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力,翟 文
(1.河南省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南阳 473000)
1.1 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仔猪出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子宫内环境稳定,出生后则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因抵抗力低,易受病菌的袭击而患病死亡。
1.2 新生仔猪的特点
1.2.1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快速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20日龄的仔猪,每1kg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1kg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营养不全时极为敏感。
1.2.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故不能消化蛋白质。
1.2.3 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
1.2.4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死亡。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加之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
2.1 出生死亡 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黏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 代谢失常 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 h后出现颤抖、精神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吃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 mL血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 mg,若低于 60 mg就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mL血液中乳酸为32~40 mg,死胎猪高达159 mg,据报道,每 100 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 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致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使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3 疾病原因
2.3.1 仔猪下痢。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等因素,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痢疾病史,没有进行严格消毒,也会致使仔猪下痢死亡;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合理补饲,也易引起仔猪下痢。
2.3.2 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液过多造成死亡,大多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致。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可有效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
3.1 安全接产保温防压 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被冻死,新生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5℃,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8.3℃和7.2℃的环境,前者日耗奶量为854g,后者974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会影响仔猪的增重。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
3.2 吃足初乳 仔猪出生后应加以人工辅助,尽快为其固定奶头吃奶。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 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可提高其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
3.3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硒也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会突然死亡,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可在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mL,断奶时再注射1mL。
3.4 重视补水 水是动物血液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排出废物的溶剂,对调节体温和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新生仔猪体温高、呼吸快、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而母猪乳汁很浓(乳脂率8%左右),故仔猪需水量大,如得不到补足充水会造成食欲下降,消化作用减缓,常因口渴而饮污水或尿液,损害健康,引起下痢。为保证仔猪饮水,最好让其自动饮水。
3.5 适时补料 哺乳仔猪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此时母猪的奶水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哺乳仔猪必须进行补料,提前补料具有促生长的作用。仔猪开食早,哺乳期间日采食饲料量高,增重亦快,饲料形态和适口性、环境温度是仔猪认料开食的重要前提。训练方法有多种,可利用仔猪出外活动时,让日龄大已开食的仔猪诱导采食,或在饲喂母猪时在地面上撒些饲料让仔猪认食。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制补料仔猪7日龄时,定时将产床的母猪限位区与仔猪活动区封闭,在仔猪补料槽内加料,仔猪因饥饿而找寻食物,然后解除封闭,短期内即可达到提前开食的目的。
饲料形态以膨化颗粒料为优,应选用和配制适口性、安全性、营养性、消化性好的仔猪料确保仔猪料的质量,宜采用自由采食。在配制仔猪料时,应注意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香味剂、益生素等的添加。
3.6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新生仔猪主要靠母乳维持生存和增重,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对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哺育率的影响很大。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饮用水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泌乳量的重要因素,应按营养需要进行饲养通常情况下,要做好母猪产前减料和产后逐步加料的工作,泌乳母猪应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蛋白质饲料种类要多,以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要创造安静的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注意乳房卫生,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适当增加日喂次数,切忌突然变更饲料。
3.7 加强疫病防制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猪群保健与疫病防制尤为重要,应做好消毒和免疫,效果好的疫苗只有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反应,母猪和哺乳仔猪均要认真进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