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自云 潘 卉
(三江学院建筑系,江苏南京 210012)
当前,我国繁荣的建设行业对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正促使着建筑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快速新增的建筑学专业的院校数量相比而言,建筑学专业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却显得参差不一。鉴于不同的办学条件,不同的师资情况,不同的区域差异等,建筑学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近年来,不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高校,也纷纷加入到建筑学专业的办学队伍中来。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标准化的教材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其中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尤显典型。文中即以民办高校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为介入点,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教学过程的经验与教改,尝试给出解决的方法。
多数民办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创办时间较晚,通常延用公办高校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然而就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实际的师资情况而言,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容易出现移植过程中的“水土不服”现象:或是盲从于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培养计划与目标,而置办学现状于不顾,导致勉强设置的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或是人才培养定位过高,未虑及学生自身的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出现了教学要求和教学成果之间的严重偏差;或是囿于办学条件,设置课程过于依赖本院系的教学资源,虽然移植了较为成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但仍难以实现培养目标。
近年来,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建筑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计算机强大的数据控制能力、图形分析能力和联合作业能力等,使其迅速完成了从建筑设计的辅助角色到整合整个设计过程的蜕变,传统的二维设计也转变为对三维空间的推敲。数字化技术在设计实践领域正逐步呈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具体到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却相对滞后。虽然在高年级阶段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已经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开始尝试用软件推敲设计方案和表达设计成果,但这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传统的建筑教育模式。计算机基本上仍作为辅助设计的工具来介入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利用其软件迅速表达设计成果,而非探讨空间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设计方法与原理。同时,传统的建筑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互动,而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功能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交流互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何转变传统的建筑教育模式,将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就成为摆在民办高校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师资短缺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因为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师资比配置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源于民办院校自筹经费的办学模式,对于专职教师的数量多有限制。在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前提下,多数民办院校转而寻求公办院校的支持。以南京市的民办高校为例,一是聘请公办院校退休的教师来校就职;二是依靠公办院校的在职中青年教师兼职上课;三是给公办院校的在读博、硕士研究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岗位。然而上述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院校师资短缺的问题。因不少外聘教师难以做到长期兼职,更换频繁,加之教学水平参差不一,反而引发了一系列教学问题,困扰着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譬如部分新进的外聘教师对教学大纲与教学进程等内容理解不深,导致出现同年级中各班的教学进度不一,课程设计之间衔接不畅;部分外聘的在读博、硕士研究生,由于教学与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教学效果乏善可陈。
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培养定位在应用型的大前提的指导下,应赋以不同层次的解读。当前,民办高校移植传统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弊端已逐渐显现。针对其自身的师资情况、招生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宜修订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适当放弃培养高端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转而寻求分层次培养的模式。其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应以培养合格的建筑设计人才为主要目标。从民办高校的自身条件来看,在让绝大多数学生能以本专业立足的基础上,可以让部分优秀的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能转而从事相关行业,但其重点仍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寻求特色办学之路。譬如专注提升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设计业务实训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或加强计算机制图的能力,培养软件应用的能手,以填补相关领域人才的空缺等。
尽管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已有数十年之久,但仅在最近几年才出现数字化设计。目前常有以“参数化设计”来指代“数字化设计”全部内容的片面理解,从而使其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但事实上,这种数字化技术的更新正在升级设计思维,并引发了比人工设计更优化和更开放的设计过程。可以说,建筑学专业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培养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教学体系之外的数字教学工作坊日趋活跃,并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建筑师们的欢迎,这些有趣的现象理应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此新范式引领下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教学系统的改革。后起民办高校的建筑教育理应抓住契机,尝试将数字化设计引入教学过程,勇于探讨相关的教改内容,尝试教学组织模式的更新,或可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建筑人才。
基于民办高校建筑教育短缺的师资条件,以及不断变动的外聘教师队伍,如何保证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就成为民办高校建筑教育应对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应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1)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时间,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指导书中的作业内容,提前储备新学期建筑设计任务的资料库。2)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统一讲解补充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可以与设计过程紧密配合的讲座系列。3)增加中期答辩的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统一教学进度,为后续深化设计和制图表达留出合理的时间,而且可以拓展互动交流的范围,使学生加深对该设计相关知识的认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增加初期快速设计的环节,以便更快的了解学生所欠缺的知识点,使教学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快速手绘表达能力。4)重视评图,并追求评图形式的多样性。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集体评图与小组、小班、全年级的分别讲评和互换式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能相互借鉴,增进彼此的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学习。5)应选用真实场地作为设计题目的基地,所选地段宜便于师生参观,让学生在实地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所限,民办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建筑人才为宗旨的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采取有效策略应对建筑学专业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求真务实,踏实提升办学水准。
[1]仲德崑.中国建筑教育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A].中国建筑教育[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15.
[2]肖明慧,宋 刚.全球化与信息化——从数字建筑工作营看建筑学教育[J].城市建筑,2012(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