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基层作家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

2013-09-23 06:06杨梦媛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作家群昭通市昭通

李 祥, 杨梦媛

(昭通学院 学报编辑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一、昭通市基层作家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的目的

面对昭通作家群的不断成长,优秀作家的不断涌现,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昭通作家群、昭通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但主要研究的是昭通作家群的定位,昭通作家群的成长历程、成长环境,昭通作家群创作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昭通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对昭通市文学组织、文学队伍、文学创作现状及作家的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却是一个空白、一个盲区。《昭通作家群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7月至11月对昭通作家群生存状态、创作状态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其意义就在于打破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昭通文学现象及昭通作家群的固有研究模式,从昭通市基层文学组织、文学队伍、文学创作现状调查这一个空白、盲区出发,从更深层次、更宽的视野去探寻昭通文学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挖掘昭通作家群崛起的原因;从昭通市基层作家的基本情况、生存状态及创作状态去探讨在荒凉、贫瘠、封闭、落后相交互的乌蒙大地上,仍然辛勤耕耘的作家们的写作动因;从昭通丰富的古文化与经济快速发展后社会生活急剧变化造成的社会转型期矛盾、文化取向的保守与滞后,以及文化转型的缓慢与艰难,去探寻昭通作家群的文化取向。

二、昭通市基层作家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的方法

利用自制问卷对昭通市基层作家生存状态、创作状态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昭通文学现象”和“昭通作家群”的崛起进行系统研究,形成相关的研究论文,为昭通文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昭通文学的繁荣献计献策。

三、调查过程

《昭通作家群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7月至11月,利用自制问卷对昭通市十一县区的部分基层作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实际收回146份,回收率91.25%,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86.25%。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昭通基层作家生存状态调查

1、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性收入的有129人,占93.48%;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和稿费的有6人,占4.35%;主要经济来源靠家人资助的有3人,占2.17%。

昭通基层作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工资性收入(包含有稳定收入者和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务工人员),在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除部分畅销书作者外,基层作家的稿费十分有限,辛辛苦苦搞创作,有些杂志发少许稿费,有的不发,更为甚者还要作者的版面费。

2、月收入情况

月收入1 000元以下的3人,占2.17%;月收入1 000—2 000元的44人,占31.88%;月收入2 000—3 000元 的 69 人,占 50.00%;月 收入3 000—5 000元的18人,占13.04%;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4人,占2.90%。

在高物价、高消费时代,基层作家的收入普遍偏低,月收入在1 000—3 000元的113人,占被调查者的81.88%。较低的经济收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昭通作家身处社会生活的底层,因此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描写基层人物、事件,荒漠贫瘠之地的作品较多的原因之一。

3、现住房类型

自建楼房的7人,占5.07%;自建平房的11人,占7.97%;单位提供临时住房的9人,占6.52%;租房的45人,占32.61%;自购商品房的66人,占47.83%。

由于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在住房货币化的当下,仍然有39.13%的基层作家租房或在单位提供的临时住房居住。

4、家里需要承担抚养责任的人

在家里需要您承担抚养责任的人一项的调查中,无负担或只负担父母、配偶、子女其中之一的仅占45.65%,有超过半数的人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父母 配偶 子女 配偶与子女父母与子女父母与配偶父母、配偶和子女父母、子女和其他人父母、和其他人 无人数 12 3 45 15 24 3 24 3 6 3百分比 8.70 2.17 32.61 10.87 17.39 2.17 17.39 2.17 4.35 2.17

(二)昭通基层作家创作状态调查

1、创作的最主要目的

为了个人成功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为了激浊扬清为了实现自我 兼而有之人数 3 81 6 18 30百分比 2.17 58.70 4.35 13.04 21.74

在创作的最主要目的一项的调查中,选择“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一项的占了58.70%。由此可以看出昭通基层作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社会底层民众的喜乐哀愁,反映出社会底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主要涉足的创作体裁

主要从事单一创作体裁的47人,多种创作体裁的91人。

创作体裁 小说 诗歌 散文 杂文 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文学评论等其它体裁人数 66 90 93 30 6 3 27百分比 47.83 65.22 67.39 21.74 4.35 2.17 19.56

从主要涉足的创作体裁一项的调查中,发现昭通基层作家主要从事单一创作体裁的较少,仅占34.06%,从事多种创作体裁的占65.94%。位居创作体裁调查前3位的是散文、诗歌、小说,而从事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创作的却寥寥无几。

3、写作的主要手段

创作时主要采用手写的有12人,占8.70%;直接用电脑创作的有112人,占81.16%;用手写后再录入电脑的有14人,占10.14%。中老年作家主要靠手写或手写后再录入电脑,中青年作家基本实现电脑创作。

4、创作中最感困扰的问题

困扰的问题创作题材作品语言创作主题发表或出版4种问题全有4种问题全无人数 30 9 15 48 33 3比例 21.74 6.52 10.87 34.78 23.91 2.17

创作中最感困扰的问题的调查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发表或出版的问题,而出版环境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难以解决。

5、近期有无出书的计划

在近期有无出书的计划的调查中,有出书计划的占42.03%;无出书计划的占57.97%。

6、经常阅读的媒介

经常阅读书籍的有111人,占总人数的80.43%;经常阅读报纸的有48人,占总人数的34.78%;经常阅读杂志的有96人,占总人数的69.56%;经常阅读互联网的有72人,占总人数的52.17%;经常阅读其它媒体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10.87%。

7、经常访问的文学网站

昭通文艺网昭通文学艺术网昭通作家群的博客中国精品文学网 榕树下 红袖添香网人数 96 54 60 12 21 18比例 69.56 39.13 43.48 8.70 15.22 13.04

在“勾选您经常访问的下列网站”调查中,关注昭通文学网站的较多,关注国内文学网站的较少。

8、能更快地提高作家知名度的方式

认为“获奖”能更快地提高作家知名度的有6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9.28%;认为“作品研讨会”能更快地提高作家的知名度的有4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9.71%;认为“改编为影视作品”能更快地提高作家的知名度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3.19%;认为“媒体炒作”能更快地提高作家的知名度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9.13%。

(三)其它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1、除了写作之外的业余爱好

音乐 摄影 书画 交友 旅游 体育锻炼 其它人数 74 65 38 50 62 45 19百分比 53.63 47.10 27.54 36.23 44.93 32.61 13.77

在“除了写作之外的业余爱好”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昭通基层作家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摄影、旅游位居前3位。

2、在“生活中,同事和你身边的人对你痴迷文学理解吗?”

在“生活中,同事和你身边的人对你痴迷文学理解吗?”一项的调查中,选择理解并支持创作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47.10%;理解的有61人,占总人数的44.20%;不理解并经常被冷嘲热讽有12人,占总人数的8.70%。

3、您最想参加市文联组织的什么样活动?

笔会 作品研讨会 改稿会 采风活动 创作培训 其他活动人数 53 62 57 79 55 17百分比38.41 44.93 41.30 57.25 39.86 12.32

在“您最想参加市文联组织的什么样活动?”的调查中,采风活动、作品研讨会、改稿会位列前3位,昭通基层作家对市文联组织的活动是积极支持、乐于参与的。

4、您获得过文联组织的哪些评奖活动?

昭通市政府文学奖 年度创作奖 文学基金奖 国家和省级奖人数 52 43 15 12百分比 37.68 31.16 10.87 8.70

在“您获得过文联组织的哪些评奖活动?”的调查中,获得过“昭通市政府文学奖”的最多有52人,占37.68%,而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奖的较少有12人,占8.70%。

5、对当前昭通文坛现状的满意度调查

非常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人数 16 92 26 4百分比 11.59% 66.67% 18.84% 2.90

昭通作家群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成果显著,有不少作家的作品多次获奖,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已经形成文学组织、文学队伍、文学刊物、文学网站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态势。大家对当前昭通文坛的现状持非常满意、满意的占78.26%,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占21.74%。

6、您给《昭通文学》杂志投过稿吗?

《昭通文学》的办刊宗旨是立足昭通,面向全国,贴近底层,关注民生,培育新人,推出精品。重点刊发昭通作家作者的文学作品,选发全国名家优秀文学作品,是昭通文学的重要载体。投稿人数决定了稿源的丰富程度,在这次调查中,向《昭通文学》投稿的占78.99%,未投过稿的占21.01%。

7、您知道昭通市在什么地方设立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是昭通市委、市政府为繁荣昭通文化艺术事业,为作家、艺术家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而修建的,创作中心占地面积约4 700余平方米,总投资1 000余万元,是集住宿、休闲、创作室为一体的创作基地。在这次调查中,知道昭通市在什么地方设立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的占62.32%;不知道的占37.68%。

五、分析与讨论

(一)昭通基层作家生存状态分析

昭通基层作家经济来源单一,经济收入主要靠工资性收入,文学创作活动对大多数作家来说都不能增加其经济收入,只有少数知名作家和畅销书作家的稿费收入较多。工资收入普遍偏低,经济负担较重,个人拥有房屋的比例偏低,很多年轻作家都是租房或在单位提供的临时住房居住。

金沙江畔的昭通,地瘠民贫,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多少年来,这里的人民为改变贫困的命运,开创自己美好新生活,进行着艰苦的斗争。而在这种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昭通特色的文学。这里的作家,站在这块并不富庶的土地上,深入人民的生活,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的生活中激发创作的灵感,不断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引起全国各大期刊编辑的注意,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得到评论家的关注。评论家们说:“昭通作家的作品与这块土地的血脉紧紧联在一起。这就是‘昭通作家群’共同的选择。”[1]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作协主席李仕良说:“我们推出‘昭通作家群’,是期望能让那些曾经生活和仍然生活在巍巍乌蒙山区的一大批诗人、小说家、文学工作者多年以来执著而艰辛的创作为社会所认识,是试图把这个群体多年的共识与坚持——一定要把心紧紧贴在与生命血脉相连的大山上,表现大山深处的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生活与风貌,反映大西南山区人民的生活追求与精神品格,努力塑造山区人民的时代形象,从而表达出这里的作家们与众不同的气质,那就是,山一样的性格和山一样的精神世界。”[1]

(二)昭通基层作家创作状态分析

(1)在创作的最主要目的一项的调查中,选择“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一项的占了58.70%。由此可以看出昭通基层作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社会底层民众的喜乐哀愁,反映出社会底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从您主要涉足的创作体裁一项的调查中,发现昭通基层作家主要从事单一创作体裁的较少,仅占34.06%,从事多种创作体裁的占65.94%。很多文学创作体裁是相通的,也有很多著名作家在不同的文学创作体裁中获得成功,但基层作家中的很多青年人,文学功底并不深厚,知识面较窄,文学修养不够。因此,过早地成为“多栖作家”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对他们的成长并不利。我们并不提倡昭通作家只从事单一体裁的创作,但65.94%的比例确实过高,特别是有的青年作家几乎涉足了所有的创作体裁。在昭通作家群中像夏天敏主要从事小说创作,近年来,每年都有多篇小说发表并取得成功,雷平阳、樊忠慰专注诗歌创作,每年都有诗歌在中国作协诗刊社的“诗刊”杂志上发表,并多次获奖。“术业有专攻”,一位作家有主业、有副业,但主次一定要分清。

而您主要涉足的创作体裁一项的调查中,位居创作体裁调查前3位的是散文、诗歌、小说,这和诗歌、小说方面的知名作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关系密切。而从事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创作的却寥寥无几。从事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创作对弘扬主弦律、提高作家知名度、增加作家的经济收入都是有利无害的。近段时间以来,国内专业和业余人士拍摄电视剧、电影的热情高涨,如昆明市的嵩明县,已成立多家私营影视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影视剧的拍摄工作,并有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目前,他们最缺乏的是影视剧本,特别是好的剧本,能反映基层普通民众喜怒哀乐的生活剧本,能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疾苦、期盼和关注的剧本。建议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及文联,积极组织一些影视剧本创作的培训班,引导和培训一批骨干,将影视剧本创作活动开展好,也可以改编昭通作家的作品来提高和扩大昭通作家群的知名度。或为昭通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大山包量身定做更好的作品,大山包以黄土高坡、千沟万壑、高原湖泊、峡谷湿地等风物构成了独特的拍摄景观,还有霜天里美丽的雾凇,衬着特别的红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电影《好大一对羊》、《包裹》已在这里拍摄。

(3)文学作品的发表及出版发行不但是困扰昭通基层作家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国内书刊行业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短期内可以采用以下办法缓解发表及出版难的问题:

第一、以团体的形式加强与文学期刊社的沟通联系,形成一定模式的合作关系,以出版昭通文学“专号”、“专栏”、“增刊”,汇编成精品丛书等形式,可以缓解目前发文难的问题。

第二、一是应建立昭通文学出版专项基金,每年资助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出版;二是以集体的形式加强以图书出版社的沟通联系,形成一定模式的合作关系,降低出版费用;三是也可以采用“丛书号”的形式,出版多部专著;四是利用宣传部门的基金出版“五个一”工程系列图书;五是以昭通市的其他部门联合,以专题征文的形式汇集出书,真正实现文学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宗旨。不论那种形式,都应由市县区宣传、文化、文联、作协等相关部门牵头实行。很多作家擅长写作,对书刊出版发行却知之甚少,相关部门应尽量减少作家们“写书难出书更难”的问题。

(4)从阅读习惯上来看,图书、期刊、互联网排名前3位,从传媒的角度来看,这是符合作家的阅读习惯的。图书出版过程较为复杂、出版速度较慢,但图书的质量较高,特别是一些精品力作,百看不厌;期刊出版速度较快、质量较高,资讯量较新,文章的长度适中,非常适宜文学作品的刊载、阅读。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资讯新颖、更新速度快、资料存储量大、查阅方便,但很多资讯真假难辨、数量繁多,且电脑阅读时间又不宜太长,因此和图书、期刊相比,喜欢网上阅读的作家就相对少一些。在文学网站的选择上,昭通作家经常访问昭通文学网站,对国内一些知名文学网站的访问量较小,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昭通作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不全是阅读网上文学作品,大家更关心的是昭通文学的相关资讯以及昭通作家相互之间的交流。今后应加大对昭通各县区的文学期刊及网站建设的投入,改善昭通各县区的文学期刊及网站的基础条件,为昭通作家提供交流和发表作品的平台。

(5)关于提高昭通作家群和昭通作家个人的知名度问题是今后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获奖”能更快地提高昭通作家群和昭通作家个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经过几代作家、作者的努力,昭通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荣获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雷平阳的诗集《云南记》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此外,昭通作家还分别获得金盾文学奖、路遥青年文学奖、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中国戏剧文学奖、《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首届“梁斌”文学奖一等奖、全国首届鲲鹏文学奖、云南省政府“四个一批人才奖”等奖项,极大地鼓舞了昭通作家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推动了昭通文学的繁荣发展。”[2]“获奖”既是对昭通作家群和昭通作家个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扩大了昭通作家群和昭通作家个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品研讨会”能更快地提高昭通作家群和昭通作家个人影响力和知名度,如:“2002年的冬天对昭通作家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冬天。10月13日至21日,由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和昭通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分别在昭通和昆明两地举行,对昭通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群进行专门的研讨,这在云南省的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不仅有云南省的各级领导和知名作家、评论家,还有来自《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当代》等全国名牌报刊杂志的编辑家们。”有资料显示,自2002年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召开以来,昭通作家已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诗刊》《大家》《散文》等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小说、散文、诗歌、传记文学、文学评论集21部,有的作品还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在全国刊物发表的作品占了云南省作家所发表作品的70%左右,夏天敏、宋家宏、雷平阳、樊忠慰等频频获奖。”[3]

“昭通作家不断拓宽创作渠道,就文学作品向影视作品转化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曾令云创作了电视剧本《龙云》《乌蒙磅礴》。蒋仲文创作了电视剧《徐洪刚》,曾获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二等奖。在昭通全景拍摄的史诗电影《扎西1935》获云南省第六届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夏天敏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分别荣获金鹰奖、飞天奖及多项国际大奖。中篇小说《拯救文化站》、《下山去充电》被影视公司买断了改编权;根据我市青年作家沈洋同名纪实小说《包裹》改编,并由作者参与编剧的电影《包裹》2012年5月3号在北京举行全国首映礼,还荣获第六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入选奖。巧家农民自筹资金拍摄了云南第一部农民电影《香火》,接着又拍摄了《大山女人》、《福地》;金耀传媒策划拍摄了云南首部微电影《轻度幸福》。文学作品向影视的转化,为昭通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2]

“媒体炒作”能更快地提高作家的知名度,由于2002年10月下旬至12月《云南日报》以《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举行》,《共铸明天的辉煌——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侧记》为题进行系列报道,《人民日报》以《“我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侧记》为题,《了望》以《文坛崛起昭通作家群》为题,《民族文学》以《“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论会”在昭通、昆明两地举行》为题纷纷予以宣传报道,很快“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两个词就走出云南风靡中国文坛,并在不同场合被各界人士津津有味地谈论。

综合起来看,文学评奖活动、作品研讨会、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加上适度的“媒体炒作”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昭通作家群及昭通作家的知名度。能极大地提高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

(三)其它相关问题的分析

1、昭通基层作家业余爱好广泛,创作环境大为改善

昭通基层作家的文学活动基本属于工作之外,凭借多年来对文学的热爱,用业余时间来创作,正因为他们来自昭通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有丰厚的工作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激励着作家们不断创作出精品力作。闲暇时,作家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摄影、书画、交友、旅游、体育锻炼等活动都为作家们喜爱,音乐、摄影、旅游位居前3位。

昭通作家的创作环境大为改善。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宣传教育与推广普及,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昭通文学的宣传、扶持力度,昭通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昭通作家群”的创作活动从政策到资金等方面给以大力扶持,昭通各界人士及普通民众的支持力度也不断攀升,创作环境大为好转,创作条件和出版条件明显改善,昭通作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昭通基层作家希望参加更多的创作培训活动和文学评奖活动

要加强与全国文艺界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昭通作家的创作视野,开拓昭通作家的创作领域,提升昭通作家的创作实力。昭通基层很多作家未接受过正规的文学创作培训,并且身处偏远山区,资讯缺乏,他们渴望能参加更多的创作培训活动,较大规模地开展昭通文学创作培训对发展和繁荣昭通文化意义重大,让基层作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名师学习,博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让基层作家树立既有大家风范又根植于本土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有各自的风格和韵味,更好地宣传打造昭通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激励昭通作家多出精品力作,市文联已连续组织颁发了4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颁发了2届昭通市年度文学创作奖。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好政府文学奖、年度创作奖、文学基金奖等评奖及国家和省级有关奖项的评选工作,推出一批文学精品,同时通过评奖活动激励基层作家的创作热情,打牢昭通文学发展的基石。

3、市县文联及所属文学刊物、文学网站为昭通文学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层作家对他们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在为昭通作家提供平台和服务方面,市县文联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创新载体,拓宽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为昭通作家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创造更加优越宽松的创作环境。为进一步激励昭通作家多出精品力作,市文联已连续组织颁发了4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颁发了2届昭通市年度文学创作奖。与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利用广播优势和本土文学资源的优势,在2009年联合创办了广播节目《朱提书苑》,专门播讲昭通作家作品,让昭通作家作品走出纸媒,走进大众。节目播出两年来,听众好评如潮,为进一步推广昭通文学做了有益的尝试。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共同举行了“昭通文学广播传媒年度奖”颁奖典礼,对昭通本土的34名作家、编辑、播音员分别给予奖励。市文联还连续两年与《昭通日报鹤都晚刊》联合开办了文学专版,全年用50个版面连载昭通作家作者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作品,为昭通文学作者开创了一个新的平台。同时,还分别开展了规模不等的文学笔会及重点作者改稿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这些文学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对于培养作者写作兴趣,提升作者创作水平,加强作者经验交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市各县区文联也分别办起了文学刊物,为广大作家作者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练笔平台。

六、结语

文学是贴近内心的书写,文学是寂寞而又漫长的事业,文学更是丰富人们内心精神需求的重要成分。在磅礴乌蒙群山中,一群人在执着地寂寞着、奋斗着、快乐着、幸福着,文学事业薪火相传,文学之花次第开放,文学成绩硕果累累。[4]昭通作者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不惧失败、百折不挠和不为浮名功利所累,通过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虽九死而不悔的执着努力,队伍越来越壮大,士气越来越旺盛,好作品越来越多。昭通作家群,处在磅礴乌蒙群山中,正像一座异峰突起的山峰,正努力地向上、向上,穿云破雾,直奔颠峰。

[1]胡殷红.贫瘠的大山 丰厚的文学[N].文艺报(2002-11-02).

[2]苏燕.昭通作家发表作品逐年增加[DB/OL].昭通信息港(2012-8-27).http://zt.my/News/NewsShow-95046.html

[3]百度百科.昭通作家群[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584549.htm)

[4]沈洋.贴近底层的写作——昭通作家近五年创作概况[EB/OL].新浪博客(2012-06-16).http://blog.sina.com

猜你喜欢
作家群昭通市昭通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巨大的翅膀和可能的高度——“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创作困扰
四川“康巴作家群”的康巴风情书写研究
亲人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昭通市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