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学
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两例口服潘立酮致泌乳误诊为垂体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1:女,45岁,因消化不良服用“多潘立酮”10mg,4次/d,连续服用12d后出现泌乳,并有头痛、倦怠,就诊后查泌乳素为:27.71mg/L,颅脑CT显示:蝶鞍区未见明显异常,初诊考虑为:垂体微腺瘤。
患者2:女,36岁,因腹胀、嗳气口服“多潘立酮”20mg/次,3次/d,连续服用9d后出现泌乳、量较多,伴有头痛、头晕、嗜睡症状,查泌乳素为:29.87 mg/L,颅脑核磁显示:蝶鞍区可疑异常信号,初诊告知其为: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并给与溴隐亭口服,症状稍缓解。
两患者出现泌乳后继续口服多潘立酮,总疗程均超过3周,初诊后有较大思想压力,恐慌不安,到3家医疗单位就诊,查泌乳素增高,均告知为垂体微腺瘤。在我科就诊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视力、视野、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服药史后,考虑为服用“多潘立酮”所致,给予以停药观察,13d后停止泌乳,头痛、头晕症状缓解,查泌乳恢素复正常。
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外周作用通过阻断胃肠多巴胺受体,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1]。临床多用于治疗轻度胃瘫,加速胃排空,尤其用于治疗慢性食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胃潴留效果较好,对偏头痛、脑外伤、放射治疗及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轻度恶心、呕吐亦有效。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较弱,中枢作用是通过阻断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受体,减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用,从而使泌乳素分泌增多导致泌乳。多潘立酮所致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正常最大剂量60mg/d,出现泌乳后应及时停药,无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临床应用时剂量不应过大,疗程不易太长。
体会:(1)在临床工作中要思路宽阔,不要按图索骥,过于依赖辅助检查,否则,就会误入歧途,给患者造成损失。(2)要掌握一定的药品相关知识,应用剂量、疗程等,尤其是不良反应,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3)对复诊患者要打破惯性思维,不要被初诊检查结果所迷惑,尝试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减少或避免误诊。
1 杨宝锋.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