信息宣传工作,新书能及时地流通到读者的手中,入库的新书信息及时挂到图书馆主页上,并张贴在图书馆大厅、学院餐厅等读者最为集中的地方,开展读书推介活动,鼓励读者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己藏书量大资源广的优势,结合一些重大的节日和学院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举办一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结合“4.23世界读书日”举办读书月活动,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如新书预告、读书节、定题征文等等的活动。通过这些专题活动增加图书管理员与学生读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此举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而且扩大了学院图书馆的影响,又吸引、启发学生读者来了解和认识图书馆,并进一步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学院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寻找大学生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和热点问题,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比如:针对新生开展的心理咨询,并如何来适应大学生活的讲座;开展专升本方面的知识讲座以帮助想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举办就业咨询方面的讲座指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针对女生开展的诸如“女性健康知识”、“魅力女性”等的讲座;围绕某段时期内的热门话题,以及世界上时事的热点,所开展的各种的知识竞赛及展览活动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展览,大大地激发和启发广大师生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离的一部分,所以学院图书馆的服务也要融入到网络中,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如:在学院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放置馆藏资源;图书馆的网页也可以设置为默认主页;微博是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年轻人喜欢微博的便捷性、互动性强等特点而大量使用,学院图书馆开通官方微博,通过加学生读者为粉丝,及时地发布图书馆新书介绍、新闻动态等,还能通过微博的评论功能,了解学生读者的最新观点和合理化建议。
便捷性指在为读者节省获取信息的时间或者减少得到服务所付出的努力。要实现高效快捷的借阅服务,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实现:
1.完善图书集成管理系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将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升级为MELINETSⅡ,该系统包括采购、编目、流通管理、读者管理、系统维护、帮助、通用期刊管理、通用公共检索、网上远程查询、通用馆务管理等十个模块,能够满足图书馆业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将MELINETSⅡ的远程查询功能、公共检索系统嵌入图书馆主页,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馆藏纸质文献查询服务。
2.打造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是指所有通过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Ipad、MP3/MP4、psp 等移动终端设备 (手持设备)寻找并且获取图书馆资源的一种服务方式。用户手持这些移动设备,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及时获得和利用图书馆的信息与资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现已开通了无线通信网络,为学生充分利用各类馆内资源、开展快捷服务提供了便利。
3.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
学院图书馆内资源丰富,不仅有采购的数字资源,并且还有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这在给读者查找资源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客观上也增加了读者查找信息的精力时间成本。因此我们要对图书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简化读者操作,建立馆内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这将大大帮助读者提高查找资源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所以我们图书馆仍要不断地努力,要走进学生读者当中去,多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读者的行为心理,分析他们的阅读需求,为学生读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提供服务,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和功能。
[1]李颖.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率的几点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5).
[2]张广海.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
[3]黄燕.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率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