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欣,庄 严
(1.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在高等院校的财经类专业里,高中文科生的生源占多数,虽然在高考中也有数学,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并没有优势,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教育而摆脱掉有关的数学学习,但是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财经类专业低年级的考试中,会计学基础和统计学原理是学生挂科最多的两门课程,经过初步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会计学基础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与高中之前的所有课程和目前为止的大学课程都没有任何联系,所有体系都是全新建立的,因此,需要学生经历一个转变观念的阵痛;第二,在统计学原理的教材中,满眼都是公式和数字,还有很多复杂的计算过程,学生在接触这样一门课程时,先入为主地会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在我们的现实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中,几乎没有什么后续的课程能够重新启用统计学的内容,所以,这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
基于学时的安排(一般都是36-48学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还是维持着教师授课,学生看书和适当地做笔记,课后老师留一些作业,到期末的时候,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复习就参加考试。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也能通过课堂的传授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考勤来约束一些同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统计学原理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左右开设,而这个时期,所有的同学都在忙碌着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几乎每个教室中都有相当的同学在埋头学习英语,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处理以前的比如高等数学考试的重修等学习,对于这样一个黑马类型的统计学课程,好多同学更希望老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在期末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进行习题演练,或者说能够像高中一样,多出几套复习考题,而期末考试的试题也最好能在这里找到,至少是习题与考题有极大的类似度,然后充分发挥文科学生的优势,即使没有完全搞清楚相关的问题,也能依据以前的经验写出解题过程,毕竟在我们的判卷过程中,还要依步骤给出相应的分数。
这种学习局面的确令人担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辛苦,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能真正搞清楚几个统计学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对于他们今后在竞争如此复杂和多样性的社会工作中能有多大的作用?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浪费了四个月的学习时间,那我们还真不如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习一些对于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更有帮助的学科和技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只满足于讲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开发学生的统计思维,课程结束后学生对统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很难利用基本的统计原理来解决。教师在授课时要么沿用传统的板书,要么单纯依赖多媒体授课,这两种方式都不适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板书教学,讲课速度比较慢,学生能够随着板书而消化授课内容,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但不利于案例教学,即使有案例教学,也是非常简单的,随着概念而来的案例;多媒体教学则相反,它生动形象,便于建立各种统计方法的案例库,但由于讲课速度快,随着课件的流动,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会很扎实。
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关于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及变异指标的结合应用,同时也系统地补充了数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内容。
这一变化虽然解决了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统计学长期脱节的问题,但造成的结果则有违初衷。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强度加大。对于财经类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对于推断统计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各种社会实践环节会占用他们本已十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脱节,学习兴趣降低。现有的统计学教学大纲,除宽泛了课程范围外,更加强调数理方法的学习,弱化了描述统计的作用,必然导致教师绝对注重统计概念的阐述、数理推导及数学证明,对于这些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规定的统计教学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而相对应的是,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宽口径要求,相应的专业知识所需课时越来越多,而使“统计学原理”的学时安排大为减少。
在统计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很少有小班授课的状况,最少也是两个班70人左右,而这样一个案例教学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恰恰需要在小范围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及时掌握每一个同学的理解状况,并且要求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而现实中,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有限,有些教师不仅在本专业教授所有班级,还有可能跨专业授课,这对于如何使统计学课程与实际专业相结合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在统计学逐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专业教师对于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缺乏足够的力度,而且,在现实中,也很少有高校教师为提高自身的授课质量和针对专业内容进行深造,多数高校教师都在疲惫于找项目、发论文和评职称等工作,而真正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却很少。
在统计学的授课过程中,以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夯实学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必经从考核手段的转变上下功夫。建议在学生的分数评定上,平时作业,根据课程章节开发的统计调查与报告、期末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而取代传统的只凭期末试卷的局面。这样做,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在统计学的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早已普及,但是集中反应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是教学时数偏少,学生对于像SPSS、SAS等专业软件很难通过这样的教学时数熟练掌握,而课后又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对于“统计学原理”中不是十分复杂的计算完全可以通过像EXCEL这样的通用软件来解决,而实际操作中,对于这款软件,教师真正讲授的并不是很多,认为这样一款非专业性软件不值得下大力气来讲授,学生也有反感情绪。其实微软开发的这款软件,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办公软件,它的强大功能并没有被统计学教学真正挖掘出来,建议在介绍专业软件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使用EXCEL,毕竟这款软件在电脑操作系统中的普及率是最高的。
如前所述,现有的教学大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在一些教材中的例题,仍然在沿用几十年前的例子,很难与本专业和当今时代相接轨,这些内容从书面层次就会被现在的高校学生所抛弃,建议高校组织教师或兄弟院校间共同编著一些与本校或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从而在此层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行宽口径教育,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理工科与文科都需要统计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就需要在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同时培养和储备统计学教师,发挥理工科教师数理推导的优势,文理结合,争取能够以小班授课的形式来解决前述的尴尬局面。这样,文、理、工科全部都开设统计学课程,对于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选课范围增加都是有益的。
[1]席安国.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电大在线,2007(1).
[2]韩桂兰.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8).
[3]凡兰兴.关于改进高校统计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8(1).