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会前一项调查表明,社会保障连续四年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议题。更有98%的网民认为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成熟。
但这场变革远比想象得复杂艰难。其背后既有国企改革的遗留难题,也有机关事业单位配套改革滞后的问题,交织并扭曲多年,颇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
并轨首先遇到的第一问题是,按照可操作的统一的社会化养老路径,待遇骤降,导致公务员不满。为了规避政策,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出现了提前退休的热潮;第二,新旧制度较难衔接。改革后,公务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费,统账结合,部分积累。那么改革前所欠的那部分养老金如何解决?
不过,按照国际惯例,公务员由于没有额外的收入,在社会化养老的基本制度下,一般养老金替代率要高出社会其他阶层,但前提是公权力机关需要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并实现收入的公开透明,并推进精兵简政,实现高效廉洁运行。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养老金双轨制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除了养老金双轨制待遇差别问题外,这个综 合课题还包括应对老龄化的资金安排,养老金空账、缺口、投资运营、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转移接续问题,退休年龄问题,多层次养老保障问题,如何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大病保险等。
希望这一天不再遥不可及。
石述思
确保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切中城镇化时弊,明确概念,端正方向,立足于解决好包括“三农”滞后、内需不振、收入差距过大、社会管理不顺等问题,用好城镇化机遇,落实好城镇化战略。
应先纠正认识偏差。过去直至今天,对城镇化的认识偏差,不仅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而且给今天城镇化的实质性推进带来了阻力。例如,“两栖理论”关于“农民在农村有地,又
可漂在城市做工,进可攻,退可守,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最佳选择”的说法,不仅延缓了城市化,也阻碍了经济发展。结果一方面城市门槛越来越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愈来愈望城兴叹;另一方面几千万儿童留守农村,夫妻不能团聚,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户籍制度是二元社会形成和收入差距拉大以及“三农”问题解决难的总根子。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要改革户籍担负的多项功能,要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下,使入园、上学、买房、就业、社保等与户籍脱钩。要用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通过户籍刷卡,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
平时我们看书看到一半时,经常在书中放置书签,以便下次可以快速找到该页。Word也提供了书签的功能,以便在文档中快速定位。书签的设置方法是首先选择要添加书签的文本或单击要插入书签的位置,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书签”命令,在“书签名”下,键入或选择书签名,单击“添加”按钮,就可添加书签。选择书签名后,单击“定位”按钮,即可快速定位到设置书签的位置。
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劫富济贫,也不能被理解为强化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权力的改革,更不能被理解为重回“吃大锅饭”的举措。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总的说来是要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问题加以解决,将收入分配调节的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有效利用起来,从而保证形成收入分配的公正公平机制。
要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到成效,需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首先,收入分配制度应当被同时设计为一种能够调动起公民的工作积极性和保持工作活力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要鼓励公民摈弃各种 “铁饭碗思维”,意识到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合法收入的价值所在,而且要尽量满足公民的这样一种期待--即获得与付出的劳动相符合的应得收入,而不是鼓励不劳而获或者劳而不获。
其次,收入分配制度要体现公平的价值。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程度的劳力付出和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设计。从而体现不同行业间或同一行业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间共同的劳动价值。
再次,完善与收入分配制度相配套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充分考虑到社会中丧失基本工作能力的、或者很难获得工作机会的群体,在仔细调研后设计出合理的收入保障制度,同时提供更多能够满足弱势群体基本条件和需求的工作机会,以实现普遍的社会正义。
最后,对公民合法收入的保障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的落实。为公民的合法收入提供值得信任的、可靠的法律保障,是使人们保持工作动力、对生活环境和政治环境富有信心的重要依据,从而有助于减少各种获取不法收入的灰色地带,也相应缩小各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任剑涛
中国50岁以上农民工(国内第一代农民工)人数已破3600万,多数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工目前每月只能领取几十元的“新农保”(各地标准不同,但发达地区目前也只有每月两三百元)。迫于生计,许多高龄甚至超龄农民工不得不再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将在五年内集中爆发。
从理论上讲,目前青年一代农民工将来的退休养老已有基本的制度可供托底。高龄农民工退休养老困境,应该只是“一代人”的困境。
困境一:最近这五六年,随着劳动执法逐年加强,仍在外打工的50岁以上农民工多半已建起个人养老账户,但其账户资金存量有限,日后的养老金将比同年龄但始终正常缴费的城镇退休者要低上一大截。而新农保规定参保对象至少要连续缴费满15年才能享受养老待遇)。
困境二: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务工方式以打短工为主,流动性大。尽管不少用工企业已为他们建立了养老个人账户,但往往由于他们每年的务工地点不同,造成了他们的个人账户资金在现有地方各自为政的养老制度樊篱下,无法进行归总累积。
面对困局,政府需要从现在起逐步做成两件大事:其一,没有养老个人账户的农民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直接全部纳入新农保 (个人不再另行缴费);其二,抓紧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加、结算、转移支付平台,把高龄农民工可能分散于多地的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全部激活。如果能在5年内把这两件大事扎实做成,推迟高龄农民工养老难题的爆发还是有可能的,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至少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鲁宁
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2003年至2012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不幸的是,这次数据的发布,引发了众多网友和经济学家的调侃和嘲笑。
调侃是不无道理的。首先,这个数据和民众的现实感观差异太大。其次,这个数据很可疑。因此,与其发布一个模棱两可的数据,不如没有数据。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作为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重要判断指标的基尼系数,公布其固然有重要意义--如果差异太大,则有必要干预,否则会导致社会危机--但是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调查数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计算方法必须是科学的。要是缺少了这一前提,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不仅没有反映客观现状,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误导社会、误导决策者。结果是不仅没有改变本来就糟糕的状况,反而使坏现状雪上加霜、糟上加糟。
从现实看,我国贫富差距很大--虽然差距具体有多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差距很大是共识,这没有什么可争论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在如何解决差距的问题上找出对策呢?为何老是今天拿出一个数据,说情况很糟很坏,不得了了;明天又搞出一个数据,说情况没那么坏的,仅仅是坏了一点点而已?为何收入分配改革喊了八年,迄今还是难产?为何老拿数据、老拿基尼系数来说事?要知道,这是很没意思的!因为真问题还呆在原地一动不动,还是没能解决。在数据和问题之间,问题更重要吧,收入分配改革更紧迫吧。
评论作者 顾长风
人社部发布了《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对于大中专学生实习期间遭遇的事故伤害不属于工伤,实习生可以通过商业保险保障自身权益。
实习经验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十分有帮助。可是连年扩招,大专院校根本没有能力为全部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大多数同学想要实习都只能靠自己找。由于实习生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许多企业不愿意提供实习岗位。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已属不易,大学生们不会也不敢再去要求企业提供相关安全保障。
如果在实习期间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怎么办?没有一份明确的合同,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权益便十分模糊;而按照人社部意见,实习期间遭遇意外不属工伤,那么事故一旦发生,企业可以十分容易撇清责任,届时受损的只能是实习生个人和大学校方。
这应当引起校方和大学生们的重视。对于校方来说,实习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应当建立起规范的学生实习制度来保障学生权益,例如不妨给学生统一办理一份意外保险,大学生毕竟社会经验少,学校有责任防患于未然,起码不能对学生自主实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而处于弱势地位又需要实习机会的大学生更应当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与学校多做沟通,不要大意疏忽觉得不在乎,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
大学生 陈白
在北京、天津、南京和重庆等大城市,公费医疗被逐步取消、并入医保的同时,均推出了一些类似于“补充医疗保险”的措施,这类“二次报销”的做法使原本享受公医待遇的群体,在公医改革后仍享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报销比例,引发了关于医疗资源公平性的讨论。
众所周知,公费医疗在报销比例和可报销药品目录等方面都远较医保优越,因此改革公费医疗、将之并入医保,是一种通过削减优势群体既得利益而取得的公平,阻力有多大不难想象。显然,“二次报销”正是为了缓解这种阻力而推出,但又实际上抵消了改革的意义。“二次报销”的出现,其实正好说明了公费医疗改革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果一下子很难推动,那么现实情况下,阻力更小的做法应该是以“增量改革”的方式推进,亦即提高现有医保群体的报销比例和报销目录,逐步令医保与公费医疗的报销水平看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医疗保障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建立起一个合理公平有效率的医保体系。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