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琴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油葫芦泊水库是唐山市境内的一座平原水库。该库建于1958年,位于唐山市丰南区西部与丰润交界处,水库位于蓟运河流域还乡河与津唐运河之间,库区面积20.86km2,总库容3450万m3。建库时丰润、丰南两县合一,统归丰润县管辖,现状库区丰润区境内10.81km2,丰南区境内10.05km2。
油葫芦泊和越支以南的草泊一带,是新生代第四纪以来第8次海退之后形成的一块封闭洼地,历史上常年积水,芦苇丛生。曾是王家河、龙湾河(今称潴龙河)等诸小河的归宿。古时范围较大,东起兰高庄,西与宁河洼地断续相接;北起丰润境内的南曹庄、杨义口头,南至王兰庄一带。随着岁月流逝,沧桑变化,洼淀周围不断被人类开发,面积逐渐缩小。每当春季泊水集中一片水洼,水洼头东尾西呈油葫芦形状。
油葫芦泊水库1958年修建,以解决沥涝威胁,并可蓄水养鱼、养芦苇。
水库建成后,虽减少了一些沥涝损失,但实际效益并不显著。遇有大雨,入库的10条排水渠和潴龙河仍不能顺利排水。1963年丰润县修建了南曹庄排水站,把积水机排入油葫芦泊水库。水库建成后曾有3条泄洪道,第1条位于水库东南角由么家泊南一带入煤河;第2条为东张稳渠,位于水库南侧中部,到小王庄入棉田河;第3条为何仓渠,位于水库西南部,由杨英庄起,至小王庄入棉田河。3条泄洪道的规模均较小,汛期难以承担水库泄洪任务。
1967年完成油葫芦泊水库泄洪道工程,汇入津唐运河。泄洪道由水库东南角刘家堼至津唐运河,泄洪道长3.4km,底宽23m,排水流量为34m3/s。同时兴建水库泄洪闸、津唐运河入口节制闸及桥梁等7座建筑物。津唐运河节制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河水不向水库倒灌,当河水低于库水位时,方可开闸泄洪。
此后,为解决库北耕地的沥涝,1974年陆续修建了杨义口头排水站、偏坨排水站,但配套的引还入油工程未予实施,由于入库水源不多,一直未能蓄水,养鱼、养芦苇的计划落空。库区大多为垦荒种地,芦苇田面积大大减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油葫芦泊库区干涸,库内土地逐步演变成宜耕种土地。附近村民陆续自发地在库区地势较高区域开发垦殖,土地开发进展迅速,但库区内排水尚不成系统,沥涝灾害频繁发生,并导致库内库外排水冲突。为此,1995年10月自筹资金对丰润县一侧库区排水进行了规划和治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减轻了沥涝灾害损失,但当时受资金限制,实际治理标准尚不足3年一遇,库内生产条件仍十分脆弱,沥涝灾害时有发生,土地开发进展停滞不前,并严重制约着库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库区主要承泄北侧丰润区一侧的沥水,近年丰南区群众为保护境内库区开垦土地,在区行政界位置自发筑埝,堤埝的标准尚不足3年一遇,库区内丰南区一侧土地为完全封闭洼地,无排水出路。
油葫芦泊水库名为水库,实际是封闭洼地。建库前洼淀外附近的1000万hm2耕地常年受淹,且大面积盐碱化。1958年为解决洼淀附近的农田沥涝和盐碱问题,沿洼地周边筑堤,始成水库。
水库至今已建成50余年,自建库以来由于入库水源不足,一直未能蓄水,实际运行效益并不显著。围堤虽然完整存在,但部分堤段堤顶高程已达不到设计堤顶高程,水库东围堤已成为丰润至丰南的交通柏油路,路面高程3.3m;南围堤堤顶高程3.1~3.7m;西围堤堤顶高程3.7m;北围堤堤顶高程3.3~3.9m。围堤亦成为当地的交通路、生产路,现状库区内的排水系统已初具规模,但是排水标准尚不足3年一遇,围堤并不影响排水。
(1)油葫芦泊水库建于1958年,是“大跃进”时代的产物,由当时的丰润县(包括现丰润区、丰南区)政府组织当地群众修筑完成,属于边设计、边施工、无审批、无验收的地方工程,并未在上级水行政部门注册。
(2)油葫芦泊水库位于蓟运河流域还乡河与津唐运河之间,建库以来从未蓄水运用,无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应当予以报废。
(1)目前油葫芦泊水库5年一遇,相对原设计库容的比例很小;由于入库水源不足,一直未能正常蓄水。油葫芦泊水库已失去建库时调蓄、养鱼、养芦苇的作用。
(2)报废已失去作用的油葫芦水库调蓄功能,预计可为当地增加近2000hm2土地。统筹考虑库内外沥水排放,提高库区土地排沥标准,使库区土地成为“涝能排,旱能灌”的宜耕种土地,以缓解制约丰润区、丰南区经济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
近日,云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云南省特色小镇新开工项目710个,累计完成投资633亿元。
(3)油葫芦泊水库在国务院批准的《北三河系防洪规划》[3]及国家防总下发的《海河流域北三河洪水调度方案》[5]中均没有安排防洪、排沥任务。
(4)随着油葫芦泊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其安全度逐步降低,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水库已无潜在的经济效益,而每到汛期为确保水库及下游的防洪安全,当地水利部门还需要安排人员进行防汛巡查、准备防汛物资,致使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从各方面考虑,油葫芦泊水库不但不能发挥任何效益,还存在防洪风险,对下游构成洪水威胁,建议对水库进行报废处理,减轻防汛压力。并通过工程措施使库区土地成为“涝能排,旱能灌”的宜耕种土地,增大库区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
目前油葫芦泊水库基本上没有调蓄作用,油葫芦泊流域的沥水可通过工程措施解决,分别排入津唐运河、泥河下泄入还乡河分洪道,不存在排涝风险问题。
自建库以来由于入库水源不足,一直未能蓄水,最初的养鱼、养芦苇计划一直没有实现,无风险问题。
据《北三河系防洪规划》[3],油葫芦泊水库下泄水量原本通过调蓄由津唐运河排入还乡河分洪道再入蓟运河,油葫芦泊水库报废后通过工程措施分区排水,部分入泥河汇入还乡河分洪道再入蓟运河,部分按原排水出路排水,未增加还乡河分洪道及蓟运河的排涝风险。
(1)统筹考虑库区内、外沥水的排放,不影响库区北侧原有排水渠道的排水功能,并促进库区土地的开发,保证库区内、外防洪排沥的安全。
(2)满足唐山市区及丰南区城区排水,合理安排排水出路,不增加津唐运河的排水负担。
(3)充分利用原有排水渠道及已存在堤埝,维持原排水渠系布局,以减少水库报废实施方案的工程投资。
根据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排涝标准一般可采用重现期5~10年[4]。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结合库区外围耕地的排涝设计标准,库区土地等同库外农田排沥标准按5年一遇予以规划。
津唐运河现状运行中,由于油葫芦泊水库仅在库水位高于河水位时下泄,其5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21.6m3/s。根据本次设计沥水复核成果,推荐采用水库报废后沥水分别排入津唐运河、泥河的方案。
津唐运河、泥河均为还乡河分洪道的支流,还乡河分洪道于闫庄汇入蓟运河,闫庄以上以排沥为主,按10年一遇自排、5年一遇机排设计;闫庄以下蓟运河属洪、沥合排河道,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
油葫芦泊水库下泄水量原本通过调蓄由津唐运河排入还乡河分洪道再入蓟运河,油葫芦泊水库报废后通过工程措施分区排水,部分入泥河汇入还乡河分洪道再入蓟运河,部分按原排水出路排水。
在库区北侧自潴龙河沿岔河镇、欢喜庄乡、南青坨、小漫港一带至泥河有一条灌排两用的东西向渠道,渠道以北部分汇水面积62.6km2,5年一遇机排流量22m3/s。水库报废后,按5年一遇标准扩建岔河镇至小漫港的排灌渠,将该部分沥水利用扬水站排入西侧的泥河,然后汇入还乡河分洪道。岔河镇至小漫港的排灌渠以南至丰润界汇水面积43.35km2,5年一遇机排流量10m3/s,经刘家堼闸入泄洪道,利用扬水站强排入津唐运河,两区域下泄流量之和144m3/s,满足该域5年一遇下泄要求。丰南区境内库区面积10.05km2,该部分土地为封闭洼地,5年一遇机排流量2.1m3/s,可由库区南围堤建扬水站强排至围堤外的排水渠。
(1)油葫芦泊水库报废工程实施后,可使库区土地成为排涝标准达5年一遇的耕地,满足农田基本排涝的要求,可推动库区土地开发进程,缓解制约丰润区、丰南区经济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耕地面积的增加,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工程实施方案仅对水库报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工程实施前应安排必要的工程测量,复核河道水位,进一步研究工程布置及规模的合理性。
(3)水库围堤为均质土堤不影响区域排水,建议予以保留作为交通、生产用路。刘家堼泄洪闸、泄洪道入津唐运河节制闸经维修或更新改造后仍可使用,建议保留。
(4)工程实施方案具体设计时需对拟建工程及改、扩建工程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并复核计算其排水规模,一方面保证排水安全,另一方面控制工程投资。
(5)水库报废的实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维护社会稳定。
[1]丰润县水利局.丰润县水利志[R].1994.
[2]丰南县水利局.丰南县水利志[R].1999.
[3]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北三河系防洪规划[R].2008.
[4]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5]海河流域北三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8]12号)[S].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8号令.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Z].2003.
[7]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唐山市油葫芦泊水库报废论证报告[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