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秸秆利用现状和对策

2013-08-15 00:47:58崇阳县农机局汪耀祥
湖北农机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咸宁市农作物秸秆

崇阳县农机局 汪耀祥

咸宁市地处鄂南,是华中腹地,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鄂湘赣三省交汇中心,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土地为家园”之说。2012年,全市国土总面积10 023km2,耕地面积234.9万亩(1hm2=15亩),其中水田167.2万亩,旱地67.7万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薯、大豆、小麦、花生、蔬菜等作物。农作物播种面积622.05万亩,其中:稻谷216.69万亩,油菜98.31万亩,玉米28.8万亩,薯18.40万亩,大豆10.26万亩,小麦14.35万亩,花生10.53万亩,苎麻7.98万亩,芝麻7.18万亩,棉花5.43万亩,蔬菜132.55万亩,其它作物71.57万亩。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约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等多种化学元素。据调查统计,2012年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130万t,其中稻草约75万t,玉米秸秆约20万t,油菜秸秆约12万t,薯类秸秆约3万t,大豆秸秆约1.8万t,小麦秸秆约2.3万t,花生秸秆约1.2万t,其它作物秸秆约14.7万t。

1 秸秆利用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农作物秸秆在造肥还田、培植食用菌、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饲料等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方面得到突破性发展。2005年,通山县九宫山镇农民成新灯等7人合伙投资280万元,创办了全市首家秸秆燃气公司——通山县三阳秸秆燃气公司,建成了横石潭秸秆气化站,为九宫山镇畈中村320余户村民供应秸秆气。目前通山县已建成秸秆气化站2家。2013年通山县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建成的秸秆炭气联产发电、动物粪便液氧沼气发电项目,成为通山县作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的主打项目。2012年3月和2013年8月崇阳县凯迪生物质发电厂、赤壁市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分别建成并投入运行。同时全市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和生物质炉,2012年全市农村沼气户数8.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6.2%,建有大中型沼气池10余口,小型沼气池8.2万口,推广应用农户家用小型生物质炉8 000个。通山湖北玉龙机械厂研制生产的压捆机,使秸秆收集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秸秆收集效率,降低了收集成本,解决了秸秆收集缺劳少工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秸秆利用的商品化程度。随着先进适用的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和利用效果。2012年,咸宁市秸秆综合利用量约75.5万t,利用率仅为58%。其中作为牲畜饲料使用量约12万t,占9.2%;作为造肥还田肥料使用量约19.5万t(其中根茬还田约7万t),占15.5%;作为造纸、发电等原料使用量约6万t,占4.6%;作为家用燃料、沼气发酵料使用量约26.5万t,占22%;农业其它用途约5万t,占3.8%;秸秆废弃、收集损失约6.5万t,占5%;另约54.5万t占42%的秸秆焚烧在田间地头。咸宁市影响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政策措施、技术水平、作物性状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咸宁市秸秆利用呈现如下特点:

1.1 秸秆利用格局多元化

农作物秸秆由过去传统用作生活燃料、牲畜饲料、还田肥料和手加工原料,拓展到高效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高效气化燃料等用途。目前农民根据自家的利用条件,选择各自的利用方法,没有掌握秸秆利用技术,又没有利用载体的农民继续使用传统的秸秆利用方法;有技术有利用载体的农户把秸秆作沼气发酵料、秸秆气化炉燃料等。一些农民自家没用途,认为秸秆又没有利用价值,大多就地焚烧或废弃,如有人收购也会随之出售。

1.2 秸秆利用开始向市场化、商品化发展

长期以来,秸秆的利用是自产自用自耗,随着秸秆利用范畴的扩展,秸秆利用逐步向工厂化生产用的原料和农业产业化生产用的基料发展,使秸秆逐步由自产自用走向市场出售,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咸宁市农民出售秸秆约6万t,占秸秆总量的4.6%。

1.3 秸秆利用科技含量提高

过去,农民将秸秆用作生活燃料、牲畜饲料时,秸秆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处理,生活燃料直接烧,牲畜饲料直接吃,使秸秆处于低效高耗的使用状态,利用质量和效果差。随着秸秆利用技术的突破和提高,秸秆利用向高效低耗、清洁环保方向发展,作为能源由过去的直接燃烧向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方向发展,使秸秆由污染低效能源转化成环保清洁高效能源;作为饲料经过深加工处理,生产成优质高效成品饲料;作为肥料通过采取秸秆粉碎等方法还田,提高了肥效。

2 农作物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作物种植品种多、分布散,不利于秸秆收集利用

咸宁市除水稻秸秆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57.7%外,其它农作物秸秆所占的比重均较小。旱地农作物如红薯、玉米、花生、大豆等主要种植在山地、坡地、岗地上,集中连片的少,种植插花的多,机械化作业条件差,不利于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利用。

2.2 秸秆利用成无序自由状态,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自己想烧就烧,想弃就弃,其原因主要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秸秆利用的相关政策宣传贯彻落实不够,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秸秆利用效率的激励措施,从而造成无计划盲目利用,甚至被抛撒废弃、焚烧在田间地头。秸秆焚烧有些地方屡禁不止,有些地方不禁不止,一到收获季节到处冒烟,除了害怕引起火灾外无其它顾及。农作物秸秆的大量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土壤,甚至引发火灾、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重大社会问题,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2.3 秸秆利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副产品,从“农业副产品——生产原料——产品”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目前,咸宁市除部分地区秸秆少量用于发电、造纸外,少有其它利用秸秆作原料的企业。一方面秸秆过剩无人收购;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秸秆作原料,因收购价格低,收集装运难,农民不愿出售,企业难以收到秸秆。

3 对策

针对咸宁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本人认为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应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以提高秸秆利用率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动秸秆利用向产业化、商品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咸宁市地理条件独特、作物种类多样、秸秆品种繁杂、综合利用条件参差不齐的状况,现就如何推进咸宁市秸秆综合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3.1 坚持农业优先利用的原则,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产于土壤,使土壤消耗肥力。对土壤的肥力补充,最佳路径是让作物秸秆还原于土壤。农业是民之根本,土壤是粮食之源泉,土壤的保护应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土壤质量决定着农作物果实品质的优劣,因此,我们应把秸秆还田放在秸秆综合利用的首位来抓,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养地力、降低成本、减少用药、增加产量,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显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秸秆还田好处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秸秆粉碎、切碎还田机械化技术,鼓励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机、反转灭茬机、可切碎秸秆还田的收割机。同时,还可推广秸秆腐熟还田、过腹还田、沤肥还田等技术,有效提高秸秆肥料的利用效果。其次,秸秆用作牛羊等家畜的饲料,可节省土地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秸秆用作肥料、饲料后如有剩余,其最佳利用途径是作生物质气化燃料、秸秆发电原料、沼气池发酵料,以及技术先进成熟的工业生产用原料。

3.2 以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秸秆利用产业化

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占秸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同时,水稻种植大多在平畈、低丘地带,机械化作业条件较好,便于秸秆收集运输利用。过去稻草主要被农民当作燃料取暖、做饭,当作饲料喂养牲畜,当作原料做草鞋、草绳、草垫、蓑衣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稻草利用领域拓宽,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作为咸宁市秸秆主导产品的稻草,利用的空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稻草在综合利用中应按照还田优先的原则,可按“四六”比例利用,即40%用于造肥还田,60%用作饲料、原料、基料、燃料等。搞好水稻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重点建设稻草利用生态循环工程。如稻草——食用菌基料——有机肥料循环模式;稻草——家畜养殖——沼气——农民生活用能循环模式,让稻草就地就近利用。玉米、红薯秸秆应优先用作牲畜饲料;小麦秸秆可作造纸原料或燃料;油菜、大豆、花生、芝麻、苎麻、棉花、蔬菜等秸秆可用作生物质气化原料、发电及工业原料。

3.3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发[2008]105号《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来抓,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应把重点放在秸秆在农业利用、农村利用的技术上,如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秸秆做基料的食用菌种植技术、秸秆沼气技术、秸秆气化技术、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等。要做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采取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一批农村秸秆利用的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通过示范带头和技术辐射作用,使秸秆利用技术在广大农村得到切实有效的推广应用。

3.4 强化措施,疏堵结合,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健康发展

农作物秸秆用途广泛,怎样把秸秆利用引导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大方向上来,这就要靠政策的扶持、引导和指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多措并举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疏通秸秆市场化、商品化流通的渠道,建立完善秸秆收集、贮运和利用服务体系,保证秸秆由农业副产品顺利流向生产基地和工厂。在疏通秸秆综合利用流通渠道的同时,要全面开展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秸秆禁烧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范畴,同时,要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利用的好处,焚烧的坏处,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秸秆禁烧和秸秆利用工作中来。为了鼓励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落实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投资、税费、价格、技术等政策:一是财政部门应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等资源化利用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打捆、青贮等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二是税务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企业秸秆实际利用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应给予信贷支持,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优先纳入政府采购范畴;三是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攻关,提高秸秆利用的技术水平,使秸秆利用产品向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四是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开展秸秆的收贮运工作,保证秸秆从田间到加工利用基地、工厂的流通顺畅,秸秆贮存用地国土部门应简化办证手续和程序,减免有关税费。秸秆运输过程中,交通、公安等部门应建立绿色快捷通道,减免路桥费。

猜你喜欢
咸宁市农作物秸秆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工友艺苑
工友(2021年2期)2021-02-26 13:46:46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6:58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