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社会生产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中介作用

2013-08-15 00:48
河南科技 2013年17期
关键词:动力科学因素

谢 芳

(云南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云南 昆明市 650500)

作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它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其自身有一个内在的动力结构系统。但同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的构成因素很复杂,包括社会生产因素、政治因素、教育因素、宗教因素、文化因素等。其中,社会生产因素在社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因素极大的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人混淆或无视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别,简单粗略的认为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直接因素。

简要来讲,可以对科学与技术作以下区分: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事物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规律的知识、知识体系及和这些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科学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世界,揭示自然界的事实和客观规律,着重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力求做到“有所发现”,带有自由研究的性质,目标是追求真理,其成果主要以知识的形态存在。技术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力求做到“有所发明”,是综合应用知识,目标明确,讲求实用。[1]

科学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居于主体地位的人,即科学研究者,更需要社会生产以技术为中介向科学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材料、数据、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等来探究“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社会生产与科学并不直接发生关系,社会生产要通过技术为中介为科学发展提供的物质资料与操作技能。我们看到,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这与19世纪以来的机器大工业已能生产出种类繁多、日益复杂和精密的实验工具密切相关。而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电子设备、声学仪器、电子计算机等的出现,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以众多人员分工协作的科学实验室也应运而生,如德国李比希实验室、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美国爱迪生实验室等,这就更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技能。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进步,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符合就会极大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符合时就需及时调整生产关系,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作为应用性的技术本身只能被使用,它更新换代的需求归根到底是要靠科学来解决的。由此,社会生产通过对技术革新的要求而间接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如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标准带钢热轧厂,用人工传统技术,每周产量500吨,这种生产力远远跟不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因此,研究出新的技术提高生产力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大任务。而现在,掌握了最新电脑技术的工人用电脑控制生产,结果每周产量高达50000吨,提高了100倍。

在一个学科的发展初期或者成熟学科的外围领域的发展中或者那些不太成熟的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通过技术为科学提供研究课题或对象从而影响科学的发展。这尤其表现在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由于某项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扭转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17世纪初荷兰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在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时发明了望远镜,并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了专利。之后不久,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制造和使用望远镜的技术对于促进天文学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科学发展有其复杂的内、外部动力结构,社会生产因素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出现相互交织和靠近的现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趋立体化与复杂化,这种现象所反映出来的是科学应用于技术的范围和规模扩大及科学向技术过渡的周期缩短,同时反映出了技术为科学发展提供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支持。科学不是悬在空中自由、自主地发展的,它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持、物力支撑。社会生产因素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技术,作为社会生产推动科学发展的中介,我们是不能忽略技术的巨大作用的。如果没有技术,社会生产与科学之间将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而它,影响的不仅是科学的发展,还有漫漫历史长河中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

注释:

1王瑞.浅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18卷第3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6页

[1]陈士俊.论自然科学的动力及其层次结构.科学学研究.1990年第8卷第I期

[2]王淼.科学发展动力论及其当代价值.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10期

[3]刘程岩.科学发展动力的协同模式.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第1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5]张新.恩格斯的科学发展动力论思想探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动力科学因素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解石三大因素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科学拔牙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