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根据多项研究表示,糖尿病患者较容易合并冠心病,且发生冠心病的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会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蛋白血症,且受疾病影响容易导致自身微血管病变,使得血清生长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异常。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年龄更早,而程度更严重,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通过一些研究显示,冠心病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以及病情的轻重有直接关系,且糖尿病对于老年患者冠心病发病率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2]。鉴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冠心病,且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的患者,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治需更加谨慎与科学。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的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提供该类疾病的诊治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在临床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呈现条状或斑块状的改变,而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一般呈现多枝性,且出现粥样硬化时一般为全壁的粥样硬化,其动脉狭窄程度较未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也更加严重[3]。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内微小动脉与常人相比有明显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可得,未患糖尿病的患者其心肌微小动脉口径基本相同,且血管沿着心肌纤维的长轴呈现蛇状弯曲,并与周围血管形成吻合支。未患糖尿病的患者心血管的切面为圆形,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微小动脉则是为直线走行,且每根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扩张。随着糖尿病病史的增长,上述的血管改变会越加明显,从而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循环障碍与心肌缺血,成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基础[4]。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其动脉中的蛋白会通过非酶糖化而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并使得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的脂质此时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小板凝集、血小板生长因子急剧释放,从而刺激吞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上述情况能够明显增厚内皮,并使中层肌细胞纤维化[5]。
一些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与其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并不相同,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其心电图显示异常。有研究表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后发现,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超过60%均有不正常的心电图,而未患糖尿病的患者的此项数据仅为25%[6]。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在于糖尿病病情对于自主神经存在较大的损害,而糖尿病患者的前列环素分泌明显减少,且纤维蛋白原活性相应减弱。因此,造成凝血激酶的产生加快,促进血液凝集,血液黏稠度也相应增加。上述情况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栓的可能性也大于常人。
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概率更大,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也非偶然,而是因为老年患者的痛觉迟钝或自主神经发生病变。疼痛的程度取决于患者的感觉阈以及自主神经反应性,严重的糖尿病通常会造成神经系统病变,这也就说明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机制与神经传导阻滞有关[7]。因此,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这一特点,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注意其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表现,预防漏诊与误诊而耽误患者的治疗。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不佳,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梗死面较大,且梗死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破裂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再发率为未患糖尿病患者的2倍,而心功能不全率甚至为未患糖尿病患者的4倍。其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受累严重,从而容易引发血栓,并造成循环系统障碍与大面积心肌梗死[8]。医生应该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进行科学的预见以及及时的发现,避免患者发生严重的后遗症,从而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一般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的状态,因情绪激动容易造成患者冠心病发作,并让患者排除所有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情来配合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操作。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主要给予其吸氧、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疼痛、抗凝血功能、抗心律失常以及溶栓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避免血糖过高加重病情,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降血糖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患者血糖降低过快而出现低血糖的可能,因低血糖会造成心动过速,从而加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负荷,使得病情加重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9]。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虽需要合理地降低血糖,但仍应使血糖保持在相对正常值较高的水平,以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β-受体阻滞剂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例如盐酸普萘洛尔或盐酸美托洛尔等,此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脏指数、心率、血压,并使心肌耗氧量减少,通过拮抗儿茶酚胺的作用来达到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该类药物对于缺氧型心肌能够带来有利的影响,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该类药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但需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容易造成低血糖,且所造成的低血糖症状不明显,也并不会出现心率加快的表现,因此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很容易被医生忽视[10]。医务人员在采用β-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监控患者的血糖,以防止发生低血糖而加重患者冠心病症状。
0.9 %氯化钠溶液与胰岛素混合进行静脉滴注一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但临床上对于此法的评价褒贬不一。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该药物能够提高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产生,从而改善心肌功能与缺氧耐受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临床上也一直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一线药物,该药物能够明显改善前列腺素水平,并将小动脉扩张,降低微循环阻力,还能起到抗心绞痛的作用。通过一些实验证明,该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存活率,并改善糖代谢。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故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应具有预见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单纯的冠心病患者不同,且糖尿病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越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概率较高,因老年人疼痛阈值较高以及自主神经受阻滞。因此,医生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进行诊治时需全面考虑,避免发生漏诊与误诊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药物,但需注意其造成的低血糖反应。胰岛素也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降低血糖的基本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具有双面性,因此医生在使用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选取药物与治疗方式,保证患者的预后能够得到良好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吴立,王雅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2(1):456-457.
2 侯利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研究进展 [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6(1):567-568.
3 徐紫辉,陈大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理机制与治疗原则[J].中医杂志,2011,33(7):485-486.
4 林兰,张润云.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研究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7(8):44-46.
5 张由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J].医学综述,2011,3(1):10-12.
6 谢晋芳.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8(12):1689-1690.
7 崔岱.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治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8(28):744-745.
8 李润西.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治方法与预后分析[J].海南医学,2009,48(2):66-69.
9 沈至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306-307.
10 王佳,宋秀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新认识与治疗方法[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9(2):99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