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江 刘 刚
(中国农业银行咸阳分行 个人金融部,陕西 咸阳 71200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期,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将决定着转型的是否成功,就日前来讲,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仍不完善,作为资金提供的正规金融机构仅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而已,然而农村信息合作社作为合作性金融机构,其资金规模很难满足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需求,随着小城镇的持续发展,需求大量的资金是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农业银行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势在必行,作为农村经济建设金融主力军的农业银行对服务小城镇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小城镇大中型企业和农业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对完善农村电网工程、农村基础道路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通讯基础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做为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农行,网点仍然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网点十分有限,甚至有的县域支行只保留了城区网点,有的乡镇每年还在撤并一些网点,大部分的县级金融机构仍没有在乡镇一级设立网点,这样,农户需要办一笔贷款业务,则需要跑几个来回,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就是基层农行员工队伍结构很不合理,大多数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凭靠着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开展工作,这样,容易造成重发放,轻管理,农户信贷出现粗放经营的苗头,并且部分乡镇农行网点多年没有招聘人员,特别是在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尤为紧缺,最终导致县域支行发展滞后。
由于农业银行在乡镇的营业点机构的缩减,长期以来缺乏竞争,在适应农村发展方面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较少,基本上就是在城市产品的基础上简单复制,移植,特别针对县域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较少,增值服务则更少,存款也仅是传统的活期和定期存款,贷款也就仅限于农村传统的小额种植和养殖业,没有真正能贴近县城市场,而对于农村发展的新兴产业,如农村城镇化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住房贷款、购车消费贷款等政策审查制度非常严格,门槛高,从而给县域对公业务加快发展增加了难度,制约了县域业务的拓展。其次,制度准入标准不适应小城镇发展,农村建设中小客户、起步阶段的客户及农业客户等很难达到农业银行总行统一制定的准入标准,从而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从农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因而导致部分农村中小企业转移资金到其他银行开户。最后,农村金融也缺乏个性化的服务,服务手段简单粗放,只求客户量的增长,而不求服务质的不断提高,农民享受金融福利水平仍很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大多没有贷款审批权,属于单纯的存款机构,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系统上存流向城区。二是融资担保困难,目前,金融信贷都必须以有效担保为前提,而面对农村,其资产形态确认形式相对不配套,开展的抵押,保证等都难以落实,这样则难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建设贷款“急、频、少”的要求,甚至有的金融机构不愿输偏僻乡镇的抵押贷款,这样就造成农业生产周期一贷款周期的不一致性,通过复杂的过程即使获得了贷款,也影响农业生产,农民拿到了资金也无法正常周转,反正增加了借贷成本,另外,农村发展仍存在很大风险,在农村,“依法借贷、依法还贷”的意识还未得到普及,当前农业保险尚不健全,信贷安全仍得不到保障,许多金融机构在贷款上持谨慎态度,使农业放贷积极性降低。
有效服务新农村建设既是响应国家对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农业银行自身的定位,也是提升农业银行效益,实现财务可持续盈利的机遇,随着国家各项支持农村建设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蕴藏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农村金融市场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农业银行的各级机构应深入贯彻中央提出我国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方针,积极转变观念,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增强服务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农村经济建设金融市场客观需求情况,合理调整市场定位,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建设对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小城镇建设已被列为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农业银行也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快农村乡镇营业网点建设,重新构建县支行经营架构,加快经营方式转变,创新小城镇营业网点的服务与营销模式,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回乡创业、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点由交易核算型转型为交易营销服务型,要不断转变经营方式,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小管理、大经营”的原则,梳理整合现有个人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柜面业务效率,减少客户等候时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银行员工也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和银行规章制度及各项业务的操作水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执行能力。
农业银行要尽快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首先要在用人制度上进行改革,将以往崇尊“全日制、高学历”的用人观念进行改变,特别是对于信贷员等岗位来说,要聘用些即就一定学历,又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熟悉了解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基层网点,这些员工对农村信息非常了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降低风险,基层网点拥有这些的职工,相对于拥有高学历的外地职工更适合于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