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林(山东高唐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进行化学工业开发、生产的能源工业。在我国,作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部分,化工行业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化工产业快速稳步的发展,但是在生产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较大、种类较多、毒性很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这些主要是由于化工行业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目前,由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使得我国的化工行业生产一直呈高污染、高耗能的状态,这也导致化工行业成为整个工业领域中对能量消耗最多的产业之一,化工行业的污水排放量处在第一位,其余污染物的排放也都处在工业领域的前几位。这种严峻的形势,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以实现生产的高效率、低污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问世,有越来越多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路径可供选择,下文仅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循环经济是指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建立的基础是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建造产业发展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模式,也就是以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切入点,促进化工行业所产生的废物循环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使废物的产出率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目前,越来越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并且逐步认可了循环经济理论,这些企业开始了在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例如在重庆已经形成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其中建峰化工主要负责天然气—合成氨—尿素—胺类衍生物,川维厂主要负责的天然气—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维尼纶纤维。经过实践证明,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这种模式来进行能源的再利用和控制化工行业的废物产出量,既能有效的促进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最低限度的污染,同时对资源再生项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空气冷却器在石油化工塔顶蒸气的冷凝工业和炼油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化工行业已经对空气冷却器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同时,空气冷却器对节能环保也产生了一定的有利作用。但是,纵观整个化工行业,并没有在很大范围内使用或推广空气冷却器节能技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空气冷却器存在着较多的优点,使用冷却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节省大量工业用水、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还能降低建设成本。尤其是在水资源不充分的地区,使用空气冷却器,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用空气代替水来进行冷却,能够适当的缓解水资源的不足问题。综上所述,空气冷却器对于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化工行业中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加大宣传的力度。
节能型的生产工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和技能进行提高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产工艺的节能环保性,要注重生产工艺的长久性和持续性,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中断现象,从而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尤其要做的是在改造和提高的过程中,注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对装置进行冷却或加热时能量的损耗,要把这部分能量的损耗减小到最低。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各个石油化工企业在未来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并且数量十分充裕。而且从生产转化的角度来看,化石资源和生物资源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二者可以适当的结合在一起,采用兼容的模式进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开始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工作,并且在逐渐的加大开发的力度。目前主要是通过运用热化学的方法来处理生物质资源。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首先把它转化成为一种中间物质,然后再对这种中间物质进行加工,使其最终转化成生物质基产品。并且,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余热,我们还可以对它们进行简单处理,用于发电等,从而进一步的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余能资源,加紧对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加大人们对余能资源的重视程度,在对余能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时使用先进的技术,使得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要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和整个的生产过程对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本文通过对我国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的简要分析,对如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帮助石油化工企业更好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减少化工生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危害。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对节能减排新路径的探索还不够完善和深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孙伟善.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J].河北化工,2007(30)
[2]陈春兵,贾小梅,谢刚.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行和实践[J].节能与环保,2008(4)
[3]李相德.新市场条件下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