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与艺术系,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说话或写作时会引用宗教、文学、或历史等中的人或事,被引用的这些人或事就叫做“典故”。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典故就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常说的“她是林黛玉式的人物”、“跑龙套”、“唱的是空城计”这些都可以叫做典故,这些语句都蕴含有丰富意义的人物或事件,说话人运用这些话能把感情表现的贴切、充分。典故文字简洁、凝练、大多为短语或词组,少数有语句构成,但寓意深刻。
典故的运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的一个亮点。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典故,都反映出这两种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梁实秋的《最新实用汉英词典》将典故解释为“allusion”,《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allusion的英文解释是“indirect reference”。
含典故的英语谚语也具有音、形、意之美。多了解英语典故对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但如果对典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就不可能理解其真正的文化内涵,并且给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带来一定困难,不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来。
英语中有许多典故是来自于英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许多台词流传至今,有些已经演变成了口语的一部分。例如:all is not gold that litters(好看的东西不一定都有用),forgive and forget(不念旧恶,不记旧仇)[1]200。他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人物罗密欧,英俊、潇洒、多情,后来罗密欧成了英俊、潇洒的青年人的代名词;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Shylock(夏洛克)贪婪、追求钱财,人们用夏洛克来形容那些残忍、吝啬、不择手段的守财奴。由此可见,莎士比亚的语言在西方国家对他国民族思想上以及语言的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后期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其他的人物事件也有许多是今天英语典故的来源。
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金斯坦》中的主人翁是医学院的一名学生,他用尸体中的骨头制造了一个怪物,结果反被这个怪物杀掉。后来人们用“制造一个弗莱金斯坦”喻指那些过河拆桥的人,指人类最终将被自己创造的事物毁灭。荷马史诗Odysseus讲的是在特洛伊战争中奥德修斯用“特洛伊木马”攻破了城后,在海上漂了十年,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磨难,才回到了祖国,现在用Odysseuy比喻“艰难的历程”。[2]258
在英语语言中,典故的另一个来源就是源于神话或传说。在欧美文学的发展史中,希腊、罗马神话给西方文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法国城市巴黎(Paris)就是由特洛伊的王子Paris而得名,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是由于该王子拐走了海伦引起的。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阿特拉斯Altas,因为他反对主神宙斯,就受到惩罚去做苦活,罚他用头和肩膀把天撑起。后来地理学家Gerardus Mercator把地图集的名字命名为Atlas,并且绘制了他用肩膀撑起地球的图像。此后,人们用atlas作为“地图集”流传至今。
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意指一个人、一个团体或组织等的弱点,其来自于荷马的叙事诗《伊利亚特》里面的人物Achilles.他是一名杰出的英雄,经历了多次战争,而且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相传他刚生下来时也很普通,他母亲为了造就他的钢筋铁骨之身,就把他的全身侵入水中,唯有脚后跟被母亲提起而露在了水面,所以脚后跟就成了Achilles的唯一一个致命的弱点。在后来的战争中,正是由于敌人射中了他的脚跟而丧命。渐渐的人们用Achilles heel来形容致命的弱点[1]203。
还有,一周中的周二至周六的英语单词都有一定的缘由。如:Wednesday是来自于神话中的神伍敦Woden的名字;Saturday来于罗马Saturn的名字。英语中还有很多词汇是来自于神话。“Pandora's box”指的是“装满多种灾难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是宙斯命他儿子用粘土制作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用来报复人类的。她带着众神给她的盒子来到人世间,当她打开这个盒子的时候,从里面飞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灾难:痛风、风湿、怨恨等。后来就有了“Pandora's box”的含义。
英语中还有很多典故是来自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尤其是在美国英语中,有许多有关棒球和橄榄球的典故谚语。如:To not get to first base原指棒球运动员未能跑到第一垒,也指很快就失败了,没有取得初步成功;We didn't get to first base with that approach.我们用那个方法没有取得良好的开端;To carry the ball起主要作用,担当主要角色,本意是运动员执球;He can always carry the ball for his friends in an emergency.紧急情况下他总是能替朋友承担责任;Squeeze play逼对方失败或受损失的行为[3]473最该短语最初是用在排场,打牌时逼对方出某牌;We're getting caught in a squeeze play.我们进退两难;get on ones high horse.字面意义为骑上高大的马。比喻为:摆出傲慢的态度;摆高姿态。
像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语言来自于历史一样,英语中有些典故也是来于历史。罗马大帝恺撒,在率领他的大军乘船度过Rubicon卢比肯河后,把所有的船只全部烧毁,以此来告诉他的军队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路,只能拼死一战,就相当于汉语中的“破釜沉舟”。了解美国人生活的人就知道美国人很喜欢吃apple pie,中文有时把apple pie翻成“苹果派”。在美国每个家庭主妇都经常做苹果派。为了让人们知道apple pie是美国人民生活的特点,人们常说:“As American as apple pie.”(美国特色)。下面就是一个例子:Baseball is as American sport as apple pie。在美国的广告中有做Pepdodent牙膏的广告,由该广告形成的一个典故是“a Pepdodent smile”,渐渐地人们用此短语形容露出洁白牙齿的微笑。
英语中的典故除了来源于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有其他的出处。如“a bird of ill omen”是来自于古代西方人们的风俗习惯。时至今天,猫头鹰还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因为猫头鹰经常会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前尖叫,而这些不好的事情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常用猫头鹰指“不吉利的人或事物”。读过《圣经》的人应该知道Solomon(所罗门),所罗门是以色列第三任国王,他是一位行政官员,贤明、能干,还是一位诗人,相传《圣经》中《雅歌》和《箴言》为其所作。他把以色列划分成了12个行政区,在他执政期间,把国家建立的强大繁荣,因此人们把他看做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所以,现在人们也常用Solomon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英语典故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隐藏着人类语言的智慧。英汉典故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中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典故的特色。因此,在翻译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要做到既要保留原语言的文化特征,又要做到人们对译入语的接受。
直译就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翻译时在保留原文内容和语言形式,包括原文中人物、事件、或某些概念的特定表达方式的情况下,把原文翻译过来。
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已传入其他国家,并且已经渗透到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中,这些典故在翻译时就能采取直译法,因为直译既能保留原语典故的语言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又能使译入语读者更能接受翻译过来的译文,使读者更能接受和理解,使两语的文化很自然地融合起来。如:life is but a dream人生如梦;sour grapes酸葡萄;dark horse字面意义为黑马,后来指本不为人知,却意外取得胜利的候选人;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4]155。It's a coming-of-age story,about a schoolgirl called num who is an ugly duckling with glasses.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叫小水的女生,是个戴着眼镜的丑小鸭。(an ugly duckling源自于《安徒生童话》)
与直译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翻译方法是意译,就是只保留原文内容,而改变了原文的形式结构的一种翻译方法。
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习语典故是无法用直译翻译出来的,这类短语表达出不同的文化特征,翻译时就要结合上下文尽量用保留原文的内容,例如: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hide one’s candle under a bushel意思为“不漏锋芒、过分谦虚”,该短语出自于《圣经·马太福音》,耶稣对他的门徒这样讲道:“你们是世上的光……人们点灯,不会放在谷斗下面(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le,and put it under a bushel.),只会放在灯台上,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应当这样照亮在人前,叫大家看见你们的行为,将荣耀归于你们天上的父。”渐渐地随着语言的演变,人们有时候用candle替代了light.如果人们不知道这个典故的来源,而直接采用直译就容易产生歧义,采用意译,改变了形式但保留了实质内容,能使目的与读者更能接受。
在汉英语言中也有许多典故形成的短语在内容、形式上都很吻合,从意义和修辞上都很相似,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采用“套用法”,也就是用汉语中的同义习语。“wall have ears”(隔墙有耳)传说中讲道凯瑟琳女王在位时,在卢浮宫建造了一些特殊的墙,在其中一个房间说话声音可以很清晰的传到另外一个房间。例如:Not so loud.Walls have ears.不要太大声,隔墙有耳。To kill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出自Aesop’s Fable《伊索寓言》,意思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与中文还是比较接近的。故事是说一农夫得到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于是每天靠着这只鹅下的金蛋来生活,日子一长,农夫越来越贪心,不满足于每天一只金蛋,想要一次得到所有金蛋,结果他杀了鹅,却什么也没得到,最后却也失去了这只宝贵的鹅。后来人们用该短语来比喻只知道贪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的发展。
英语中有很多历史故事形成的典故习语,这些短语意义丰富,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能仅仅通过字面意义去理解的,只有在标注其历史背景和来源出处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表达其真正的内涵。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有些英语典故是来自神话或者《圣经》,如:rain cats and dogs,意思是倾盆大雨。该典故出于北欧一个神话,说猫对天气影响很大,巫士化作猫的形状来驾驶暴风雨。狗是风的信号。因此,猫被人们看做是暴雨的象征,狗被看做强风。因此,它的意义为 “to rain heabily”,汉语就为“倾盆大雨”[5]52。She is the Cinderella of the family,nobody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her.她是这个家中的灰姑娘(注),没有人对她特别关注。Cinderella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人物,讲的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子受继母的虐待,每天都要做苦役,后来得到神仙的帮助,历经重重挫折最后与王子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后来人们用“Cinderella”来指代“一时不被赏识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典故是各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可以说是被固定化了带有特定文化意蕴的词语。在翻译典故的过程中只有把握了其来源及形成的历史背景,知道其本意、寓意,了解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才能在翻译时使译入语忠实于原文。在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对典故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意义的了解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过程成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做为译者,在翻译典故时,需要用辩证的方法,克服本民族文化对自己思维的影响,使翻译在语言功能上达到对等统一,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更容易接受,更好地去了解他国文化。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包惠南,包 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
[4]王冰琴.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5]胡灿辉.《圣经》典故的翻译与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