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芸
(南江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 巴中 6366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L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替代了剖腹胆囊切除技术,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重要术式。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疼痛轻、操作方便、恢复快速等优点。加强对腹腔镜的认知,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与设备的性能,是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新技术。为此,选择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14 d~15年,平均病程11.2±6.5个月。其中萎缩性胆囊炎15例,胆囊炎并胆囊结石58例;胆囊多发息肉7例 。本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且伴有反复发作,所以采取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取平卧位,给予全身麻醉,于脐孔内下方做第一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通过内镜观察依次做第二、第三、第四切口,完成穿刺后,向左侧倾斜体位30°,使脚低头高,用来扩张手术视野。通过齿抓钳将胆囊底部夹住,使用电凝钩分离血管与胆囊管,显现胆囊三角,进一步游离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胆囊动脉、胆囊管分别应用2~3个 钛夹,并以电凝剪刀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剪断;胆囊切除,处理肝胆床区;认真检查手术野;释放腹腔气体,将穿刺套管拔除,并缝合切口。
1.3 护理
1.3.1 术前准备 1)术前1天将常规物品及光源主机、监视器、二氧化碳钢瓶、摄像主机、电刀及录像机放置于手术室,保证性能良好;将手术器械、光纤、内窥镜等进行灭菌消毒。2)常规检查患者凝血时间,肝、心、肾、肺功能;术前1天清除患者术区污垢与毛发,特别是对脐窝处的清洁;术前10小时禁食,8小时禁饮;取下假牙、发卡等物品,更换手术衣。3)手术室内常规清洁消毒,保持湿度为50%~60% 。
1.3.2 术中配合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协患者取适当体位,配合麻醉师采取全麻气管插管,固定四肢,消毒手术部位;连接好腹腔镜线路,调整显示器角度,以便于手术医师操作;及时供应手术时所需物品,调节室温、灯光等,注意仪器工作状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2)护理人员于手术开始前10 min上台,严格按照无菌规范取出器械,并组装完毕,认真检查器械的性能,放置整齐,通过注射器对Trocar侧孔与气腹针给予通气,保障畅通;连接摄像头,擦拭窥镜,清除密封阀与内壁及套管封帽处污垢,若有损坏及时给予更换,检查非注气侧开放情况。传递器械时应注意动作的轻柔,及时处理电凝钩与器械上的附着物,避免碰撞手术器械,同时注意保护镜头,术后立即拆分器械进行彻底清洗。
本组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51~78 min,平均手术时间55.6 min;住院时间4~9 d,平均5.52 d。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体征及症状均全部消失。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技术已成为普外科疾病治疗与诊断的重要方法。LC技术可替代多数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属于传统外科与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手术方式[1],是手术医师通过一整套仪器设备与手术器械对患者采取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此做好腹腔镜器械、仪器准备与术中有效的配合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开展腹腔镜手术的首要前提是保证观察镜与摄像镜头视野的清晰[2]。因此,护理人员应于术前认真擦拭观察镜、摄像镜头以及调整好显示器角度,以保证内镜的视野与屏幕的显示清晰度。护理人员还应熟悉各仪器的操作步骤、性能、注意事项及连接方式等,按照患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气腹压力,调整术位,有效暴露手术视野。熟练的手术配合及充足的物品准备可以有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手术医师因手术不顺利而出现急躁情绪。
总之,LC技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医师的技术能力,同时还取决于护理人员的配合技能以及良好的器械性能。所以,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物品、设备、器械准备,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器械及设备的用法及操作步骤,与医师紧密配合,以此保障患者手术的质量。
[1]宁良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肝胆外科杂志,2012,11(10):325.
[2] 李会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