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析

2013-08-15 00:55:15曹淑霞
关键词:知识库图书馆资源

曹淑霞

(河南行政学院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开放获取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一)开放获取的含义

开放获取的英文Open Access(简称OA)可译为公开获取、开放使用、开放获取、开放存取等。按照Open Access News 上的介绍可定义为:把同行评议过的论文或学术文献等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研究文章的全文,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其模式是使客户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免费、及时、永久地获取各类文献资源,用于科研、教育等活动[1]。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开放获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交流的范围大大扩展[2]。数字文档或数据对外呈开放性,即任何客户通过因特网可以自由地对其查询、浏览、下载等。开放获取从根本上实现了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信息资源的自由共享,从而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二是时效性。实现开放获取,使科研人员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修改,与同行进行在线交流,免去评审与出版等传统模式的漫长过程,缩短了成果面世时间,提高了成果的时效性。三是合法性。近十年来,开放获取运动发展迅速。国际上一些科研信息机构纷纷制定出开放获取协议与政策,使其趋于合法化、规范化,实现了作者长期拥有成果、作品版权。四是多样性。开放获取的各种文献、作品等成果的长期存储,对形式和内容方面没有严格限制。它包括纯文本的电子出版物、电子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视音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信息。开放存取实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文献仓储等。

(二)开放获取的国内外现状

2003年10月,德国马普学会发起开放获取柏林会议,发布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简称《柏林宣言》),正式将开放获取提上日程。随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开放获取政策,使其规范化。近十年来,OA出版物增长了10倍[3]。现在,国际上信息开放获取已步入成熟阶段。在我国,由于人们对开放获取认识不足,在研究和实施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2003年,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作为首个中国科学家签署了《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机构支持开放存取的原则立场,开放获取成为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开放获取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支持与信息领域的关注,相继建立“中国奇迹文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等预印本文库。港台地区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已建立了本校的机构典藏库系统,台湾中央研究院则建立了“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4]。

二、开放获取对图书馆的影响

(一)传统职能的弱化

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与科学研究中起着收集、整理、保存、传递等中介作用。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在出版商谋求最大化利润的驱动下,纸质印刷型文献价格大幅度提升,造成图书馆经费相对减少,购买力下降,大大伤害了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的完整性。OA 资源以其独有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免费、无限制使用、广范围迅速传播的共享模式,摆脱了图书馆用户访问和利用权限限制等诸多障碍,让借阅或翻阅厚重资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二)信息资源建设理念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建设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由传统的以书、报、刊印刷型资源为主转变为以印刷型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并重。各个馆都不失时机地购买各种数据库,如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host 数据库、SpringerLink 数据库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检索利用。但这种“各自为政”的资源建设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只有开放获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第二,由于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主要采购商品化了的信息资源,但是出版物日益增长的高定价,严重制约着信息资源建设的既定目标。开放获取环境让人们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免费获取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可以节约大量经费,在购买文印本及品种上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第三,如今图书馆是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时期。虚拟馆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数字化了的电子文献;二是网络资源,其中包括OA 资源。如今,全球已经建立OA 主题、科学库200 百多个,我国也有5 个开放获取知识库。各馆可根据相应的学术价值与使用习惯,通过馆际共享来丰富馆藏。同时把自己的特色资源公开化、社会化,积极加入OA 队伍,缩减文印资源,提高图书馆的存在价值。第四,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快速发展,使信息资源有效的管理及快速传播需要有较强的设备、技术支撑。传统图书馆原有的技术与设备配置越来越不适应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环境。

(三)服务理念

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但信息的开放获取对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检索业务形成不小的冲击。馆舍面积、藏书多少已不是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指标。“小而全”和“坐等服务”思维定势,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被动性。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工作者更新服务理念,结合市场信息与用户需求,积极引进、加入OA 队伍,利用网络方便、快捷、无障碍的特点,以面向全社会读者为目标,开展定向专题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四)馆员面临的挑战

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使读者下载或查阅文献不再依赖于图书馆,社会向图书馆员提出了新课题:馆员不仅仅是馆藏信息的守护者,更应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鉴别和检索的“导航员”。现代环境下的图书馆馆员,应该是一个集知识、语言、沟通、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三、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策

(一)提高认识

网络通讯技术取代不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公众作用,图书馆仍然是科研工作者获取信息资源、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但是,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与利用,使其成为图书馆工作新内容的同时也成为对用户教育、树立新型信息传播理念的新内容。

首先,对“存”方,即科研工作者进行用户教育,鼓励他们认识、了解开放获取这种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和学术地位取决于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了什么;OA 资源可以提高论文论著的被引用次数,加速科研成果的传播,迅速提高知名度。只有充分认知,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交流模式。其次,OA 资源的“取”方——社会公众,是图书馆价值的主要体现者,图书馆要积极宣传开放存取的功能、意义以及OA 资源的实现途径等,让OA 资源的便捷性、及时性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二)认清形势,积极实践

科学信息以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海量的增加展现在人们面前,国外开放获取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被图书馆等相关信息部门提到重要日程。图书馆是数字资源采集、保存、获取、利用的主要机构。我国政府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十一五”规划》等都提及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要积极实践,充当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主要角色。

第一,建立自己的机构知识库,加入机构知识库联盟。机构知识库是从事科学、学术研究的重要模式。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信息服务机构,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首先要把本单位科研人员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成果、期刊以及工作手稿等进行存储,并使其社会化,以方便社会公众、企业机构查询、免费下载。目前,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机构知识库。建立自己机构知识库的同时,应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联盟机构知识库模式,以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以期在信息传播、资源共享、服务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第二,调整馆藏资源比例,提高数字化程度。重视OA 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弱化传统纸质资源。在开放获取运动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型出版商都有自己的OA 计划,越来越多的信息数据库与学术期刊能够自由获取。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收集整理,增加OA 资源,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基地。

第三,实出特色,加强资源的整合。有效组织和揭示OA 资源的内涵是图书馆的基本任务。由于OA 资源分散保存,且格式与层次不同,图书馆要发挥搜集、整合等职能优势,利用检索平台,结合相关学科,对OA 数据库资源进行归类著录,统一整合。虽然OA 资源对读者是免费使用和下载,但是,作为整合者本身务必重视著者的知识产权,保证其作品的完整性、原有性。

第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首先,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是图书馆生存的首要条件。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员要认知和扩展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外语水平,掌握网络、计算机知识等,加强网络信息评估、辩析、组合及深加工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员要由信息资源的“保管员”升级为信息利用的“导航员”。其次,强化网上服务功能是图书馆生命力之所在。由于信息的海量涌现和科学的发展,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越来越强,图书馆必须高速度、高质量地整合OA 资源,通过综合分类,向用户提供主动推送服务。最后,突出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在整合资源过程中要做到学术信息学科化、信息资源特色化、提供服务专题化,把服务内容突显出来。同时,优化图书馆网络平台系统,做到与用户信息互动,以便于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及时获取或推送他们需要的信息资源。

总之,图书馆是收集、传播科学信息的重要基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挖掘馆员潜能,整合信息资源,创建新型服务模式,把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体现图书馆服务社会、关注时代发展的使命。

[1]何艳香.开放获取资源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J].农业网络信息,2012,(5).

[2]吴漂生,王锋.开放存取: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6,(8).

[3]麻思蓓.开放获取在我国实施的难点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9).

[4]金梅.学术信息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猜你喜欢
知识库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飞跃图书馆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图书馆研究(2015年5期)2015-12-07 04:05:48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