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养贤,高联党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陕西周至 710400)
周至县位于秦岭北麓,北濒渭河,东邻西安市户县,西连宝鸡市眉县,辖22个镇37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3°42′~34°14′和东经107°39′~108°31之间,总面积2 974km2,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2 ℃,年均降水量674.3 mm,年均日照1 993.7h,年均无霜期225d,风速2.8m/s,海拔962~1 721 m,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昼夜温差大,土壤属暖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的褐色土类,以富含有机质的沙壤、轻沙壤、黑油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壤pH 值6~7,周至地下水源充沛,秦岭林区野生猕猴桃广泛分布,是中国猕猴桃最大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气候独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工业污染极轻,为世界公认的优质猕猴桃生产最佳区域,所产猕猴桃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信誉。
周至县1976年从日本引进猕猴桃品种“海沃德”进行试验示范,1979年初见成效。1981年周至县农业局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进行周至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普查,初步查明猕猴桃种类及其分布、数量状况。1981年成立周至县猕猴桃试验站,对普查的猕猴桃野生优株进行评价、选优、栽培、繁殖和比较试验。1986年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秦美、秦翠(加工品种),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种植。1989 年周至县开始在农户推广猕猴桃栽植和果品生产,由县农业局无偿提供苗木,当年栽植面积200hm2,主要分布在司竹、楼观、马召、哑柏、终南等乡镇;1991年种植面积达到700hm2。为规范和引导猕猴桃蓬勃发展势头,优化农业结构,1992年周至县政府制定颁发了《周至县猕猴桃发展“九五”规划》,确立了猕猴桃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地位,提出通过行政措施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并提出“户均一亩园,园园连成片”的果园营建目标。到1993 年,全县面积猛增2 000hm2。1996年前后,受较高经济效益激发,猕猴桃栽植进入高峰期,到1998 年,全县栽植面积猛增到7 000hm2。至2000年,全县发展并稳定在8 700 hm2。2005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宏观指导下,周至县政府提出了稳定发展猕猴桃栽植1.3 万hm2的目标,并出台了实施方案和相应的优惠政策。截止2012年底,周至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近2.5万hm2,年产鲜果35万t,收入达21亿元。
1996年后,由于猕猴桃栽植面积增大,产量剧增,供需出现矛盾。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了“发展猕猴桃贮藏加工业十项优惠政策”,猕猴桃贮藏加工业迅速发展,到2011年周至县猕猴桃贮藏冷库2 000座,贮藏能力15万t,加工企业42家,年加工能力达7万t。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壮大历经30多年,经历过徘徊期、低谷期和高峰期,现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且态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周至县猕猴桃目前栽培品种以秦美、海沃德为主,搭配有翠香、华优、徐香、哑特等,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秦美是周至地方优良品种,产量高,但品质相对较差。根据市场需求,今后应逐步减少秦美品种栽培面积,逐步扩大海沃德栽培面积,适当增加哑特等优良品种面积,坚决淘汰红阳、黄金果等高感病品种。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应坚持政府宏观引导,科技部门严格把关的原则,严格按照新品种引进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先试验、示范,再扩大推广,统筹考虑品种的丰产性、品质、适应性、抗逆性等,不能只片面追求新、特。1997、2008年分别盲目引进红阳、黄金果等品种,导致猕猴桃溃疡病大面积发生,两次毁园面积超过700hm2,损失惨痛、教训深刻。
周至县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原生区,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由于对保护重视不够,一些资源(优株)流失,一些资源受到破坏,1904年野生优株流失到新西兰被培育成世界优良品种海沃德。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猕猴桃种苗紧缺,群众大量上山挖猕猴桃野生苗、采摘野生果实,砍伐破坏了不少资源,尤其是一些性状优良或独特的单株。今后为确保野生猕猴桃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应扩大宣传和严格执行《森林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地方优势地产种质资源管理办法,通过行政、司法等手段加大野生资源保护力度。
在野生资源利用方面,周至县1981年首次组织开展了野生猕猴桃资源普查,选择出了一些优良单株,并从中培育出了秦美和秦翠品种。1998年又组织开展了一次野生资源普查,从优株中培育出翠香新品种。秦美、翠香2个品种对周至县猕猴桃发展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由于野生资源普查频次少、科研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先进育种技术手段、经费不足等,猕猴桃品种选育工作进展总体缓慢,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栽植条件、抗逆性和丰产性兼备的优良新品种不足,也影响着产业升级和壮大。今后应根据新品种选育需求,每隔10年或随时进行野生资源普查,及时准确掌握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现状和趋势。
周至县虽然有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但部分果农盲目追求产量,忽视果品质量,加之果商收购时偏重价格、忽视质量,果品分级不严,大量残次果上市或入库,影响猕猴桃市场竞争力及声誉,导致贮冷库烂果率高,经抽样调查,2006年,周至县冷库烂果率平均12.3%,最高达58%。因此建议果农应严格按照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管理果园,实行定量挂果,盛产期果园挂果量控制在26 000~30 000kg·hm-2,提高果品优果率、商品率。收购或贮藏时,严格执行果品分级标准,分级贮藏。
1994年,四川兰月公司在周至宾馆举行“猕猴桃膨大剂的推广使用现场会”,由于使用膨大剂可显著提高猕猴桃产量(一般提高产量20%~30%,超量使用提高产量50%以上),果农收益显著提升,猕猴桃栽培面积几年间迅速扩大到7 000 hm2,产量突破10万t。但由于猕猴桃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加之膨大剂超量使用使猕猴桃质量变差,市场竞争力及声誉急遽下降,几度出现果农卖果难的问题。周至县委、县政府看到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猕猴桃产业的发展,2000 年发出了“禁止使用膨大剂”的号召,全县迅速掀起禁止使用膨大剂运动,使用膨大剂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蓬勃发展的20多年间,猕猴桃果品产销始终伴有一现象:果农收益高、果商赔钱;果商赚钱、果农收益低。3~5 年一个周期。果农果商收益很难统一,也很难都走出这个怪圈,这也是今后培育市场和加强栽植技术应注意的重点。
周至猕猴桃主要是冷库贮藏,其冷库分三种类型:一般冷库、气调库和气密库。冷库贮藏缓解了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拉长了猕猴桃鲜果的上市时间。贮藏技术方面,保鲜剂增硬剂使用过量,虽然延长了贮藏时间,但直接导致果品风味变差,出库后迅速软化。贮藏不分级不严格。
果品的精深加工是水果产业发展趋势,既能够缓解市场销售压力,又可以有效增加果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果农收入。据统计,果汁、果酒、果醋、果酱、果脯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目前周至县现有的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技术落后,工艺简单落后,主要以猕猴桃果干、果脯、果汁原浆为主,还有一部分果酱、果醋、果酒,远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在精深加工领域比如化妆品等产品基本上还是空白,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这些严重制约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包装是水果产业链的外延,恰当精美的包装礼盒对猕猴桃产业发展作用不容小觑。目前周至县的猕猴桃在包装上缺乏统一注册商标,缺少著名品牌,包装始终上不了档次。高档水果包装应当精美,最好控制在10个果子左右,大约1.5kg比较合适。
全县从业销售人员截止目前大约5 000人,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猕猴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0多个。但是组织产业化程度低,农户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判断存在盲区,在种植和销售上都存在盲目跟风的特点。
“五化(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产业服务一体化)”是今后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着力推进。
按照周至猕猴桃发展3.3万hm2总体规划,加强猕猴桃品种选育工作,合理规划品种布局。以海沃德为主,搭配翠香、华优、徐香、哑特、秦美等,适当引进新特品种。引导入住周至涉农企业种植主栽品种,果农采取高接换头等方法对秦美等品种更新。全面提升猕猴桃品种竞争力。
全面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力度,按照“单枝上架,定量挂果,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四大猕猴桃生产技术和七大优果技术,不断提高猕猴桃管理生产水平。按照国家与地方相关标准及要求,加强猕猴桃产地环境检测、产品安全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把住猕猴桃市场准入关,对猕猴桃生产全过程的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土壤、水肥等进行监控,对猕猴桃产品质量及分级进行认定,逐步建立和完善猕猴桃国家行业检测及质量认定、分级标准。
规范栽植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建园水平。新建园要实行“良种壮苗、统一密度、统一架形、统一配肥、统一控治病虫”。高标准管好果园,切实执行《陕西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陕西优质猕猴桃生产关键技术周年操作规范》,着力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综合防控措施,把病虫害控治到最低阈值。保持果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污染;解决好农药肥料,果袋等投入品监管,坚决禁用“膨大剂”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整合品牌资源,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方式推广品牌,着力打造周至猕猴桃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运营商,联合专业协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开拓市场,整合市场渠道,建立层次合理、分工有序的国内区域市场销售网络。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建立形成覆盖全国、连接全球的销售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交易物流中心,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的猕猴桃销售集散地、物流交易中心、信息集散中心,统领全国猕猴桃商品市场。
通过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加大对猕猴桃科技人才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果农的生产水平,促进生产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管理能力,保障猕猴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