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胜利油田 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257000)
随着市场、金融及经济的全球化扩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应当引进风险管理审计的理念和技术,科学而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帮助和改善企业运营环境,从而增加组织的价值。
1.意识淡薄,是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主导因素。目前,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还较为淡化,没有系统、全面地开展风险管理,缺乏对风险进行防范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内部审计能否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认识不一,没有充分赋予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制约、束缚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职能作用的发挥。
2.界定不清,是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先决因素。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上,审计人员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识别、估算和控制方面的审计,对企业制度风险、法律风险、决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的评估、测试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全面、综合地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
3.方法落后,是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关键因素。风险管理审计还缺乏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做指导。一方面,审计范围主要停留在控制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等基本层面,没有按科学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成果应用不充分;另一方面,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审计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不能恰当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阻碍了内部审计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4.支撑不力,是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必然因素。由于风险管理审计还处在探索尝试阶段,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不能较好地规范、约束和保障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开展,使审计人员在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过程中依据不足,标准不一。
5.资源弱化,是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根本因素。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内容、新领域,也是一种以集查错防弊增加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但由于部分审计人员没有经济管理、法律事务等多元化的综合知识,缺乏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经验指导,导致风险管理审计质量不高,成效不大。
1.理念先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要求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正确处理风险与效益的关系,增强对风险的敏锐度,将风险意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把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与此同时审计人员也要更新理念,从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扩展至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当好企业风险管理的参与者、协调者、监督者,真正置身于企业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过程之中。
2.顺畅机制,健全科学组织架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建立一个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全体员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风险管理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各部门、岗位之间的风险管理责任,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职履责,主动解决各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形成风险管理的有效制衡机制。赋予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和持之以恒地推动风险管理审计,促进风险管理体系趋于完善。
3.依托内控,强化协同并进功效。风险管理审计需要采用各种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一是督促企业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内控制度,切实规范操作程序,防止流程运作中人为造成风险;二是风险管理审计是针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三是将风险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评审相结合,以内控为主线,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的不足以及风险管理的薄弱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企业实现预期控制目标。
4.全面审视,有效预防化解风险。企业内部不同业务具有不同风险,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范围,将这些风险组合起来,统筹分析,通盘考虑企业战略风险、财务分险和经营风险,拓展参与风险管理的深度与广度,理清关键风险和关键环节,控制并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影响。同时,内部审计要实现从事后监督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前瞻预测、纵观全局、有的放矢,不仅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节点,还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预防、化解、管理各种风险,把企业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5.体系完善,规范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是进一步规范风险管理审计运行机制的基本保证。企业应针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建立健全风险的识别、监测控制和防范机制。同时,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评估、修订、补充和整合,为审计人员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提供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实现制度与审计实务及可操作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审查评估,加强风险预警、识别的频率,减少或消弭风险点和失控点。
6.营造氛围,整合风险监管力量。企业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借助外部及内部力量,整合风险管理资源。一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要打破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的壁垒,形成统一指挥、科学调配、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二是企业要在逐步推进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下,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融合,共同参与,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培养一种风险文化,营造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7.优化资源,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目前由于风险管理审计刚刚起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正趋于完善,工作也还在探讨摸索中。这就要求内审人员要不断增强业务技能,创新工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廉洁勤政的观念;其次,要顺畅审计人员成长通道,构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更好地开拓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新局面,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