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虹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眼、口腔科,广东 佛山 5282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属于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约30%以上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成年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1]。DR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病程明显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3、5、10、15年不同病程的患者,DR发病率分别为8%、25%、60%、80%[2]。对已经发生的DR,治疗难以完全逆转,严格控制血糖和积极预防并发症对于防止DR的发生和恶化进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DR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及时掌握治疗时机,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眼部并发症认识不足,症状出现后就诊时部分患者已为增殖后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导致失明。所以有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DR的恶化率极为重要。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南海桂城社区DR患者100例(共200眼),男45例,女55例,糖尿病病程≥5年,均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资料管理档案。抽样标准:1)年龄25~70岁;2)意识清醒,思维正常;3)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4)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100眼)。2组在人口学资料和病情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照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类方法:Ⅰ期:有微血管瘤或合并小出血点;Ⅱ期:有硬性渗出或合并有Ⅰ期改变;Ⅲ期:有棉絮斑或合并有Ⅰ、Ⅱ期改变;Ⅳ期:有新生血管或合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有纤维血管增生膜;Ⅵ期: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前三期为单纯型,后三期为增殖型。
1.3.1 对照组方法
按照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进行分期,50例患者中Ⅰ期16眼、Ⅱ期20眼、Ⅲ期20眼、Ⅳ期22眼、Ⅴ期12眼、Ⅵ期10眼,均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未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1.3.2 试验组方法
按照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进行分期,50例患者中Ⅰ期10眼、Ⅱ期22眼、Ⅲ期24眼、Ⅳ期26眼、Ⅴ期10眼、Ⅵ期8眼,在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医生对于不同期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期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宣教资料,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疾病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程特点,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做好心理疏导,尽量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悲观、消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定期自我测量血糖。嘱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3]。2)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指导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尤其是肥胖患者应减少热量的摄入,但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也不宜过低,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严格限制脂肪摄入,不宜超过40 g·d-1,多摄入植物性油脂,少摄入动物性油脂。控制钠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 g·d-1,以防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及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戒烟、戒酒[4]。3)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进行合适强度和频率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广播操、太极拳、气功、骑自行车等,一般于餐后1~2 h进行,运动时间控制在60 min·d-1。注意安全,不可盲目锻炼,加大运动强度。嘱患者运动前足量饮水,随身携带糖块和糖尿病身份识别卡,以防剧烈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反应。视网膜病变患者一旦发生视网膜出血等情况,如视力进行性下降或突然视物不清,应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禁止剧烈运动[5],及时就诊。4)用药指导。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告知患者坚持长期、终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有效控制血糖。严格遵守医生对于药物品种、用药剂量、服药方法等方面的要求,防治药物性低血糖的发生。5)眼部护理。避免眼部外伤、疲劳用眼,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眼部卫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原则,通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资料管理档案所显示的资料,按不同分期的患者定期联系患者,嘱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就医,定期复诊,进行相应的眼部自我护理的宣教。Ⅰ期DR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Ⅱ期DR患者次每3月至半年复查1次,Ⅲ期DR患者1~3个月复查1次,增殖期按照医嘱定期联系患者。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DRⅠ期8眼、Ⅱ期12眼、Ⅲ期24眼、Ⅳ期26眼、Ⅴ期16眼、Ⅵ期14眼,分期提高1级10眼,提高2级4眼,恶化率为14%(14/100);试验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DRⅠ期10眼、Ⅱ期22眼、Ⅲ期22眼、Ⅳ期28眼、Ⅴ期8眼、Ⅵ期10眼,分期提高1级2眼,恶化率为2.0%(2/100)。2组恶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R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生中度以上视力损伤,或者病变进入晚期,视力预后将很差。但是,DR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定期的眼科检查,采用合理及时的眼科专科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DR的发展,降低晚期DR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少严重视力损伤的危险。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短期内看不到糖尿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对DR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除重视患者的疾病外,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资料管理档案的建立,不仅能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状态,还能及时有效地与患者沟通,确立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宗旨,有利于医、护、患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制定合理措施,以得到最好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使患者不仅在疾病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而且在心理上亦得到最好的安抚。试验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后,病情的恶化率明显减少。因此,对DR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认识,正确饮食、运动、用药和定期检查等依从性均有明显的作用,对于预防和延缓DR的发生及进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0.
[2]章结楼,叶山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关危险因素[J].临床荟萃,2007,22(24):1799-1801.
[3]王彩霞,卢爱工,王雅静.心理干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31):2978-2980.
[4]黄佩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193-195.
[5]张彦超,陈红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1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