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覃丽丽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1]。目前世界上尚无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在住院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2]。我科借助优质护理和健康宣教平台,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发现的不同心理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对2009 年11 月—2012 年5 月96 例住院艾滋病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96 例患者中男56 例,女40 例;年龄7 ~83岁;其中合并肺结核84 例,弓型虫脑病3 例,肺孢子虫病2例,肺结核性脑膜炎2 例,青霉菌病5 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入院时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1.2.1.1 恐惧、焦虑 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存在明显不确定感,担心疾病给家人,、工作造成影响[3],从而产生恐惧感。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责任护士给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管床医师及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反复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使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正确对待艾滋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1.2 孤独、自卑 患者因为突然生病,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及熟悉的生活环境,容易产生孤独感。由于朋友和熟人的疏远,患者易产生自卑感。责任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以便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介绍患者与好转病友交谈,消除孤独感。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关心患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情绪自控力,缓解心理压力[4],树立自信、安心住院治疗。
1.2.1.3 否认、逃避 这种心理主要存在于一些初筛阳性,还未做确认试验的患者,他们对自己血液的检验结果不相信,认为试验差错,不愿意做确诊试验,不敢面对现实。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责任护士耐心向患者解释,使患者接受事实,同时告知患者及早确诊,及早治疗的良好效果和不及时治疗的严重后果,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愉快接受治疗。
1.2.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2.2.1 失望、放弃 治疗过程中,由于艾滋病治疗需终生服药,而且如不坚持服药,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患者自己觉得终生服药很麻烦,担心自己不能坚持终生服药,产生失望心理。或由于治疗不顺利(服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D4增高不明显),对治疗失去信心,有放弃治疗的念头,甚至拒绝治疗,要求出院。主要表现为漏服药,断续服药,自行停药或拒绝服药[5]。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而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6]。对于治疗不顺利的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增加与患者交谈的次数,让患者明白配合医生及时处理服药不良反应及继续抗病毒治疗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放弃治疗会使病毒不断复制,CD4 细胞不断被破坏,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坚持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1.2.2.2 疑虑 部分患者住院一段时间后,对疾病和药理知识一知半解,变得疑虑重重,特别担心药物反应,并对医生和护士问个不停,甚至偷偷停止服药。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耐心疏导,在与患者交谈中耐心细致,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疑虑。反复讲解不规则治疗的危害,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1.2.3 出院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2.3.1 懈怠 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感觉身体恢复正常,加之长时间服药治疗给患者精神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出院前易出现懈怠心理,认为出院后没必要坚持服药。对这类患者,我们多次进行咨询和个人交谈,反复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使患者懂得坚持服用抗病毒药是抑制病毒复制的重要手段,应做到出院后自觉服用抗病毒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2.3.2 忧虑 由于患者长时间住院,对回到社会及工作岗位缺失信心,并担心受到歧视,忧虑重重,特别是那些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还没好转的出院患者。责任护士及咨询员给患者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教会患者及家属艾滋病的家庭护理知识,要求家属督促患者用药和定期复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证患者院外治疗的安全性,并坚持终生服药。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除6 例患者机会性感染严重死亡,其余90 例患者出院后坚持服用抗病毒治疗,定期抽血做CD4 检测。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被病毒感染后,当CD4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需终生服药。患者不可能终生住院治疗,必须院外治疗。由于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及各种原因,使部分患者出院后难以坚持院外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机会性感染。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纠正患者错误观点及不健康的心理,使患者正确认识艾滋病,认真对待治疗,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李新,薛芬,杨付莲.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 (2):51 -52.
2 吴荣珍. 老年住院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与护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 (6):514 -515.
3 刘雯,韦惠娟,胡雁,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预测因素分析[J]. 护理等杂志:综合版,2011,26 (1):71.
4 王丽芹,焦卫红. 住院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 (5):322 -323.
5 蒋海兰,曹敏,焦卫红,等. 脊柱结核患者应对方式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 .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 (8):538 -540.
6 高翠南. 肺结核病人规则服药依从性的探讨[J]. 中国防痨杂志,2002,24 (5):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