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英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传统蚕桑产业的终端产品是服装,产业链单一,中间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因此,育种目标是优质、高产和抗性等经济性状,即要达到“卵多易繁、好养高产、丝多质优”,通俗称为种场、农民、丝厂“三满意”。桑方面,就是要培育推广高产、优质、高抗的桑品种。传统的遗传育种理念总认为可以不断创造奇迹,培育出人们需要的品种。但是,近30年的实践表明,传统的育种方法已经无法使蚕桑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取得新的突破,所谓的新品种总是以牺牲其他性能为代价,往往也得不偿失。因此,难以实现品种更新换代。
近年来,业界提出多元化蚕业的概念,而且一致认为是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的方向。它的基本理念是“种桑不一定养蚕、养蚕不一定收茧、收茧不一定缫丝、缫丝不一定织绸”。桑树可以开发利用桑叶、桑果、枝条,以及生态功能。近年的研究表明,桑树周身是宝,开发潜力极大。蚕茧可以制作蚕丝被,蚕蛹是特色食品,也可提取蛹油、蛹蛋白,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
农业是蚕桑丝绸产业的基础,农民是蚕桑产业的经营主体,要将农民留在土地上,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的收益。事实上,现在农民小规模养蚕已经不赚钱,农民情愿让桑叶留在树上也不愿意花工采桑养蚕。传统的产茧、缫丝、织绸的产业模式也不会再有多大的空间来提高茧价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要提高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一方面要构建现代蚕桑技术体系,大规模地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实施多元化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增加产出。归结起来,就是要发展高效化的蚕桑产业,这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蚕桑育种必须要适应构建高效化蚕桑产业的需要,而不再去考虑兼顾环节是否满意,只要是开发出了高效有市场的产品,自然有企业去解决难繁、难种、难养、单产低等问题。个人认为,今后蚕桑育种的思路应该是:
第一,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开展蚕桑育种。种桑养蚕上规模才能出效益。上规模以后,首先要考虑培育适应机械化种养的品种,因此,今后的蚕桑品种必须是整齐,整齐的性状包括大小、形态、发育进度、颜色、行为;其次,以农机农艺结合的理念培育蚕桑品种,解决一些机械化操作的难题必须改变蚕桑品种性状和生产工艺;其三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发病的问题,传统育种方法很难突破抗性育种瓶颈。
第二,围绕发展新型产业开展蚕桑育种。桑、蚕围绕食用药用开发具有极大的提升附加值的潜力,目前,桑叶茶、桑叶粉、桑果及桑果饮品、桑枝食用菌、桑枝综合加工、蚕蛹综合加工已呈现产业化雏形,生态桑产业很好地对接了国家需求,蚕丝被在扩大内需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截止到目前,我们还几乎没有专门的用于开发新产品的蚕桑品种,从而严重制约了新兴产业发展进程。广泛收集、研究蚕桑种质资源,发掘特殊用途,对发展新兴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