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 00:44缪雄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廉政大学精神

缪雄平

(宁德师范学院 纪检监察审计处,福建 宁德 352100)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1]。大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秀、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3]。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育人,大学生在大学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受到文化熏陶,接受大学本身所给予的观感和印象[4]。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有效发挥其浸润濡染作用,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核心命题,事关人才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否朝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前进,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思考,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该从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谋划,以廉政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加强廉政精神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行为文化、廉政环境文化为完整系统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

一、塑造体现廉政核心价值的大学精神

廉政文化建设过程就其本质而言就是高校成员廉政信仰确立和提升的过程,其核心价值观为“公正廉明、以人为本”[5]。廉政精神文化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和先导,催生制度文化、引导行为文化、营造环境氛围,廉政精神文化建设让人们在多元的现实中做出“崇廉尚洁”的价值抉择,并指导人生实践,要求党员干部形成执政为民的从政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将“公仆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从政道德,使集体成员逐渐形成对廉政精神文化的集体认同感,从而遏制腐败意识萌生与腐败文化滋长蔓延,激浊扬清,敦风化俗[6]。

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开展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应建设具有大学特征的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理念”的支柱和高度凝练,是大学发展所积淀的精髓与灵魂,是大学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办学活力的源泉和动力,是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生产力和生命力,实质上也是对如何建设好现代大学的系统哲学思考[7]。大学展示的伟大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淳化着大学中每一个人的境界、人格和气质,并对社会形成辐射。正是清华大学原校长刘达在纪念清华80周年校庆时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恋清华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留恋的就是清华的精神……”的原因所在[8]。大学精神文化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文化土壤,为实现高校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现在我国不少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甚至把“文化兴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一[9]。

大学精神文化一般以校训、校歌、杰出领导人的施政纲领和杰出教师的治学思想为表现形式。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训往往都没有很高深道理和华丽词藻,道理普遍较朴素且根本,代表大学对人类本初价值与理念的不懈追求,大学精神也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10]。因此,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大学文化理应重视历史积淀的宝贵精神资源和文化营养,充分发掘高校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的深厚内涵,凝练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总结杰出领导人的办学理念、概括杰出教师的治学思想、提炼凸显个性特色的校训、唱响激荡人心的校歌,与时俱进地培育和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体现求知、求真、求实、求善的道德感和奉献社会的使命感以及指明读书、治学、做事、做人的正确途径,增强大学精神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站在社会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的最前沿,主导社会先进文化的思想潮流,引导社会文明向前发展。

二、建设渗透廉政核心价值的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是实现大学理想的根本保证,提升大学精神,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11]。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的反映,依据大学章程建立招生办学、组织人事、财务核算、教学科研、修缮基建、物资采购等管理制度,以及配套的教育监督机制,注重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监督等相关制度的融合与协调。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不应只停留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不能只在“反”和“倡”上做文章,对廉政制度建设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充满生机活力大学制度体系的建立必须有一种良好的道德指引,彰显“公正廉明”、“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反映大学精神,形成大廉政制度建设格局,通过廉政制度强有力的推动,进而跃升为廉政精神文化。

廉政制度的确立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体现“公廉、节俭”的良好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因为一项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而一项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坏人则可能变得更坏。第二,体现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竞争观念,推进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开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对廉政制度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提倡社会公平正义是目前中国社会的理想之一,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制度平等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提出“阳光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高校建立“严把招生关”的高校招生、监督工作制度,实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工作程序、咨询服务、录取结果、投诉举报”的“六公开”,取得良好效果。第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管客观上建章立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权力、规范权力运行,但设计制度的出发点应在激励而非制约,制度作为管理的手段,主要是调节人的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发扬民主、提高认同感。制度由人制定,但归根结底是要人遵守的,为此,制定制度应发扬民主、加强调研、广泛酝酿,充分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意见和主张,提高制度规范的价值认同,从而使人们心理上接受、行动上服从,进而内化为价值意识和行为习惯。第五,依法治校。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推进,制度只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主管教育部门的规章保持一致,方能体现制度效力。同时,不断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依制度反腐的良好环境。第六,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继承行之有效的制度,让良好的制度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根据环境和具体情况变化,修订具体的实施办法与细则,在制度创新中提高制度的适应性。第七,根据各校具体的廉政要求,制定廉政、监督制度。廉政制度既约束干部行为,同时又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通过预防腐败,使党员干部少犯、不犯错误。如,制定《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议事规则》等[4,5,6,9]。

廉政制度文化建设维护和促进公平公正,遏制和震慑腐败现象,倡导和引领廉政行为,滋养和提升大学精神,有力地推动大学精神文化发展。

三、倡导富有廉政意识的表率行为

高校廉政文化是由高校党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行使为主导,由广大师生员工支持与推动形成的,表现为以“公廉、节俭”为核心内容的强烈的集体责任意识和内心诉求[1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由于各行为主体的承担社会任务和要求不同,因此,所倡导的表率示范行为也呈现不同层次的差异性。

高校领导干部尤其党政班子成员处在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驾车者”位置,拥有为实现目标而凝聚和支配各方力量的“支配者”权力,是建设廉政制度的中坚力量,同样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十六大报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的要求[13];十七大报告对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方面提出要作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和“四者”的系列要求[13];十八大报告要求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14]。为此,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问题中,以身作则执行廉政制度的行为示范和导向作用极为重要和关键,应树立廉政自律风范,成为师生的楷模。同时,领导干部个人行为与集体决策执政行为的“清正廉明”与否,其作用与反作用都同样富有威力。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态度看法和思维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学校的道德状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应积极倡导教师“严谨治学、廉政从教”的学者风范和“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术道德,弘扬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行动为学生树立“廉洁正直、无私奉献”的表率。在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看来,教师任意给分、走关系改成绩以及对学生作弊宽容等现象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学校机体的危害程度,更甚于校内的个别人贪污十几万块钱[4]。

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者,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其行为的价值取向容易在群体间弥漫传播。应倡导诚信守法、正直自律、学风严谨、节俭朴实的行为作风,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为日后“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廉洁修身”打下思想基础。

大学应该是社会良知的灯塔,无论大学中的人们如何看待,但至少这是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当高校一度成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腐败的新灾区时[15],当在部门或学校利益驱动下背弃诚信不顾办学条件随意扩大招生时,当违背公平正义原则“点招”或招生与赞助费等乱收费挂钩时,当为应对检查评估投机取巧、钻营苟且、伪造变通、欺上瞒下时,当为“公关需要”请客送礼、奢侈挥霍、铺张浪费、纸醉金迷时,当学术不端、学风不正行为盛行时,都将严重影响师生乃至社会各界对社会正义和反腐倡廉的信心以及向善的理想,大学的精神也因此黯然失色甚或悄然失落。

四、营造特色魅力的廉政文化氛围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16]引起人们对“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历史故事“橘逾淮为枳”讲述:春秋战国时,晏婴使楚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喻示殿前犯盗之人在齐国并不偷盗,而到楚国变为盗,是因楚国的“水土”环境使然[17]。那么,高等院校努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出廉政治校、廉政治教、廉政治学的和谐办学氛围和人才健康成长环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和“敬廉、倡廉、守廉”的良好校风,显得至关重要。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廉政文化氛围,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持续深化高校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但目前,如何通过容易接受的形式、新颖魅力的载体,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是成为拓展廉政教育的内涵,扩大廉政宣传的效果,营造“敬廉、倡廉、守廉”浓厚文化氛围,增强廉政文化吸引力和渗透力的关键所在。

营造高校特色魅力的廉政文化氛围,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反映大学精神的建筑、景观、雕塑、园林,营造特色、协调的办学环境和氛围。第二,挖掘高校以及高校所在地域城市的文化精神、悠久历史廉政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营造特色文化氛围。如,宁德师范学院借助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廉村”的“清廉文化”,以及薛氏、陈氏宗祠中饱含丰富廉政思想的楹联文化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第三,面对高校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借助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主动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地优秀廉政文化思想和反腐倡廉实践,推陈出新丰富我们的廉政文化内容。第四,认真研究我们党几代领导人反腐倡廉的坚定政治追求,充分利用这些廉政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赋予廉政文化鲜明的时代内涵。第五,选择充满亲和力的廉政文化形式。根据大学人员常与书报相伴的生活习惯,创作廉政格言与廉政书画[12]、廉政微电影、廉政公益广告等形式,师生的参与度相对较高。如,宁德师范学院开展向全校师生以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教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职工忠诚敬业、廉洁从业,学生廉荣贪耻、诚实守信为内容的廉洁警句、格言、对联、诗文集活动,并进行评选奖励,开展书画比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展览,取得良好效果。第六,树立反腐倡廉必胜的信念。大学生在风华正茂的时代,面对正义与腐败之间惩治与反制的较量、先进文化与腐朽思想间此消彼长的制衡的社会现实,如果对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习以为常,就“看透”社会,“哀莫大于心死”,甚至在社会心理和文化上把腐败看作是一种可以容忍乃至令人羡慕的行为,必将危及自身发展,最终危及他人、集体乃至国家,其危害程度远甚于腐败本身[18]。第七,以惩治腐败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切实加强惩防制度的执行力,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制度、舆论、操守等方面的切实制约,并达到普遍遵守和认同。

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反映时代要求,还要适度超越时代要求,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引领时代前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育人,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13]。

[1]中央纪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Z].[EB/OL].[2010-03-15].http:www.zzdjw.com/GB/178386/178388/11144.

[2]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Z].[EB/OL].[2010-03-31].http:www.jyb.cn/china/jyssdjt/221203/t201.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EB/OL].[2010-03-01].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黄达人.倡廉反腐与建设有道德感的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3-5.

[5]刘建秀,谷明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121-123.

[6]魏燕,崔利民.推进廉政精神文化与廉政制度文化“神形合一”[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10-26(6).

[7]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1-14.

[8]刘克选,方明东.北大与清华[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772.

[9]吴业春,王树新.现代大学管理:从制度规范到文化浸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28-32.

[10]王树国.大学的根基在于大学的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8-11-10(10).

[11]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64-286.

[12]课题组.高等院校廉政文化建设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30-41.

[13]历次党代会资料[EB/OL].[2013-09-21].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index.html.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15]章敬平,章柏杨.腐败新灾区:高校[N].新闻周刊,2001-08-27(2).

[1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310.

[17]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语文:十册[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9-82.

[18]于葆华.廉洁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J].大庆社会科学,2010(6):23-26.

猜你喜欢
廉政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廉政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