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013-08-15 00:49吴卫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心理

吴卫东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大学生承担着国家建设的重任,承载着民族发展的希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愈来愈成为来制约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要求从当年起部属高校必须要为入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之后,在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下,不仅部属院校,而且很多省属和地方高校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陆续为大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但是,在建立和使用心理档案的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却阻碍了其价值的实现。

一、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

1.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依据

建立心理档案是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服务的。高校建立心理档案所使用的工具大部分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量表,比如明尼苏达个性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都是最为常用的工具。这些量表能从多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因此,心理档案的内容完全可以反映出哪些大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可以迅速甄别这些个体,然后采取约谈、辅导或治疗等方式,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因此,利用心理档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教育。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除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之外,还存在两个群体,一个是心理健康的群体,另一个是处于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群体,更多的学生处于这个灰色地带,他们的心理既有健康的一面,又有不健康的一面。从心理档案中可以筛查出这两个群体,并能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潜在问题和不良苗头,因此,可以以心理档案反映的内容为依据,以学术报告、座谈、讨论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档案是大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自我教育能力,这样可以使他们在脱离教育者的情境中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也就是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但是,人在进行自我认知时,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化色彩和极强的心理定势,所以,自我认知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是利用心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心理量表作为心理测量的工具,其编制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化程序,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它是一种客观化的工具,能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透过心理档案的信息,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自身的学习、情绪、气质或性格等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控制。教育者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促其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挖潜,提升他们自我意识的水平,提高他们自我成长的能力。

3.心理档案是实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依据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属于道德范畴。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人们习惯上只把它作为单一的道德现象来进行研究,或从单一的角度进行说教。心理学的研究为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往往从心理发生发展机制的角度研究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研究个体思想品德如何与其它心理品质融合成为性格和人格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貌似是一种品德问题,但其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干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切入点。比如,某些大学生的攻击、敌对等问题,其内在的原因往往是人格因素中的敏感、焦虑或者是某种气质特征所致,如果单单从学生的人品角度去引导往往难以抓住问题的关键。心理档案可以全面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焦虑性、敏感性,情绪的稳定性,主导心境,性格特点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正的措施引入思想品德教育中,从心理发展的源头上去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所以,心理档案可以作为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依据。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和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克服

1.只片面关注大学生心理档案反映出的严重心理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认识上,许多人认为心理档案的唯一目的就是筛查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这种认识是极度片面的。有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学生学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心理档案及时将这部分学生识别出来,教育工作者及时给予干预,可以有效化解他们的心理危机。但除此之外,其它学生的心理档案信息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重视了这一小部分学生的心理矫正,而将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和只存在某些心理困扰或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忽略,这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大部分学生如果不加引导和教育,本来心理健康的学生可能会逐渐出现心理困扰,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加重的倾向,并可能演变为心理障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矫正为辅,预防为主。为此,在利用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但要重视心理障碍群体的档案信息,更要花大力气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去发现他们有哪些潜在的心理问题,识别出哪些人是心理障碍的潜在人群,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心理预防教育和健康心理的巩固教育。只有这样,心理档案才有可能得到全面利用,其价值才有可能得以全面发挥。

2.象征性建档致使心理档案自身缺乏应有的价值

由于心理档案建设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建档的工作量巨大,好多学校只是在入学伊始等特定的时间开展心理测量,为学生建档,之后,就不再对学生进行追踪测量,这种做法致使心理档案内容单一贫乏,只能体现学生在特定时期的心理,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他们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学生随时出现的心理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也无法充实到心理档案中去,心理档案也就成为了一堆僵化的静态数据。大学生的心理时刻发生着变化,在不同时期有极大的差异性,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的心理档案根本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样的心理档案自身就没有价值,还何谈价值的实现?因此,高校必须切实认识心理建档的重要性,改掉只做象征性表面文章的错误做法,不仅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实施心理测量,而且还要在一些关键和特殊的时期,机动灵活性地开展工作,比如二三年级必须重视学生的恋爱问题,大四要采集学习心理和就业心理方面的信息,还要关注国家政策和不时出现的社会思潮对其心理的影响。把他们在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的心理资料充实进去,使心理档案能及时追踪并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心理变化和特点,这样,心理档案就成为一个实时的动态化的资料库。只有这种真实、全面、动态的心理档案,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

3.使用分析时的简单化倾向

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中,也存在简单使用,不做深入全面分析的错误倾向。有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把心理档案当做了解学生的简单工具,发现学生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便把它束之高阁。对丰富的心理档案内容也不做深入的科学分析,致使其潜藏的巨大价值难以发挥出来。为此,在使用心理档案时,可以将同一年级的心理档案的内容,按他们所学专业不同、不同的生活背景或性别差异,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这样可以发现同年级中不同群体在心理表现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可对不同的群体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矫正和教育引导措施。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必要的纵向分析,将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进行纵向比较,他们在心理特点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方面的差异便会一目了然,教育工作者便能清晰把握他们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心理成长轨迹和心理问题的发生规律,摸清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发展走向,更能有针对性地提前实施干预,防患于未然。

4.心理档案的内容不能完全体现个体差异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很难全面细致反映大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现在,很多心理量表被编成软件,测试过程迅速,测试结果自动呈现。心理测试软件的技术优势使进行大规模进行心理测试和建立心理档案成为可能。但是,软件测试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如果具体考察一下学生的测试结果,我们会发现很多测试软件对若干学生测试的结果惊人地一致,对不同学生心理品质的分析、指导及建议甚至只字不差。这种情况和学生心理个体差异性的客观现实是不符的。针对这一情况,在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利用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通过自动化的测试软件获得的心理信息,更要分析大学生在现实中的心理表现,也要从老师、同学、家长等多个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达到甄别他们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据因材施教的目的。

5.不重视心理档案内容的反馈

有的高校虽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建立了心理档案,但由于缺乏对心理档案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只把建成的心理档案作为应付主管部门检查的工具,这样就导致这些宝贵的心理资料一直沉睡于档案室,作为心理档案主人的广大学生由于无法接触到它们,也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反馈是教育过程的重要一环,将心理档案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反馈,他们对自己就多一份清醒客观的认识。面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扰,他们也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他们也可能通过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迸发出自我教育的力量,进而约束自己,监督自己,不断地自我挖潜,自我完善。因此,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的查阅制度,满足学生主动了解自己心理信息的需要。另外,也可以通过辅导员将心理档案以书面的形式主动反馈给学生本人。还可以搭建网路平台,建立心理档案的电子查询系统,使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自己的心理信息。

[1]莫雷. 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梁守英.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 平原大学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