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促和谐的视角浅论传统武术蕴含的中国精神

2013-08-15 00:54:53朱承敏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武者传统武术武术

朱承敏, 王 锦, 王 琼

(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近年来,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压制,其势力已经日益微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和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然而伴随的却是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痛苦和迷惘,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程度并没有随着物欲的满足而得到增强。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日趋边缘化,中华民族精神也日益缺失,各种违背人性和道德的行为随之而生,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已经迫在眉睫。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以及象征,它所倡导的“仁义”、“尊师重道”、“和为贵”等思想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指引着人们走向真、善、美的和谐目标,特别是在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混乱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愈来愈受到广大人民的呼吁,中国社会急需“返璞归真”,国家政府也多次强调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致使大众物欲横流的今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蕴含和体现的中国精神定能够在“促和谐”等诸多方面发光发热。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传统武术蕴含的中国精神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

就本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对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的张选惠教授和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的王亚慧教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获取了诸多的理论知识和宝贵意见。

2、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在昭通师专图书馆、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资源库中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并对所有资料进行了整理。

3、分析综合法

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对传统武术所蕴含的各种中国精神做了逐一的分析研究,以及综合各方面因素探讨了传统武术蕴含的中国精神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中国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通常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释,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和”的祈求与向往,最终使“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且构成了完备又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传统和谐观首先追求“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其次追求政治和谐,即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再次追求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基本上涵盖了从人的内心到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再到整个宇宙自然的范畴,它包含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为社会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和谐。

而中国精神,或者说是中国的圣贤道统,其涵盖面相当之广泛,可谓是博大精深,在如此广阔的文化汪洋中提取其核心和精华的成分,实属不易,并且对于何为中国精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很明确的一点就是,中国精神是炎黄子孙所共有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特质和精神印记,在这样一种民族共同的心理品质的影响下,我们十几亿的华夏同胞团结一心,共同进退。中国精神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化,钟茂森教授就把中国精神概括为一体、二相、三宝、四勿、五常、六和、七治、八德、九思、十义,而这十种精神又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它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影响了无数代中国人对于一切人和事的看法以及行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二)促和谐角度下解析传统武术文化体现的中国精神

1、传统武术与“一体”

首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中庸》开宗明义的头三句,讲的就是“一体”。武术汲取了这种思想,认为“道”是武术最根本的本质特征,这是一种本体论。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传统武术认为,拳技的千变万化都贯穿着一个“理”字,这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其次,“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本体论的一种表现。它强调一种整体观念,认为人自身以及与他人、外界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失去了这个整体,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无法完成。传统武术倡导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长期的发展实践过程中一直认为人体自身与外界自然作为武术运动对象的客体,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武术的实践过程中前者必须适应后者,顺乎后者,达到两者的统一与一致,才能够完满地实现武术的最终目的。

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体”精神的强大支撑,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传统武术所宣扬的“道”认为,万物由“道”而生,不管是人、动物,还是植物等万事万物都源生于同一物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懂得了这一思想,我们在与他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处的过程中又何必心存歹念、伤害他们呢?我们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中所犯的罪恶实质上是对自身的一种迫害,因为它使得我们失去了好的人际关系,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出人与自然环境本来就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而不是一种极端的对抗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关系由来已久,人类向大自然的贪婪索取换来的是接二连三的天灾以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这就是破坏了“一体”。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遵循武术实践的方法,人去适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传统武术与“二相”

“二相”指的是本和末,这是《大学》里讲的。传统思想认为,“身心”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家国天下”为末,“身心”与“家国天下”也是一体的。传统武术是很讲究本末观的,它要求习武者以修身心为本,身与心是不二的。武术的本质是技击,要想在技击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具备健壮的体格,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习武者的“修身”不仅修的是体格,更重要的是品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句武术谚语充分说明了传统武术对于习武者品格的严格要求。“止戈为武”更是展现出习武者最大的目标就是制止干戈,维护和平。可见,武术的最终目的就是和谐,这也是习武者修身的最高成就。

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本末观对促进社会和谐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修己之身,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个人的品格修好了才能够促进家、国、天下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是靠相互礼让、化解矛盾来实现的,社会个体的品格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懂得本末观念,有利于人们获得一种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处世态度,因为他人是末,是次要的,自己才是本,是主要的,在各种纷争发生之时,先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才能实现和谐。

3、传统武术与“四勿”

“四勿”指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教导学生时说过的话,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之一。实际上这也是传统武术规定习武者为人处世的标准,在施武用武方面要求习武者要有手德、口德、公德等,不要做出非礼的行为。传统武术要求习武者与人比武较量时不要恶意伤害他人,讲求“点到为止”,更不能中伤诋毁他人,还要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奉公守法,不扰乱社会治安。

懂得了“四勿”精神,并以此来克己复礼,将对和谐社会的实现带来极大地帮助。“四勿”精神把“礼”摆在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要求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时时刻刻以礼相待,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实践“四勿”有利于有效抵制黄、赌、毒对个人以及社会的侵害,尤其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人们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减少犯罪和各种人际矛盾,净化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介;有利于遏制贪污腐败等歪风邪气的滋生与蔓延,弘扬社会正气等,共同营造一个幸福和谐、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4、传统武术与“五常”、“八德”

“五常”精神包括仁、义、礼、智、信,是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来的五种常德,是针对自身而言的。“五常”实际上也是习武之人的道德准则,在习武者身上有着强烈的体现。“仁”体现在习武者要以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和德行的最高境界,武德有云“成仁不畏涛涛”。“义”通“宜”,指的是依人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体现在习武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要深明大义,重道义、轻利益,“取义不惜舍身”。“礼”来自习武者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礼节,武术的抱拳礼就是习武者“礼”的完美展现。“智”,通“知”,体现在习武者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在传统武术看来,“智”和“勇”是密不可分的,不理是非曲直而好勇斗狠的行为是不智,建立在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基础上果断采取的举止行为才能够称之为勇。而“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讲信用、守承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

宋朝以后,“八德”逐渐在中国人的道德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在传统“四维”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讲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它跟“五常”是一脉相承的。“八德”包含有“五常”中“信、礼、义”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孝、悌、忠、廉、耻”五种道德要求,而这五种德行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精神体现。“孝、悌”,体现的是一种门派观念,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有着明确的道德准则,作为徒弟对为师的一定要孝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师弟对师兄一定要尊重,就传统武术门派而言,如果师傅有事不在,该门派的大师兄是完全可以主持大局的。“忠”即尽忠,忠于师门,忠于武术事业,忠于国家。历史上,武术界的忠义人士比比皆是,霍元甲、黄飞鸿、王子平等都给我们做出了学习的榜样。“廉”体现的是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对于习武者而言,廉洁的品德极其重要,这不仅仅是武德的要求,也是达到高超武术技艺的修身之法。武术,尤其是气功很讲究“心”与“气”的修炼,这是靠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才能达到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左传》中“武德有七”也有“戒骄奢淫逸”的描述。“耻”体现在习武者要有羞耻心,而这种羞耻观念来自于武德对于习武者的言行要求。一直以来,中华武林就对一些有辱中华武术精神的行为嗤之以鼻,特别是像出卖人格、反对人民事业、恃艺仗势、残殴无辜,讹诈善良、为害社会、作风不正、道德败坏以及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蓄意伤人等,这些都是为武林同道所不齿的“武蠹”恶行。

传统武术蕴含的“五常”与“八德”精神对维护和改善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五伦关系,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有着相当实际的意义。传统思想认为,人无一例外地生存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关系中,社会的和谐必须建立在五伦关系的和谐基础之上,而“五常”与“八德”作为中国精神是实现五伦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途径,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应当成为人们的道德风向标,并且认真付诸于实践,那么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才会处处体现出和谐。

传统“五常”精神一直以来是为构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的和谐人伦关系服务的,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仁者无敌”,有了“仁”,才可以消除敌对关系,减少和缓解各种人际矛盾。它有利于人们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善待他人和社会,有效地遏制穷凶极恶现象的发生。其次,“义”让人们懂得其所作所为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或道义原则,有利于人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社会环境的实现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第三,就“礼”而言,中国自古以来就为“礼仪之邦”,“克己复礼”有利于创造和维护和谐的人伦关系,在社会上塑造“以礼待人”以及“以礼服人”之风气。第四,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智”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而人的生存智慧更侧重于社会性。增强社会大众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有利于人们理智地对待一切人和事,有效地避免误入歧途以及减少各种犯罪现象,也有利于形成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社会氛围。第五,人无信不立,在市场经济时代树立诚信之风意义非凡,它有利于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保证国家信用机制的正常运行,减少各种因个人私欲膨胀而引起的经济犯罪,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八德”精神把家庭摆在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崇尚“孝悌”。在社会中营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有效地遏制由于家庭纠纷所引起的骨肉相残、兄弟反目的恶性事端。大的方面来讲,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家庭,一个大家庭,个人都充当着家庭成员的角色,传统武术所蕴含和弘扬的“孝悌”精神应该上升为对国家和人们的“忠”和“义”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民族凝聚力以及社会个体归属感的增强,减少出卖和危害国家、人民的各种犯罪现象的发生。另外,跟“五常”不同的是,“八德”更强调对一己私欲的控制,以及对人的道德底线的维护,也就是“廉耻”,在商品经济时代这点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规范商人、投资人等市场主体的市场经济行为,防止“利令智昏”,减少由于私欲膨胀所引起的投机倒把、“缺斤少两”、“非法传销”等各种不良经济活动,以及类似非法拆迁以牟取暴利等破坏“以人为本”的不和谐行为。

三、结论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的强烈愿望。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谐的精神支撑必不可少,而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提炼出来的中国精神就是一种和谐的精神。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和体现着和谐的中国精神。通过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深刻的认识,并身体力行,认真践行其蕴含和弘扬的中国精神,可以将“人之初,性本善”中本善的性德发扬光大,也可以将“习相远”之后人的言行举止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氛围,使其回归“本善”,从而进一步实现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和谐。

[1]钟茂森.中国精神:四千五百年前的先祖如何教导后裔[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2]钟茂森.寻找中国精神[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26.

[4]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51—56.

[5]郭玉成,邱丕相.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历史使命——继承武术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J].武术科学,2005,(2):1—3.

[6]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12—17.

[7]杜传扬,刘瑞强,李玉海.论武术文化的道德观[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79—80.

猜你喜欢
武者传统武术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东方电影(2018年10期)2018-10-15 07:12:04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武术研究(2018年8期)2018-09-11 02:01:02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魅力中国(2018年8期)2018-07-30 09:36:34
飞檐走壁
小康(2016年7期)2016-05-14 10:42:42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