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娜,杨群力,樊 璐,张瑞博,王 宏
(1.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安 710061)
国槐(Sophora japonica)为蝶形花科落叶乔木,速生性较强,材质坚硬,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不但是用材及经济林兼用树种,作为良好的绿化树种和中国庭院常用特色树种,也可用于行道、公园等绿化,被评为西安市市树。一些类型或变种美化效果更为特殊、优美:五叶槐叶形奇特,宛如千万只绿蝶栖止于树上,堪称奇观,叶轴及叶的背面生有短毛能吸附尘埃,经雨水冲刷后又恢复其绿色,叶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吸收功效;龙爪槐是中国庭院绿化的传统树种之一,富于民族情调,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近年来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对国槐生长和功效发挥构成了威胁,也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此我们进行了国槐小卷蛾防治试验。
在西安植物园、未央区、碑林区、长安区选择绿化种植的国槐、龙爪槐,定株、标记,罩纱网观察幼虫生活习性;从野外采集幼虫,在室内饲养,观察其化蛹、羽化过程。
国槐小卷蛾严重发生的2011-2012年,在西安市公路绿化带两侧和城区行道,选择国槐进行观察。
按照有关农药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进行防治,并进行法治效果观察。
国槐小卷蛾成虫体长5 mm 左右,全体深灰褐色,胸部有蓝紫色闪光鳞片,前翅灰褐至灰黑色,其前缘为1条黄白线,从翅基部起越往翅顶越宽,并从中部至翅顶在黄白线中有明显的4个黑斑,在翅面上近翅顶中央处有3排扇面形不明显的云状花纹,后翅黑褐色,卵扁椭圆形,长0.6 mm 左右,扁平,边缘半透明,乳白渐变黑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0mm 左右,圆筒形,黄白色,有透明感,头部深褐色,体稀布有短刚毛,蛹黄褐色,臀刺8根。
西安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果荚、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时间以上午最多,飞翔力强,有较强的向阳性和越光性。雌成虫将卵产在叶片背面,其次产在小枝或嫩梢伤疤处。每处产卵1粒,卵期为7天左右。卵发育中期出现两个红点,两天后卵灰黑色,并可见小虫躯体。初孵幼虫寻找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以后进入基部为害,为害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有迁移为害习性,一只幼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老熟幼虫在孔内吐丝作薄茧化蛹,蛹期9d左右。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7 月中旬至9 月。6 月世代重叠严重,可见到各种虫态。7月两代幼虫重叠,其中以第二代幼虫孵化极不整齐且为害严重,8 月树冠上明显出现光秃枝。8月中、下旬槐树果荚逐渐形成后,大部分幼虫转移到果荚内为害,9月可见到槐豆变黑,10月大多数幼虫进入越冬。
以幼虫钻柱当年新生新梢为害,幼虫蛀食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花穗及果荚(槐豆),叶片受害后萎焉下垂,遇风脱落,树冠枝梢出现光秃枝,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绿化景观效果。
野外调查发现,国槐小卷蛾发生为害受温湿度,降水及林分,立地条件等因子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相整齐,生长旺盛,郁闭度高的林分发生较轻,成虫羽化期如遇连续降雨,特别是大风雨会使成虫大量死亡,从而降低产卵量,使第二年为害减轻。温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越冬幼虫的早晚及其存活。冬季温度过低,特别是早春的“倒春寒”可导致大量的幼虫冻死,夏季的阴雨,高温,高湿天气可使幼虫染病而死,蛀道内死亡个体常形成褐色胶状物。
2.5.1 物理防治 结合秋冬季管理,剪打槐豆荚,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这是由于80%的小卷蛾以2龄幼虫在槐豆内越冬。7月下旬修剪被害小枝,对第二代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采用槐小卷蛾性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悬挂在树冠向阳面外围),两种诱杀方法均有利于保护天敌。
2.5.2 生物防治 国槐小卷蛾成虫期挂性诱捕器杀成虫,使其不能交配,减少雌虫产卵量,从而减少虫口密度。根据小卷蛾的生活习性每年分别于5月下旬左右挂第一次性诱捕器,7 月中旬左右挂第二次,8月中旬左右挂第三次。无污染防治小卷蛾技术的关键,一是要掌握好挂性诱捕器的时期。小卷蛾一年有三次成虫高峰期,第一、三次成虫数量多,这两次一定要挂性诱捕器。二是冬季打下的槐豆一定要集中处理。各虫态寄生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
2.5.3 化学防治 采用内吸性药剂防治较好,可于幼虫期喷洒乐果,菊杀乳油等药剂。幼虫为害期喷施20%菊杀乳油2 000倍液,或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防治,并兼治蚜和螨类。
[1] 郭雯,王艳,侯军铭,王金红,等.国槐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0(06):101.
[2] 张新峰,高九思,史先元,等.国槐小卷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68,172
[3] 方芳,刘建枫.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11-113.
[4] 李敏.国槐小卷蛾在北京地区的生物学特征与防治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2(06):76-77.
[5] 牛静.国槐小卷蛾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2(9):31.
[6] 赵秀英,韩美琴,宋淑霞,等.槐小卷蛾发生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0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