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统强
脑卒中偏瘫又名中风,多由脑血管阻塞或是破裂造成,大部分表现出偏瘫,即半身不遂。根据国内相关卫生部门进行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属于脑卒中多发国家,每年约有200 万人发病[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比较多见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动以及运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患者在发病后1 周内经过进行急救治疗后存活下来的患者,72% ~85%出现单瘫或是偏瘫,70% ~72% 出现行动困难,46%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疗学者投入到研究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临床治疗上采用分期针刺结合促进技术方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分期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脑卒中发病出现偏瘫,其康复治疗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治疗过程,从早期恢复异常活动模式进行到恢复后期能进行正常活动模式,这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在进程分期针刺治疗该病过程中,由于患者疾病所处康复阶段的差异,在针刺穴位选择、针刺手段和治疗方式均会有所差异。按照脑卒中发病出现偏瘫的病理过程,可以将康复治疗分成急性期、恢复期;其中不超过6 个月为早期,6 ~12 个月为中期,13 ~36 个月称为后期;过渡期、椎体束休克期以及痉挛型瘫痪期等[3]。而按照Brunnstrom 医学者提出的6 个不同阶段的相关恢复理论制定出的分期方式推崇程度最高,可分成软瘫期、分离运动期以及痉挛期[4]。
2.1 软瘫期 脑卒中处于早期时,会跟随缺血半暗带的水肿、出血和代谢性损伤及血压的不断改善,使缺血性神经元得到一定改善,早期采用针刺能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该时期是将帮助患者恢复患肢功能,尽早改变迟缓状态,促进病情恢复作为主要治疗目的[5]。有研究者在Brunnstrom 第1 ~2期,针刺下肢伸肌和上肢屈肌穴位,并在第3 个时期针刺拮抗剂肌,治疗后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也有学者采用Brunnstrom 分期方法,在患者处于偏瘫迟缓期时,对上肢肌以及躯干肌力0 级而不可以进行翻身动作的患者,选取患侧夹背穴位以及背腧穴位为主[7]。电针强度刺激量为中度,每次针刺结束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左右翻身训练,帮助康复。处于偏瘫痉挛期时,选取颈项穴位以及头针穴位针刺为主,并于背部督脉大椎穴和五脏腧穴位进行针刺,并配合进行腹针,局部则主要选用上下肢阳经经穴位,预防针刺结束后发生肌肉痉挛[8]。在共同和分离运动期,以多次针刺,针刺方法与康复训练相互结合进行治疗。有学者在患者处于迟缓时期时选用醒脑开窍方式的针刺手法,选择人中、内关和患侧三阴交作为针刺主穴,委中、患侧极泉以及尺泽作为副穴位。针刺人中方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是流泪为度,极泉、尺泽和三阴交穴位以及委中穴位则以患者患肢抽动3 次作为标准。
2.2 痉挛期 采用针刺将痉挛模式解除,促进患者瘫痪肢体及早呈现分离运动的趋势,是针刺治疗的重点[9]。有的医学研究者给予早期偏瘫患者电针针刺治疗,通过电针给予本体感受器刺激,打通新的传导通路,促进偏瘫患肢功能的恢复。对于痉挛期的患者,则将电针转变为平补平泻较为均匀的针刺方式,一来防止痉挛的肌肉受电针刺激而加重,二来可加快分离运动期的出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效果。还有的医学研究者在患者痉挛期,主要选取第3 颈椎至第1 骶椎之间的夹脊穴以及督脉穴作为针刺腧穴[10]。恢复期则取百会、印堂、风池为主穴,以上肢、下肢的穴位进行辅助治疗,采取醒脑通络针刺治疗方案,配合快针不留针的针刺手法。该针刺方案相比传统的针刺方案,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各方面功能,如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等。有医学研究者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对传统针刺方法进行了改善,软瘫期在患者机体主要选取阴经经穴位(上肢)和阳经经穴位(下肢),企图帮助诱发患者偏瘫侧上肢进行弯曲运动,增加下肢进行伸肌肌张力度,促进机体共同运动[11]。在痉挛期选取穴位则是与软瘫期相反,阳经经穴位(上肢)和阴经经穴位(下肢)、电针拮抗肌方式是帮助改善拮抗肌的肌肉组织力量,缓解痉挛症状,交替刺激拮抗肌和痉挛肌,帮助改善异常运动方式。与此同时配合有效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痉挛,防止或减少误用、废用综合征的出现。
2.3 分离运动期 患者的肢体活动偏向正常趋势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停止进行针灸,并叮嘱患者加强对自身肢体的锻炼,或对精细运动仍存在障碍的患者,将针刺治疗方案调整为侧重局部治疗[12]。有医学研究者认为,恢复期间应主要围绕提高肢体灵活性以及患肢肌力这一目的进行治疗,选取阳明经为主要针刺腧穴,治疗过程中间断采用头针针刺其他穴位(足三里、曲池、解溪等穴位)进行辅助,1 次/d,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 ~50min[13]。治疗结果表明,该针刺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痉挛情况,减少综合征的误用比率,并有效促进了患肢功能的恢复。还有的医学研究者认为,软瘫时期应选取阴经经穴位(上肢)和阳经经穴位(下肢)作为主要腧穴[14],痉挛期则选取阳经经穴位(上肢)和阴经经穴位(下肢)作为主要腧穴,这两个时期均采用强度较高的刺激治疗;恢复期所选腧穴则着重于手足阳明经穴位,并选取少数阴经穴与阳经穴、太阳穴进行辅助,采取平补平泻的针刺方式,度量以局部得气情况作为参考。3 个时期均采用头皮针、电针进行配合。结果表明,该针刺方案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肢的正常生活与运动能力有明显疗效,相比传统的针刺方案,该方案更具优势。
2.4 其他 有医学研究者将脑卒中的偏瘫时期分为3 个时期,分别是早期、中期以及晚期,以足三里、环跳、台谷、天鼎、风池以及百汇等穴位作为取穴选择[15]。治疗期间,始终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患侧腧穴进行针刺治疗,而治疗组3 个时期的针刺部位均有所不同,在偏瘫早期(低于6 个月),给予健侧进行针刺;偏瘫中期(6 ~12 个月),给予健患两侧进行针刺;偏瘫晚期(18 ~36 个月),给予患侧针刺,并对针加热,辅助治疗。治疗后均指导两组患者做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治疗效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根据患者不同时期选取不同的腧穴部位给予治疗,相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脑卒中的传统针刺治疗方法,由始至终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忽视了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调整针刺方案[16]。传统的针刺方案将治疗重心集中于如何提高患者的肌力,忽略了转变运动模式这一点。根据Brunnstrom 偏瘫理论中的分期针刺治疗方法,将中医针灸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神经康复学的新理论,不仅重视如何提高患者的肌力,同时注重如何转变患者的运动模式,实现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17-18]。
笔者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得出,在脑卒中偏瘫治疗应用分期针刺疗法的研究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脑卒中偏瘫中应用分期针刺疗法的优势,仍需借助理论给予支持,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出现后,随着功能影像学水平的提高,人类才可借助其对生理、病理两个状态下的人脑活动进行直接观察[19],为脑部的功能重组以及脑部可塑性提供科学依据。其次,现阶段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不同时期的针刺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当中对电针、腧穴、强度等各方面均有所不同,难以对疗效进行对比[20],需要医学研究者采取更大型的临床研究,对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优化。最后,基于现代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抑制理论以及易化理论,传统的针刺治疗方法以调整经络气血为主[21],借助针刺方法的刺激效果实现对脑卒中偏瘫患肢的抑制与易化,以帮助患肢恢复功能。然而,事实上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易化度量与抑制度量难以把握,仍需不断研究探讨。
1 汤红梅,徐传伟,金刚,等.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30 例疗效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 (4):100.
2 朱碧宏. 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疗效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 (10):68 -69.
3 彭支莲,雷宏,丁盼,等. 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 (10):684.
4 裴君.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 (7):428 -430.
5 肖霞,张瑞林.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社区脑卒中偏瘫[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 (2):248.
7 嵇海亮. 拮抗肌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39 (4):363.
8 于晓华.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客观指标[J]. 吉林中药,2011,31 (7):669 -672.
9 聂坤,李云晓,赵晓峰,等. 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10):2068 -2069.
10 尔兆娟. 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9,15 (18):2832 -2834.
11 白雪芹.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2011,30 (20):137 -139.
12 武平,梁繁荣,杨玲,等.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 (6):8 -9.
13 罗玉华.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 (36):184.
14 贾雪梅,周宇超,黄亦璇. 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 (5):736 -737.
15 金锦兰.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10,23 (4):71 -73.
16 顾金花,徐世芬.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0,16 (7):132 -134.
17 茅敏,艾禾,陈越峰,等. 分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0,42 (6):95 -97.
18 马素慧,崔颖,窦娜,等. 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516.
19 汤红梅,徐传伟,金刚,等.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30 例疗效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 (4):100.
20 姚云海,顾旭东,傅建明,等.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53 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 (4):355.
21 李良,岳增辉,叶禹.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 (6):65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