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毅 上海铁路局办公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高速铁路陆续开通,为铁路运输部门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创新生产组织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为完善货运产品体系提供了运力条件,对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铁路货运重点任务是满足煤炭钢材等大宗货物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受铁路运力不足限制,这部分物资的请车满足率不足35%,更没有能力关注发展高附加值等其它方面货物运输。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铁路货运货源单一现象。随着铁路货运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释放,可以开发点到点、点到区域、区域到区域间的直达、快运列车的高附加值新产品,这将极大地丰富铁路货运的货源。
在原有组织方式上,货车采取满轴集结方式,在编组场停留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列车运行受调度指挥人员能力水平和主观因素影响大。随着铁路加快发展,铁路运行图也得到了较大的调整,通过探索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模式,也可以尽量把调度员等人为影响因素降低到最低,确保能准确预料货车到达时间,更好地满足高层次市场需求。
之前由于铁路货运能力不足以及客货争能等原因,造成部分货物迂回运输,或者通过铁水转运方式,间接造成铁路货运成本过高。现在货运能力得到释放,货运路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水铁,公铁联运的组织方式也将发生一定变化,致使货运成本会降低。这将进一步增加铁路货运运价低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潜在客货,扩大铁路货运规模。铁路货运规模变大后又进一步的促进铁路运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整,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
铁路货运能力释放除了需要线条空间的基础外,传统的货运组织模式将成为影响铁路货运发展的主要问题,应借鉴轴幅式运输网络对铁路货运网络和组织模式进行优化。其运输组织具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物流中心间的快速直达运输。指直接由物流中心间组织开行点到点直达班列进行运输。二是物流中心-本区域交换中心-物流中心的中转运输。指先由物流中心组织开行的物流中心至交换中心的班列,通过交换中心快速中转交换,由交换中心组织班列送至下一个交换中心或直送货运中心,交换中心到达、出发班列需要充分考虑中转衔接问题。三是物流中心-本区域交换中心-外区域交换中心-物流中心的中转运输。根据上述基本形式,结合市场需求、路网结构、地方规划等条件,对铁路物流节点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三个层次的铁路物流节点网络。对既有货场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进行逐步改造,推进信息化、铁路线路、装卸机械、堆场仓库、场内道路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的改扩建工作。在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中心选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建设时间等重要问题进行科学论证,注重选址新建和利用存量资源的有机结合,注重物流中心与既有编组站、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的无缝衔接,注重物流中心与地方物流规划的结合。拓展经营范围,提高“门对门”服务能力,打造现代物流服务基地。通过明确定位、统一分类、改扩建、新建等多种途径,把铁路物流中心逐步发展成为综合运输枢纽、重要的货源集散地和区域物流中心。
铁路货运营销系统应该借鉴高铁客运的运营理念,采取积极措施,推进货运组织创新,促使货运营销提质量、上水平、创效益。
一是信息化战略。要积极推进铁路货运营销及管理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发和推广大客户系统,逐步完善各项信息化服务功能,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便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实现客户通过网络完成铁路运输及综合物流服务需求的提报,系统自动完成客户需求受理和信息反馈,实现电子支付,业务处理过程实时反馈,货物在途信息随时可查,到达交付手续网上完成,货主投诉和保价理赔统一受理。
二是推进货运营销机制改革。必须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货运营销机制,满足既要能够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又要能够完成调整日常运输组织、优化运输组合的职能,对内统一指挥,对外步调一致,实现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可逐步探索建立完善铁路总公司及路局两个层面的货运营销中心体系。
三是提升货运服务质量。按照简化流程、便捷客户和确保安全的原则,细化完善并明确受理、承运、装卸、收费、接取送达、理赔等环节的服务流程和工作质量标准,实现对服务全过程质量的科学管理和控制。对零散白货做到敞开受理、方便快捷、实货承运、随到随办、及时挂运,不得拒绝受理。严格执行货运装卸作业标准和要求,强化考核。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实现一个窗口一次性收费服务,严格按规定收费,禁止乱收费、强制服务收费、不服务收费和少服务多收费。
一是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实现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二是敞开受理,对订单实货性质进行标记分类,对于客户提出的便捷需求,做到客户需求一次提出,铁路服务过程主动、全程信息及时反馈;三是围绕需求组织内部生产,改变传统月计划、日计划编制模式,以月计划为基础组织生产向以旬计划为基础组织生产方式转变。月计划以大客户提出的稳定物资运输需求,结合月度市场特点和能力综合形成的轮廓性计划,是内部生产的阶段目标和对全月运输的总体安排;旬计划以实货为基础,细化大宗稳定物资旬日历装车方案,排定客车化产品列车运行方案,以旬货运计划为基础编制旬技术计划,提高日常车流组织的有效性,是日常组织运输的生产大纲;日计划作为对旬计划日历别装车和对客户随时提报实货需求安排的方案计划,实现确认实货敞开受理、随到随运,是对日常生产组织的具体落实;四是实货运输重点保障,围绕货运旬计划、日历别装车方案、客户确认订单需求,有序控制配空、装车、取送、编解、挂运等关键环节,确保货流变车流、车流变列流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运输效率,避免货物积压。
国外发展高速铁路货运基本模式中,主要有旅客列车、货物列车独立分时共线运输,以及旅客、货物共存于一列高速列车等。其中,客、货车辆共存于同一列高速列车模式,优势在于货运在途速度可以达到客运时速。但弊端是货物的装卸与乘客上下列车的时间容易发生冲突。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共用线路模式,优势是货物装卸不受旅客上下车影响,其弊端是一旦货车故障(反之,客车故障)容易干扰客运(货运)列车运行,安全上隐患较大,但可采取白天和夜间分别开行的方式加以避免。货物列车专用高速线路运行模式,优点是独立,不受干扰。弊端是运营成本过大。下面就几种具体产品作分析:
(1)铁路集装箱产品优化和开发。要扩大集装箱运量,需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装运货物品类。扩大装运货物品类,定位于成件白货运输,除煤、焦炭、铁矿石外,均可入箱装运,包括散堆货物,尤其是要积极吸引粮食、棉花、化肥等适箱货物入箱,可以减少返空运输,提高集装箱运用效率。需进一步放宽企业自备集装箱上路运输条件。只要是符合国家、国际自备箱标准的,均可上路运输,无需铁路总公司审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自备箱的箱源,缓解箱源紧张问题,也可避免多次掏箱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充分利用运能释放和高速铁路线路能力,大力开发城际集装箱班列运输,扩大集装箱班列运输的规模,提升集装箱班列运输的影响力。
(2)联合货物运输产品优化和开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货物需要更经济、快速、安全、方便、绿色的方式进行移动,更需要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综合能耗,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单纯靠一种运输方式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各种运输方式既要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也要善于联合,实现一体化联合运输。主要产品形式有:
一是干线货物联运。主要对象是大货主、大型厂矿的大宗重点物资。其中,铁路利用运输干线完成大宗,长距离运输,委托公路完成货物在枢纽辐射范围内的集散运输。组织好干线货物联运,必须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计划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提高联运计划兑现率。组织好干线货物联运,关键还在于要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战略装车点,使之具备集中仓储、整列配车、整列装车、整列始发的功能,为重点客户提供针对性极强的专门服务,降低大客户物流总成本,实现双赢的目标。
二是专用线货物联运。这类产品服务对象是建设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厂矿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列车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专用线,从企业货场直接装卸货物,这种方式可减少发货时汽车短驳运输及相关装卸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针对专用线联运,铁路部门近年来组织了路企直通货物运输这一运输组织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一步,要从加强企业设备改造、优化企业运输组织、优化机车运用、加快调度整合工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路企直通运输的效率。
三是海铁联合运输。在该产品设计上需要重点解决报关问题,能提供集装箱装车、报关一条龙服务,“一日直达、两地报关、'零换乘'(无缝对接)”就可以极大方便客户,提高运输效率。可以在大陆腹地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同步解决海关报关问题,使得在内陆的物流中心也可以实现装车、报关一条龙服务。
(3)始发直达快速运输产品优化和开发
组织始发直达运输既能缓和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又可以加速物资周转、降低运输总成本。在直达快速运输产品具体内容设计上,可以积极探索开行管内小编组城际货运班列,实行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方式,通过“守时的运输,透明的价格、完整的服务”打造新的货运品牌。
一是在开行方案设计上。利用既有线条,原则上挂运列车不得停运,调度日常可组织早开早到。具体运输组织中,需明确开行车站,明确发货人,明确开行周期,由装车站挂运后应将车号报路局调度,调度值班副主任将该车纳入班计划重点布置,跟踪运行状态,确保按方案开行。
二是在装运货物内容上,除军运物资、超限和限速运行的货物,危险品、理化性质不明的化工产品、国家禁止运输货物不得纳入运输外,均可运输,扩大运输范围。
三是在服务内容上。由发货物流公司承担拼车运输组货工作, 对外公布统一的按吨或立方的收费标准,公布收、取货时间,公布统一的服务内容。车站应提供绿色受理通道,免费提供设施良好的、便于进出货和装卸车组织的固定仓库货位,及时取送和挂运装好车辆。装卸部门应根据货物状况,确定合理的装卸方式,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装卸车作业,保证装卸效率,确保装卸质量。开展全程物流服务,做好货物接取送达,运输过程跟踪,货损货差处理等服务,费用实行内部相互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